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课题研

2011-12-29戴勤章

考试周刊 2011年68期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研究》被确立为省课题,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和“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开展了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回顾过去的摸索,虽然遭遇许多曲折,品尝了诸多苦辣酸甜,但如今看到教科研取得的丰硕成果,倍感欣慰,收获颇丰。
  一、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之中
  思想是行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科研中,我们从源头抓起,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将教师从原有的“重知识、重教材”的教学思想转变到“重过程、重体验”的新的课程理念上来,将课题研究的目标渗透到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之中。
  二、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使学生的问题能力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问题能力的主渠道,是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为此,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他们由被动应答变为主动提问,使学习充满情趣,充满活力。我们发现学生变了,变化之一:学生敢问了,能主动、大胆地向老师提问了,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提出挑战了。如2003届学生刘洋同学,在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向老师提出除了胡萝卜能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外,用别的物体和双氧水能不能产生氧气,当时,老师一下子被问蒙了,这位老师便如实说:“我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试一试?”结果,学生发现了许多物体都能与双氧水产生氧气。事实说明,“发现”才是学生科学学习快乐的根源。变化之二:学生学会问了,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多数学生不善于提问,不会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教研中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创设情境法,欲擒故纵法、观察实验法、阅读生疑法。变化之三是学生个性化创新性的问题多了,教学中,教师常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现象提出一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问题、猜想,学生都为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或设想而感到满足与自豪。如《月食》,在猜想月食成因时,就有许多学生猜想,可能在月球与地球之间还有一颗星体。尽管这种猜想对于成人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推断,我们从不因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而有丝毫的轻视和讥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求异求新的氛围,使学生的问题能力大幅提高。
  三、拓展了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的问题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对科学问题研究的拓展、延续和深入,是对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的辐射。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奇思妙想”活动,就是收集记录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产生的和课堂上产生的问题、设想。经四年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至今,共收集到“奇思妙想”一千多个,共出汇集二十八集,其中,在省内外知名的少儿科技刊物《科学大众》、《小学科技》、《不爱迪生》、《少年科普报》、《关心下一代周报》等发表了近两百篇,不少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原来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原来不敢说的想法,现在也敢说了!”
  2.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问题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提高,其根本途径是参与实践,参与自主探究活动,而小课题研究正是一条最佳的途径,如李旭研究了“稀饭外溢之谜”,王明川利用一个乒乓球和水杯研究了“太阳早大午小的秘密”,陆迎新研究“变色的火焰”,等等。至今有三十多篇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小论文发表在《连云港教育》、《关心下一代周报》、《科学课》、《科学教育》、《教学仪器与实验》、《实验教学与仪器》等上。
  3.科技制作发明活动。在学生提出的设想中,有很多想法可以转化为实用的发明,为此,我们对这些有创见的、易于学生研制的设想,通过汇编介绍给全校学生,激励他们积极动手制作。每学年,我们都开展一次科技制作与发明竞赛活动。其中有七名学生获省青少年发明大赛一、二、三等奖,有十多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
  4.评选“科幻之星活动”。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话,那么“想象则是一个民族腾飞的翅膀”,通过科幻活动,鼓励学生撰写科幻作文,描绘科幻画,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激发,有多篇科幻画刊登在《科学大众》、《小学科技》、《关心报》上,邱晨的《樟脑丸电池》还获得省青少年科技三等奖。
  四、充分挖掘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
  在课外科技活动基础上,我们课题研究组又深入挖掘“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这块肥沃的土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发现学生已关注到了社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健身娱乐、交通安全、通讯、环保等,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在进入中学学习以后,还不时地将自己生活实践中的新发现写成文字寄给我,这使我高兴地看到,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种子,已在生活实践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已逐步形成习惯,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高兴地看到,不仅学生的问题能力提高了,而且参与研究的教师的教研能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至今为止,课题组共有四名教师在省级以上知名刊物《江苏教育》、《中小学教材教学》、《教学仪器与实验》、《小学各科教与学》、《科学课》、《黑龙江教育》发表教科研论文共计15篇,有7人次在市级以上教育活动中获奖。
  回顾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教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造就了一批科学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每一个发现,每一个创造,每一个奇思妙想,可能会在他未来成长的过程中,成为点亮人生之途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