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媒介与民族主义情绪的传导

2011-12-29谢丽萍张三南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0期

  摘要:民族主义情绪是一种具有传导性的人类情感及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人类行为,影响深远。在民族主义情绪的传导中,新闻媒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激发、助推和平息三大效用。正确理解新闻媒介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闻媒介 民族主义情绪 传导 作用
  长期以来,民族主义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话题和全球性实践问题,其表现形式纷然杂陈,可谓近现代最强有力的思潮、意识形态和运动之一。民族主义情绪是民族主义的原生状态,虽属无形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但普遍根植于民众之中,在特定的事件、背景影响下往往能够迅速激发和传导开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深刻影响着有形世界。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新闻媒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民族主义情绪的传导性
  民族主义情绪是民族主义和情绪这两个基础概念的结合体。如果我们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话,不难发现民族主义情绪是一种具有传导性的人类情感及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人类行为。
  民族主义是一个老生常谈且又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由于定义者所处时代、持有立场和视角各有不同,以及民族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演化,给民族主义下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学者们往往将民族主义视为一种思想状态,或学说、或运动、或兼而有之;除了从政治角度来考察之外,定义时往往喜欢使用属于心理范畴的“情感”、“感情”和“思想状态”之类用词。譬如,卡尔顿·海斯(Carlton J. H. Hayes)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成员对民族国家有着超越其他的忠诚。”①路易斯·斯奈德(Louis L. Snyder)认为,“民族主义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占据大多数人的行动和政治思想行为的一种强劲的感情。”②汉斯·科恩(Hans Kohn)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忠诚。”③
  可见,当民族主义者不断潜意识地自我暗示对本民族(国家)的“忠诚和情感”时,“民族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学说、意识形态,不如说是一种情绪,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化的意识形态”④。换言之,民族主义的原生状态应该是心理情感的积淀和宣泄,这种心理情感积淀和宣泄的通常状态即为民族主义情绪,其主体为具有朴实“对本民族(国家)热爱和忠诚”情感色彩即民族主义情绪的人类集合体。
  民族主义情绪是情绪的一种。情绪与情感密切相关,给情绪下定义,一定会涉及人的主观情感。例如《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情绪下的定义是:“情绪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通常,我们把这种情感描述为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温和的或强烈的、短暂的或持久的,以及对我们的行为是妨碍的或是促进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情绪是情感;是与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有关的身体状态;是明显的或细微的行为,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据医学心理学可知,人体内的情绪中枢由产情绪中枢及传散情绪中枢组成。两者相互协调,保持情绪处于一种适度的相对恒定状态,当受到应激子的刺激后,恒定状态就可能遭到破坏,为了保持原来那种恒定状态,传散情绪中枢就开始活动,发生情绪传导。一个人的情绪,经常会转换成一定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出来。人在悲伤时向人诉说或伤心落泪,人在高兴时会笑,在愤怒时往往会产生连带的行为。我们把情绪转换成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的过程,称为情绪的传导。⑤
  实际上,民族主义情绪不仅仅会在人类个体实现内向性的单一情绪传导,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类具有社会性,民族主义情绪往往会在某种特定事件和情景的触发下,尤其是在某种媒介的作用下,实现广大人类群体间的外向性成规模传导,进而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媒介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中的作用
  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中,新闻媒介的作用十分关键。新闻媒介,又称新闻传zFnXsBNBlNEuGuJUYR8BncCvY1O/ysAWqW+5cwHUVc8=播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新闻媒介的表现形式已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它们的影响日益深远。
  新闻媒介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激发作用。民族主义情绪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触发往往会经历从静态的潜伏状态到动态的爆发状态这一过程。也就是说,“对本民族(国家)热爱和忠诚”几乎是所有民族成员的普遍心理取向,这种心理取向一旦受到某种特定事件的刺激,往往被激发为民族主义情绪,进而汇成洪流,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从发生学角度而言,不难发现“受到某种特定事件的刺激”是民族主义情绪从静态到动态的关键所在,而“特定事件”的传输之所以能大规模进行,显然是离不开新闻媒介的。1988年,英国作家萨曼·拉什迪出版《撒旦诗篇》,该书被疑为亵渎了伊斯兰教神灵,一经媒体报道,即引发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民族主义情绪,甚至引发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下达了对作者的追杀令和英伊两国断交。可见,新闻媒介在民族主义情绪的传导中,起到了激发的关键作用。
  二是助推作用。民族主义情绪被激发后,新闻媒介往往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产生类似情绪的民众越来越多,民族主义情绪累积得越来越多。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过程中受到了不公正干扰,引起了不少中国民众的愤慨和民族主义情绪,随后即发生了抵制家乐福事件。在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新闻媒介的作用明显,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的召集作用。这类事件的共同点在于,许多参与者的民族主义情绪之所以没有在激发之后稍纵即逝,是因为有关媒介持续性的宣传、渲染、召集产生了助推作用。
  三是平息作用。新闻媒介对民族主义情绪的平息作用可体现为三种情况,即“大者化小,动者化静,静者维静”。尤其在存在历史积怨的民族国家之间,新闻媒介在宣传和信息传输方面的方式选择对双方民众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法德两国从历史宿敌走向和解,进而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双引擎”的成功经验就是明证。诚然,法德两国的和解是多种因素使然,但两国新闻媒介对双方和解与合作的长期呵护功不可没。直到今天,“新纳粹主义”等有损两个民族—国家关系的势力往往得不到主流媒体和民众的支持,其言论难以传送市场,或为其他新闻信息所掩盖。
  结语
  民族主义情绪作为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其嬗变过程复杂多变,表现各异,影响深远,牵涉国际、国内社会联动体系的诸多方面。在国际层面,民族主义情绪轻者干扰民族—国家间正常关系,重者助推国际危机和冲突事件的升级。在国内层面,民族主义情绪是各国地方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常态表象,是影响国内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也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此外,民族主义情绪还往往通过网络民族主义、民间组织和运动等形式表现出来,其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应该说,造成民族主义情绪兴起、传导、衰退的因素有很多,新闻媒介即为其中之一。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民族主义情绪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客观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清醒地认知新闻媒介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中的作用。据此,我们才能在全面、正确理解民族主义情绪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将其转化为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国际交往的积极力量。
  注释:
  ①Carlton J. H. Hayes, Essays on Nationalis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26,p.6.
  ②Louis L. Snyder(ed.), The Dynamics of Nationalism, Readings in Its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64,p.23.
  ③Hans Kohn, The Idea of Nationalism: A Study of Its Origins and Background,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46,pp.10-11.
  ④刘军宁:《民族主义四面观》,载乐山主编:《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页。
  ⑤参见陈剑平、许红云:《一种情绪传导的学说》,《医学与哲学》,1986(4)。
  (谢丽萍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三南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