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票房井喷年代

2011-12-29

综艺报 2011年2期

  据悉,2011年年底中国电影的银幕数量将近1万块,与年票房破100亿元相比,1万块银幕对产业而言将是一个分水岭。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银幕数每天以超过4.3块的速度递增,总数已突破6200块,居世界第三。但相对而言,美国有3亿人口,却拥有近4万块银幕。有专家预测,按照国内电影业目前的发展态势,五年左右,中国的银幕数将到达3万到4万块;10年之后,中国的银幕数应该在5万块以上。
  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正视电影很多环节出现的危机,比如明星资源的匮乏。几乎较大投资的电影项目都在上演明星争夺战,而被争夺的明星在中国寥寥无几。甚至很多投资商,不看电影项目的内容,也不看类型,只看明星——有明星就投,没明星就撤。成熟的电影产业重要机制之一的确是明星制,而中国能够对市场具有真正影响的演员凤毛麟角,大导演有大能量控制大演员,控制了大演员就控制了主流市场。这成了一个悖论,观众被牢牢控制一部分人的手里,明星的断层问题成为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在好莱坞,常用“老少配”来解决这一难题——用大明星带小年轻出来,但这种情况在中国电影里还很少见。现在中国电影不是打顶级的几个明星牌,就打人海战术,凑一帮小明星出来演一部电影,甚至是电视剧明星,这种循环并不健康。
  题材同样也是一个问题,全年破亿元的电影有17部,与以往相比题材丰富了不少,但与美国电影的故事和想象力相比,依然天上地下。即便如普遍叫好的《唐山大地震》和《山楂树之恋》,前者除了开头的几分钟特效之外,接下来怎么看都像是一出电视剧;而后者那么简单的爱情故事,还要靠字幕帮助叙事。
  《盗梦空间》在中国有令人大跌眼镜的惊人表现,证明中国的电影观众在迈向成熟。尽管他们还习惯于《叶问2》、《锦衣卫》、《越光宝盒》这样的影片,但与时俱进是必须的。《让子弹飞》和《盗梦空间》的成功证明,创新对电影创作者来说仍是最重要的。
  《狄仁杰》被看作是徐克导演的翻身之作,但明眼人能看出里面有很多监制陈国富的心思。但即使如此,我个人觉得《狄仁杰》的推理部分还是太弱,与当年陈国富执导的《双瞳》如出一辙。今年在剧本上比较用心的,是跟《狄仁杰》同一档期的《剑雨》,但票房并不理想。有分析认为问题出在演员的选择和营销上,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炒冷饭,题材太老,没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据悉,2011年年底中国电影的银幕数量将近1万块,与年票房破100亿元相比,1万块银幕对产业而言将是一个分水岭。面临上述种种问题,电影业的快速发展更让人担忧。如果在未来,这个产业真的有机会培养更多的年轻的导演,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老导演;如果制片机构从起点就在故事题材上推陈出新,而不是把以前的剩饭再拿出来热炒一番;如果真的可以在电影故事、类型方面出奇出新,通过出色的故事推出更多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使产业进入一种健康循环体系,“黄金十年”才能如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