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本清源: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12-29徐晓帆

新闻爱好者 2011年8期

  从“候风地动仪”说起
  2010年11月,一名自称“闫涛”的网友上网发表微博,称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国宝”候风地动仪是20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古董”,由于它的图片进入了中小学教材,国人都以为它是东汉原装。此文一发,舆论大哗。有人说,没想到候风地动仪竟是赝品。有人说,应当将它从教材中删去,以免误人子弟。著名科普专家方舟子发出更激烈的言论:没有任何记载能够证明在张衡之后其地动仪起过作用。更有许多网友质疑:地动仪到底存不存在?是不是只在想象之中?
  洛阳是东汉的都城,张衡发明地动仪在洛阳,洛阳洛河之畔矗立着地动仪模型。《洛阳晚报》编辑部认为,网上热议不仅把地动仪推向风口浪尖,也把洛阳置于尴尬之境,必须尊重历史,如实报道。于是,洛阳晚报派出5人报道组,分赴北京、偃师等地,采访并请教有关专家学者。不久,真相浮出水面:张衡是我国东汉伟大的科学家不容置疑。他发明地动仪、浑天仪等在正史《后汉书》上有明确记载,就安放在洛阳东汉城的灵台(天文台)上,后毁于战火。现国家博物馆的候风地动仪确实是“赝品”,但它是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原国家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王振铎按照历史文献、倾尽十余年心血复原出来的,具有重大价值。至于它被选入教材,其注解即为“模型”,谁以为它是“原装”那是谁自己的事。采访结束成稿,编辑部以《揭开候风地动仪的“前生今世”》为总题,刊登《风起》、《寻迹》、《溯源》、《评价》一组有理有据的文章,同时上网,驳斥了对中国古代科学发明的质疑,合理解释了候风地动仪的古代用途及原状、现状,不久,关于候风地动仪的网上争辩烟消云散。
  防守反击 以正视听
  地动仪事件是《洛阳晚报》坚持正本清源责任的成功案例。其实,《洛阳晚报》对正本清源一以贯之,类似的成功尚有许多。
  2010年4月,国家邮政部发行了《闻鸡起舞》成语邮票。河北保定市率先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保定为成语发生地。邮票是国家名片,弄清名片之内涵十分重要。洛阳晚报记者采访考古专家、集邮专家,得知“闻鸡起舞”成语的故事原地在洛阳偃师。《晋书·祖逖传》说“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治所洛阳偃师)主簿”,“中夜闻荒鸡鸣”,“因起舞”。《洛阳晚报》及时刊登《闻鸡起舞“舞”在洛阳,确定无疑》一文,抵消了保定新闻发布会的影响。
  洛阳晚报认为,坚守正本清源的责任,需要防守反击,以正视听。但谬误、偏见、曲解等往往不是凭空而来,也不一定是故意为之,而是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因此,释疑解惑是正本清源的重要内容。
  古文献有“天子驾六”的记载,说的是夏、商、周朝天子要乘六匹马拉的车。但过去一直未发现实物,有的人便对古文献的记载有所怀疑,称此为“千古之谜”。2003年,洛阳发现了周期“天子驾六”车马坑,专家称此举“可与西安兵马俑媲美”,《洛阳晚报》及时全方位报道相关文章,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
  过去,不少人提到大运河,只知北至北京,南达杭州,为京杭大运河。2005年,中国大运河申遗目录把洛阳段作为重要内容,引起许多人不解。《洛阳晚报》陆续刊发《洛河:中国大运河的中枢》等文章,详细叙述了隋炀帝从隋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的过程,并一一介绍了洛阳的大运河遗存、名胜,如洛河大码头、洛口仓、孝义堡、“天津晓月”、“洛浦秋风”等,并首度公开最新考古发现,现洛河市区段即是古代大运河,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扎紧篱笆 应对“文化蚕食”
  有位专家曾说:“有一种现象叫‘文化蚕食’,你不继承发展,别人就要从你的缸里舀一杯羹。”的确如此。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盘根错节。由于受利益驱动,现在不少地方为争名人、名胜大动干戈。《洛阳晚报》坚持正本清源责任,是为了捍卫中国文化、捍卫洛阳城市荣誉,同时也是扎紧篱笆,应对“文化蚕食”。
  洛阳上清宫是道教始祖老子的修炼之地,唐高宗曾大规模扩建为皇家道观。可惜历经战火,繁盛不复存在,只余数间殿堂。然而,这里出去的道家南无拳第30代传人刘成庄却勇夺1992年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65公斤级冠军,现任海南省海口市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刘成庄成名后,台湾成立南无拳协会,邀请他主持;西安策划开发南无拳,也邀他坐镇。《洛阳晚报》记者闻讯采访,刊发《归来兮,道家南无拳》,引起洛阳各界的强烈反响。有关部门表示要尽快开发上清宫,并将南无拳作为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报,刘成庄也表示“根在河洛”,以后当重返上清宫。
  众所周知,传说中的洛神是洛河之神,必在洛阳。然而,洛阳东面有一地声称洛神是他们的。西晋都城洛阳有“竹林七贤”,史籍上有明载。然而,洛阳北面有一地说“竹林七贤”在他们那里。类似的情况现有许多,《洛阳晚报》都依据史实,进行了充分报道。现在,洛阳在洛河畔建成了“洛神苑”,并排演了大型剧目《洛神》公演。
  《洛阳晚报》还对白马寺、龙门石窟经常报道,提醒他们莫失去佛教尊崇地位;对河图洛书的报道,则突出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对唐代天枢、天堂、明堂、定鼎门遗址的报道,则突出武则天时期大唐盛世的繁荣……这些报道,都扩大了洛阳的影响,同时也是正本清源的基础性工程。
  (作者单位:洛阳晚报社)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