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学生喜爱的信息技术课
2011-12-29张剑虹
考试周刊 2011年68期
在一次校级公开教学活动中,我听了本校一位教师上的公开课,内容是选修《网络技术》中的《IP地址及其管理》。这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本课总结三个环节。在新课讲授这一环节,先由根据新课引入后说出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提示学生自己看书本相关内容(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然后提问学生。学生照着书本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教师也照本宣科地讲解一番。这节课是理论性很强的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如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等等,学生难理解。这位教师上课时也用了课件,但课件上的内容很多都是照搬课本原文,而讲解也只不过是照本宣科。整个上课流程清晰,结构也合理,教师似乎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课堂也很“热闹”。
但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和行为来看,他们是不满意的,甚至感到厌烦。整个课堂有很多学生在开小差。特别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这一环节,我就发现有好多学生根本就不认真看书,他们有的在拨动鼠标,有的干脆就退出屏幕广播,玩起了操作系统下的一些小游戏,有的在小声地交谈。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辛辛苦苦准备的“大餐”,为什么不被学生所欢迎和喜爱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位老师的教学有三个问题:(1)教学引入没有很好地吸引住学生,没有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学生就很容易分心,不配合,自己玩自己的;(2)没有备好“学生”,不顾全学生的需求,不了解学生的要求和反应,没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3)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僵化死板,使学生难以理解。作为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抓住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营造他们欢迎和喜爱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创造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精彩的情境设计必须联系本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心理等因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精彩的情境设计必须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学习的动机、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引入”这个环节多动脑、肯钻研,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真正喜爱信息技术课堂。只有喜爱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不喜爱信息技术课堂他们的IQ(情商)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出现上课不听、玩游戏、不配合老师,等等情况,也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在孩子的心目中,信息技术课堂就是操作计算机课,因此他们希望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怀着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探索的激情,自己独立探究操作,解决问题,获得快乐,这才是他们向往的信息技术课。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在校高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初中,他们在初中有的接触过计算机,有的从来就没有摸过计算机。因此他们操作计算机的欲望就愈加强烈,再加上高中生好动、渴望自主探索的特点,又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情境问题去探索计算机,通过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实践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在这个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因此营造一个让学生多操作实践的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喜爱的课堂,他们参与热情就会高涨,探索就会更加积极。这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合理分组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