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院投建:慢一点 稳一点

2011-12-29王雪岚

综艺报 2011年3期


  2010年,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发展速度之快让世界瞩目。
  地产商、煤老板等各路资本一致看好终端院线,一时间开影院几乎成了各路资本的投资热门。民间资本进入带动了行业发展,但也暗藏危机。资本的涌入使影院数量急剧增加,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了票房增长的基础,但同时导致僧多粥少——好项目往往有几家甚至十几家院线争抢。狂热投资难免产生不理智行为,这种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带来的必然是租金高涨。
  影院的房租构成大致分为租金保底与票房分成两种,最终二者取其高。
  2009年以前的西安市场房租保底仅为100万元,票房分成也仅为10%,如今,西安电影院房租保底报价早已冲破300万元大关,票房分成也升至15%的高点。这不仅有各路民营资本涌入推高行情,更有各大院线纷纷计划上市的因素——一些大院线,为了上市不惜一切代价争抢每一寸土地。羊毛出在羊身上,影院发展商一定会想尽办法转移高额租金,手段无非是减少项目装修投资、缩减设备投入、减少人员配置以降低人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影院越来越多,但单座影院的每平米投资成本已经从当初的16000元左右降到6000-8000元。座位间距从1.2米一缩再缩,低于1米的比比皆是,影厅层高从9米降到了4.5米,观众的观影感受大打折扣。目前国内投资一个影院项目的回收周期平均是五年,最短两到三年,最长八年左右,大多影院的租赁期限为十到十五年,如果第八年还不能回收投资,意味着该项目已经很难盈利了。
  中国近20万人才拥有一块银幕的现实足以证明中国电影产业的终端市场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但巨大发展空间不只存于一线城市——影院看似发展迅猛实则发展极不均衡,大家纷纷看好北上广深及各大省会城市,三线以下城市几乎无人问津。热门城市火爆程度达到二到三平方公里范围内存在五六家影院,经营者叫苦不迭,各项资源争抢不断。同城影院的低价不正当竞争、一线员工流动性太大互挖墙脚这些恶性肿瘤已经深深植根于影院发展中。
  在电影产业改革之前,电影院的建设都是国家按照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水平来规划。市场化改革后,大量资金涌入,无论懂行还是不懂行的都开起了影院。在某院线的年会上,有位福建的影院代表直言不讳地讲:“你们刚刚说的密钥、硬盘什么的我也听不懂,我们公司就是有钱想做电影院。”全场哗然。相比一些财大气粗的民营资本,一些真正懂行的企业反而很难拿到项目。以杭州为例,去年新建的几十家影院项目中,几乎难见专业院线投资公司的身影,几乎全部是地产商、煤老板及资产雄厚的个体户。“山西资本”、“温州资本”已经成为了影院产业的“中坚力量”。
  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各地广电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规划及审批力度。在各类商业项目申报建设之初就要上报影院建设规划,不符合广电对于本城市辖区影院规划配置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建,杜绝先上车后买票的审批流程,真正履行监管职责。
  在建影院这条淘金之路上,投资者不应该只看到拿下了多少个项目,开了多少影院,更重要的是要看每个项目是否合理,成本是否符合影院的成长规律,影院能否承载所付出的成本,这样才能良性循环。
  虽然观影人数在增加,票房也在疯涨,但一定要防止钱“热情高涨”地进来,最后多数又冷冰冰地消失——这是对产业的最大伤害。
  (作者系耀莱国际影城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