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晚会主持人的素养

2011-12-29王倩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0期

  电视晚会是一门集体的艺术,在晚会中,导演、灯光、音响、舞美、摄像、技术、制作、主持人等岗位缺一不可。如果说导演是节目的灵魂,同样也有业界同仁把主持人这个岗位定位为晚会中最鲜活的元素。在晚会进行中,导演等岗位都是幕后,那么前台主持人状态的发挥,对主题和内容表现的深度展示,对各项程序和有效链接的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晚会质量的高低。这些都离不开主持人的职业素养。但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在平时的岗位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怎么形成好的习惯呢?在多年的节目主持工作中,笔者总结了几点,请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加强晚会主持人的理论修养
  主持人的理论修养。这句话猛一看有点大,太笼统,但是我们要是切身地想想“三贴近”原则,想想电视传媒是为谁服务的,就不觉得笼统了。也许有的主持人会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那是各级领导学的,跟我们这些主持人联系不大,要是这么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理论,那就走入误区了。记得在黄山学习的时候,老师讲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没有政治操守的节目主持人谁敢用?这句话很朴素,但是切中时弊。
  现在我们都在说学习型社会,什么是学习型社会,这是一个大的理论方向,在这里不宜过多阐述,但是理解一下学习型社会中关于个人持续性和长久性学习、终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内涵还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比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理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方向你不一定完全掌握,但是你必须学习,至少也应该知道几点基本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用学习来武装我们的大脑,用学习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正确的理论信仰作保证,在节目进行时,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首先政治上是达标了。
  提高晚会主持人的学习能力
  仅仅做到一名在政治上达标的节目主持人是不够的,你要把节目的串词给完整地表述出来,你要掌握语言的节奏,你要根据晚会主线去运行程序。一场活动下来,自己的主持是鲜活灵动还是味同嚼蜡,全在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学、不看、不总结,是做不到进退有度,挥洒自如的。
  先说说学习方面笔者的体会。学,学什么,这是个问题。地市一级的节目主持人有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像本人的专业就不是播音主持,这样在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就会显得欠缺一些。这些都没什么,没有我们可以想办法,现在的书市、网络上关于主持专业的书籍并不鲜见,像我手头经常翻看的《播音文体基础教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等书籍都是很不错的理论教材。有人说“舞台是最锻炼人的地方”,这句话我赞成,但舞台上的锻炼结合扎实的理论和专业修养,在工作中岂不事半功倍?如果有机会到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院校进修一段时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在这些专业院校有很多知名的大学教授,有功底扎实的教师队伍,他们眼界宽,见识广,学识渊博,听听他们的课,对照一下自己目前的状态,也算是系统回顾的好机会。当然,在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名校,你还可以经常接触到一些国内一线的知名主播和主持人,和他们面对面,听听他们的职业经历,不论对理论修养还是加强本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再有机会能进棚亲眼看看他们的主持,那就更幸运了。2008年我就有幸参加了一次白岩松、敬一丹主持的《感动中国》节目,他们往那儿一站就很压场,整个录制过程大气、机智,现场对节奏的把握极富张力,特别是他们面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的对白和入题的角度都堪称经典。要想驾驭这样的场面,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渊博的学识和人文气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闲暇时大量的阅读也是必须的。诗歌、散文、小说、政论都应该是涉猎的内容,俗话说“艺不压身”,多学点总是没错的,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不仅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在荧屏上也更富有表现力。
  影视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电视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内容更趋于多样性,对主持人灵活机变的主持风格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在工作中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段时间,连续主持了三四场大型晚会活动,这几场活动,形式类似,内容差不多,就连程序都有很多雷同,等几场活动录制完成,自己看了都笑了,要不是主办方不一家,舞台设计不同,那自己的主持在几场活动中就看不出差别。后来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说:“这样不好,尽管内容相似,但是形象、走台、站位、语速语气等细节方面你自身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这句话对我帮助很大。之后我写了一篇日记:“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当然是好事,但是什么晚会内容主持起来都是一个模式,就连发音的腔调都雷同,时间长了,那就显得主持僵化,主持风格僵化了,难免就会在舞台上显得呆板,缺少表现力。”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再忙也要坚持收看一些好的节目,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找份电视报圈阅一下,根据时间选择不同的节目内容,然后尽情欣赏名播名主持们各具特色的主持风格。他们的风采也许很难学得来,多看看他们的风范也算是开阔眼界吧。
  一名好的主持人是很需要经常对自己做一总结的。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再好的老师教导,再好的工作环境,再不一般的人生阅历,都需要主持人在舞台上把学到的、感悟到的发挥出来。每一台节目强求大的跨步是为人所难,但是在每一台节目后能有所感悟,这是不难做到的。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每一次节目录制完成了,我都喜欢跟一段后期制作,拿支笔把自己不满意的时间点记录下来,给自己找找不足和差距。比如同样一段话换一种语气说出来是不是更有现场感染力;面对镜头的时候眼睛往镜头里面看得再深一点是不是交流感更强;舞台的站位前一点或者后一点,说话的语气快一点或者慢一点对晚会的节奏有哪些影响;怎么做才能和搭档的配合更协调一些等。这些小环节的整理,一时儿半会儿看不出好处,时间长了,对镜头和现场的感觉就出来了。
  增强晚会主持人的舞台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
  在舞台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类主持人:一种是不慌不忙,沉稳有度;另一种是磕磕绊绊,不知所云。这时候我们会说,前一种是有经验的主持人,后一种是刚上舞台的新手。无论有经验也好,初次登台也罢,在主持节目时都要尽量少犯错误,因为你面对的是广大的受众群体,你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代表个人,更多的是代表一个主创团队,甚至是主办方、投资方的形象。所以对一名专业主持人来说,只要走上了这个岗位,登上播出节目的舞台就没有实习期,我们所要面对的只有两个字——成功。这两个字好写但是难做,前面说到的政治修养和专业学习精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心理承受力和快速的现场适应能力。说一个例子,一场大型活动,主持人在节目录制的时候掉词是经常出现的现象,掉词了怎么办?搭档给补词是一个解脱尴尬的好方式,但是一旦搭档也没跟上,那就冷场或者笑场了。现在有很多电视台都是准直播的录制方式,冷场意味着要返场,要想使这样的事情尽量避免,你就必须学会在一瞬间给自己重新搭台,给自己救场,要是一味地慌乱下去,恐怕下面的程序也忘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说“求人不如求己”,良好的职业素养结合良好的舞台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对一名节目主持人是不可或缺的。
  重视晚会主持人的团队精神
  一场电视晚会下来,制片人、策划团队、导演团队、灯光、音响、舞美、制作、演员、被采访对象等都是合作的伙伴。现在大家都讲幸福感,那么对主持人来说,舞台上的幸福感就是合作,同所有业务岗位的精诚合作,尊重每一个岗位的劳动和奉献。这样制片人和导演团队才会及时给你指出不足;灯光才会把你的形象打得更有层次,更光彩照人;音乐的及时跟进才会使你的主持更立体更多彩;你的采访对象才会更轻松地接受你的问题。而这一切都会给你的工作带来自信,一名充满自信、眼界宽广、有才识、有修养、有内涵、机智、灵活、形象好的主持人,想不成功都难。
  以上是笔者不成熟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名好的节目主持人,各方面学习的艰辛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可以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有业界同仁曾经用“心路”来表述主持人的成长之路,真是一言以蔽之。但不论怎么说,既然是“心路”,就要用心去走好,只当是一路风雨一路歌。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广播电视中心)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