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戛纳特色活动“制片人在行动”前途未卜

2011-12-29高倩

综艺报 2011年10期


  如果找不到新的资金来源,2013年戛纳电影节上可能不会再有“制片人在行动”
  
  法国时间5月14-17日,来自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5位优秀电影制片人齐聚戛纳,参加由欧洲电影推广组织(The European Film Promotion)发起的“制片人在行动”(PRODUCERS ON THE MOVE)活动。在为期三天的活动里,制片人们就欧洲电影的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制片人在行动”活动由欧盟传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今年已经是第12届。
  在过去的12年里,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欧洲中青年制片人的重要交流平台,制片人们不但能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还有机会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在最近3年的活动中,有近6成参加此活动的制片人找到了合作伙伴或投资方,有些电影已经拍摄完成,有的影片正在协调和投拍过程中。
  不过,这样一个珍贵的平台,正面临被“拆除”的窘境。如果找不到新的资金来源,2013年戛纳电影节上可能不会再有“制片人在行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之后,来自欧洲电影推广组织的电影人必须找到12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制片人在行动”的未来,相关活动也才有机会继续开展下去。
  德里坦·胡奇(Dritan Huqi)是第一次代表阿尔巴尼亚参加“制片人在行动”,他与德国电影人乔纳斯·纳贝尔(Johannes Naber)合作的处女作《阿尔巴尼亚人》(The Albanian)让他在独立电影界小有名气。对于胡奇和其他24位制片人来说,戛纳电影节的这个活动让他们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电影人,一些好的创意和未来的好电影,或许在几杯鸡尾酒的杯觥交错中就出现了。
  参加“制片人在行动”的还有英国制片人萨姆·海雷(Samm Haillay),2008年,他曾带着导演杜安·霍普金(Duane Hopkins)参加爱丁堡国际电影节(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对于制片人和导演编剧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海雷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说作为制片人,自己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向潜在投资人展示出编剧和导演“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海雷将继续履行这一“职责”。而作为参加“制片人在行动”活动的英国代表,海雷继续与霍普金合作,为他的新片寻找投资人。海雷说:“除了推广宣传我的新电影之外,更重要得是认识其他的制片人,增加我的人脉。当然,有令我感兴趣的新人和新项目时,我也会出手。”
  今年来自德国的制片人代表是吉安-皮耶罗·灵格尔(Gian-Piero Ringel)。在过去四年中,他一直与新路电影公司(Neue Road Movies)和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一起工作。今年2月份入选德国柏林电影节的《帕勒莫枪击案》(The Palermo Shooting)和《皮娜》(Pina)就有他的参与。灵格尔正在为文德斯下一部电影《一切都会好》(Everything Will Be Fine)寻找资金和制片人。他算得上“制片人在行动”的典型代表,因为他早就对于泛欧电影合作了然于心:“戛纳一直都是寻找合作伙伴的好去处,我们目前在寻找德国电视圈内的合作伙伴,同时根据情况考虑找第三位联合制片人。”
  除制片人以外,“制片人在行动”中还有不少来自商业圈的代表,其中的欧洲影像基金会(Eurimages)和德国商业银行是最常被“约谈”的对象。在今年的前3个月里,欧洲影像基金会已经为16个项目共出资1450万美元;德国商业银行则一直是欧洲电影人的坚强经济后盾。
  从2000年到现在,曾经在“制片人在行动”中还是年轻制片人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国际电影圈中的重量级人物。以曾参加2006年活动的德国著名制片人贝蒂娜·贝克普(Bettina Brokemper)和参加2009年活动的丹尼尔·米图列斯库(Daniel Mitulescu)为例,在去年的第60届柏林电影节上,由贝克普担当制作人、土耳其导演塞米赫·卡普兰奥卢执导的《蜂蜜》(Honey)夺得金熊奖。而米图列斯库制作、弗洛林·谢尔班执导的《想吹口哨我就吹》(If I Want to W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