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2011-12-29肖键钊

考试周刊 2011年56期

  21世纪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引进网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意义,旨在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从而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一、将多媒体引入高校“两课”教学,促进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的姓名、地址、身份都可以是虚拟的,大学生在交流中不会感觉到在现实生活中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的学识、身份、地位的差异,也不会担忧说错话而对现实生活造成影响,往往可以平等地没有任何顾忌地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前,高校已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网络可以使我们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1]
  学校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引入高校“两课”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教材体系为主线,运用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对历史资料、理论概念等进行形象化、生动化的显示与剖析。可在“两课”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加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网络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播放音像资料等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积极利用BBS、“博客”等交流方式,增强教育效果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效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内网外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开展思想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以增强教育效果,既可采取“网上调查”的静态方式,又可采取如“网上聊天”等动态方式,更加快捷地获取信息。
  2.重视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BBS站,上面往往粘贴一些学生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甚至还出现人身攻击或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对此,除了加强对BBS的监管外,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正确引导。[2]
  3.利用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和思想上的教育。建立心理博客是一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此举不但使保护隐私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使学生的难题尽早被心理医生获悉,从而有助于心理医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利用目前网络中常用的视频点播系统,把大量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放上网络,供广大师生收看,从而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3]
  三、建立一批基本的“专门网站”,繁荣网络文化
  1.网站要由宣传型向服务型转变,使网民在开放而又复杂的网络中逐渐成长。现在的网站所开设栏目的主要内容都在于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宣传,这自然应该是思想教育网站所应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如果它缺乏为网民服务的内容,缺少吸引网民兴趣的东西,就没有吸引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服务意识。要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4]
  2.实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做好网络调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完整地记录每天的心情,真诚地与同学进行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辅导员就可以通过这些最原始的信息直接判断出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第一手资料。引导同学们学会辨别网络骗局和谣言,在学院倡导形成文明健康上网,不沉溺网游,自觉抵制和举报不良、虚假、反动信息的良好氛围。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对少数网瘾严重的学生及时干预,帮助其摆脱心理依赖。学校也可以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3.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把握校园文化,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建设中,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设专门的聊天室,提供给学生一些与国家民族或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参考文献:
  [1]喻翔.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艺海,2008,2:159-160.
  [2]卞云洲,杨海军.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J].前沿,2007,7:111-114.
  [3]韦吉锋.浅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13-16.
  [4]刘江.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5:83-85.
  [5]叶明,张珊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176-177.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