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的“新版”与“老版”

2011-12-29徐江

综艺报 2011年14期

  症结在对文化的感觉,以及对表演的内部考量机制上。而后者对于导演负责制来讲,基本上很难做到。
  
  电视台和门户网连篇累牍的在推新《水浒传》的片花和访谈,可我这个几十年的“水浒迷”已经对它们不怎么感兴趣了。准确说——是兴趣被拖得太久,觉得疲劳了。
  说句制片方最不爱听的话:我对新《水浒传》特别感兴趣的时间,基本上跟他们抗议网站盗播是同一个时间段。后来网站理亏,撤播了,想看倒是想看,可惜却没有地方播放,一来二去,也就觉得烦了、累了。
  再狂热的观众,对于影视的期盼也是有一个心理周期的。你不可能对一部电影或剧集无限期地等。而我们现在的观剧大环境,却又流行让观众在无限期里煎熬。因为演员片酬高、制作费用也高,只要不是上央视,片方肯定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线路去卖片,不等到饭菜都凉了,那才叫怪。
  在制片方和媒体起哄般的曝料新剧照片和花絮,却又迟迟不登陆地市级别以上荧屏的日子里,我被几个频道逼着,又重新看了几遍老版本的《水浒传》。原来看不顺眼的丁海峰版武松,我竟然看得有点习惯了;原先觉得戏有点儿过的赵小锐版李逵,今天竟也觉得能看⋯⋯想当初,这可都是我在评论中点出的该剧表演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时间这么快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审美判断吗? 不,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是漫长的“被动等待”把我变得“宽厚”了:我不再把名著改编剧集太当回事:既然让我们这么连篇累牍地挤在娱乐新闻的花边里等,那么电视剧拍好拍砸,终归是一件跟我们关系不大的事情。再像当年那样为角色气质像不像而气愤,就未免太幼稚了。所以你愿意让武松用匕首去结果老虎,你就用吧,跟我有什么关系。你愿意一上来就让宋江搅和进违法乱纪的勾当,你就搅和吧,跟我有什么关系⋯⋯
  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古典小说反复搬上荧屏时,都会经历的闹剧。透着现代人的自作聪明,和聪明反被聪明误:新《红楼梦》基本是做到忠实一百二十回本的剧情了,小宝玉也比当年的老版本更加可爱,可是为什么非要把“金陵十二钗”都打扮成地主婆?新《三国》在制作上已经达到古装剧空前的一个高度,可表演上,除了刘备、鲁肃、孙权、曹丕、司马懿、陆逊等人物,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最重要角色的口碑并没能超越老版本,这又是因为什么?症结在对文化的感觉,以及对表演的内部考量机制上。而后者对于导演负责制来讲,基本上很难做到。
  名著改编影视,历来是不讨好的居多。这跟影像与文字在艺术上的差异有关,也跟大剧的运作与普通剧集不同有很大关系。这方面国内有成功先例的虽说少而又少,可我们的电视人为什么就不能从投资之外,再学学美国同行的管理和运作经验?毕竟,这些年来观众和电视人们已经见识了不少重量级的古装美剧!
  所以。新版和老版的话题,还真的不是PK一下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