加强方法指
2011-12-29覃勇
考试周刊 2011年51期
摘 要: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本文作者结合农村中学的办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基本技能 数学能力 学习方法
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陶行知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至理名言中,“不教”的含义应指学生取得自学的本领,获得主动发展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曾说:“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教改的逐步深入,农村高中学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学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要。
一、指导预习,“笨鸟先飞”
现在的学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应要求学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二、“扶元固本”,落实“双基”
学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已达整份试卷的80%左右,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肢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择肢就是学生中常见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例如:直线方程:y=xtanθ+2求直线的倾斜角,很多学生得出θ一定是这一直线的倾斜角的错误结论,这是因为学生忽视了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这一基本知识而导致的错误。事实上,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
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
可见,在切实重视知识的落实中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学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也能完成。但因受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基础,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使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
五、“开门造车”,暴露问题
有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面,主要还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学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在记笔记的同时又忽视了上课听讲的重要性和能力训练;学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所以,在平时的各种考试或练习中,对于基础题尤其是生搬硬套的东西他们都记得很清楚,而对于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都无法解决,甚至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总之,实践证明,加强学生方法指导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要在学习中累积功夫,注重方法,培养能力。能力是人生之基石,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没有良好素质为基础,任何理想的大厦都难以建立。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方法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去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拥有学会学习的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