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连杆机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011-12-29陈慧玲李琴
考试周刊 2011年68期
摘 要: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作者将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按照工作过程来完成,体现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的人才评价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连杆机构”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析
1.课程介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课程,它既是一门机械学科用于思维体系建立的专业基础课,又是面向生产实际,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应用技术课。根据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职高专层次的专门人才的定位,我们以建立学生机械产品的基本思维体系为理论知识要点,以掌握机构分析、故障诊断、零部件设计、设备调试、维修和高效率的操作使用为技能培养目标,对原课程体系和结构作了全面调整,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探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围绕解决某一项目问题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重构课程体系。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胜任企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根据生产实际对机械设计知识的需求,在汲取国内传统机械设计教材知识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授课内容分为两个大项目:
项目一:牛头刨床机械系统分析
项目二: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项目一以牛头刨床为切入口,在牛头刨传动系统中,包含带传动、齿轮传动、导杆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和棘轮机构等组成传动系统;刀架和工作台组成的执行装置;电动机的运动和动力经变换和传递,一方面使滑枕和刀架作往复直线移动,进行刨削,另一方面使工作台横向移动,完成进给。刀架、工作台的速度和位置靠操纵机构来控制。牛头刨床中的机构基本上涵盖了一般机器设备中的机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些机构进行分析,掌握各种机构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项目二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切入口,通过计算带式运输机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设计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结构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
2.教学内容分析。
“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是课程项目一中的内容,以牛头刨床驱动滑枕的导杆机构为载体,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的相关知识。重点了解四杆机构的特点、运动特性及演化型式,学会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压力角、死点、急回作用等基本特性,理解其传力性能;提交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分析报告。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已对牛头刨床进行了拆装,认识了牛头刨床的组成,但对其工作原理还不甚了解。“牛头刨床机构是如何带动刨刀作往复直线运动的?”“牛头刨床刨刀为什么在切削时速度慢,而在返回时速度快?”“牛头刨床导杆机构动力特性能否满足切削力的要求?”学生对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着极高的兴趣,为学好本部分内容打下了基础。
4.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2)技能目标:绘制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示意图;分析牛头刨床传力特性;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特性分析报告。
(3)态度目标: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上;独立思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与运动特性;难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分析报告的撰写。
6.教学资源。
任务单、学习工作页、多媒体课件、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机械设计手册、多媒体教室、各连杆机构模型。
二、教学过程
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按照工作过程来完成,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的人才评价观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资讯阶段。
(1)此阶段一般在课前课外完成,由学习委员负责发放或告知学习资料:学习工作页、《评价体系》及评价表。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程内容,独立思考并初步完成学习工作页引导题。小组讨论分析疑难问题,网上搜集平面连杆机构相关信息。
(2)课外现场观察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参观设计室各种连杆机构模型;观看电教片。
(3)告知完成本次工作任务的安排,提出学习工作要求。
①准确说出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的具体名称;
②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该机构是如何演化而得到的;
③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时的导杆夹角;
④绘图说明导杆夹角大小(滑枕行程)的调整方法;
⑤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2.计划、决策。
小组组织活动,分析任务,进行分工,提交小组工作计划,填写小组工作计划任务分工表。
3.实施。
(1)预习抽查。教师上课首先抽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预习学生应掌握本内容的基本知识,计入课外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抽查中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引导和归纳,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抽查结果记录为“关键能力”的平时考核评价之一。抽查内容如:何谓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优点;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缺点;铰链四杆机构有几种基本类型?何谓曲柄摇杆机构,陈述其运动特点;如何判断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四杆机构的演化途径有几种?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有哪几个类型?牛头刨床导杆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分析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大小,陈述其传力特性,等等。
(2)课堂技能训练。此部分内容计入练习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考核。训练题如:
①判别下列四杆机构是什么机构?为什么?(图见课件)
②已知牛头刨床滑枕导轨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800mm,大斜齿轮转动中心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400mm。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它是如何演化而获得的机构。
③画出牛头刨床导杆机构传动示意图、极限位置图,确定其工作夹角。
④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Smax=500mm时的导杆工作摆角ψmax和极位夹角θ,求曲柄长度r。绘图说明滑枕行程(导杆夹角大小)的调整方法。
(以上2、3、4题针对实际牛头刨床进行计算与分析)
(3)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此部分内容计入能力控制点检查考核。如:
①小组讨论形成整转副的条件;
②小组讨论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③讨论牛头刨床传力性能;
④讨论如何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4)学业水平测试。用15—20分钟时间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测试,以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测完后马上让小组互换评阅试卷。结果计入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检查
5.评价。
由小组长统计自评分和小组分,交学习委员统计总分。
6.作业。
独立完成学习工作页中第1—6题;小组讨论后,独立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运动分析报告。(将电子稿发至老师邮箱,并随时注意老师反馈的信息)
三、教学反思
1.积极倡导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工作页中的问题进行自学,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互相讨论,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针对具体的牛头刨床中测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让学生觉得所学即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3.教师的归纳引导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
4.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注意对学生进行考核。
5.小组讨论时,小组长应积极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安排工作任务时也要让后进生做相对较容易的工作,以期调动所有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6.总体而言教学效果良好,同学们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感觉到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参考文献:
[1]郭景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职业,2010,02,(46).
[2]马英,叶安英,黄继明.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03).
[3]汪禾清.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7,(27):224.
[4]韩树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18.
[5]梁永政,赵亚东.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4,(14).
[6]崔大伟.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潍坊学院学报,2010,02,(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XJK08BZ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