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媒介素养初探
2011-12-29杨光辉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期
让我们从2007年发生的一则新闻事件开始。这是发布于维基百科的一个共同协作完成的网页,其主要内容如下:
厦门PX项目是指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的,在厦门海沧区兴建的计划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PX)的化工厂项目。该项目厂址距厦门市中心不足10公里。由于担心化工厂建成后危及民众健康,该项目引起了民众的反对,并遭到百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
围绕以上事件,厦门PX项目从以下九个方面对该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项目概况;安全问题;民众反对;相关信息和影响;事件的后续发展;舆论的报道;项目影响;参考资料;外部链接。
此外,在这个参与人共同完成的项目任务中。任何人可以点开的“编辑”任务栏使人人成为可以参与其中的一员,而有关该事件信息传播中手机等参与式媒介的使用更是推动了相关信息的传播。
以上案例只是网络技术带来的参与式媒介发展中的一个。进入21世纪后,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脑、网络的成本越来越低,从而使得人们更容易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媒体新闻传播。这些因科学技术、实践和技能的发展而催生的媒体形式,被人们称为参与式媒介。
参与式媒介所激活的是参与式文化。在这一新技术支撑之下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公民作为个体参与其中的门槛越来越低,同时公民利用参与式媒介进行创作、表达、传播、合作、分享的可能性越来越频繁。参与式媒介生态环境下的每一个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地、积极地参与到他所处的参与式媒介中,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表达自我的观点、想法和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和他人建立某种程度的联系。成为参与式媒介大环境中的一员。如今,参与式文化环境之下的参与式媒介对公民的影响越来越大,众多的公民使用参与式媒介将会对文化、公民身份、政治、经济,尤其是教育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此,本文拟从参与式文化背景之下的参与式媒介、参与式媒介素养、参与式媒介索养教育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析。
参与式媒介
根据新媒介素养网站发布的《新媒介素养白皮书》报告,参与式文化呈现的特征是:第一,提供了便于表达和公民参与的相对较低的门槛;第二,对创造和与他人分享公民各自的刨作作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三,通过某些并非具有权威身份的人,将最有经验的人所拥有的东西告知给没有经验的新手;第四,参与式文化是一个让参与其中的成员相信他们的所作所为能发挥作用的场所;第五,参与式文化也是一个让参与其中的成员认为与他人有某种程度的社会联系存在的场所。
参与式文化的形式将会给公民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而言。参与式媒介是随参与式文化而逐渐发展的,综合《新媒介素养白皮书》有关参与式媒介的论述。本文认为两者呈现的形式主要有:
社交类。通过各种媒介形式为中心的在线社区。其成员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这一类参与式媒介让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形成互动互助的社区。
表这类。通过创新各种创作形式而建立起来的参与式媒介。在这一类参与式媒介中,因为喜欢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表达分享自己创作的群体往往成为推动该类参与式媒介发展的重要动力。
团队共同解决问题类。即由正式或非正式的团队小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开发新知识。
信息传播类。这一类参与式媒介不同于传统的传播媒介,而以一种更新更便于参与的媒介形式为众多公民使用。
以上四类参与式媒介具有相互关联的三个共性特点。
第一,参与式媒介大都是多对多媒介。这就使得每个人都能链接到网络上发布和接收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讨论。与他人连接在一起。在数字技术时代来临前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问的不对称随着参与式媒介的出现而彻底改观。这是参与式媒介在技术结构层面特性的表现。
第二,参与式媒介是社会媒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参与式媒介的价值和力量源于众多公民的积极参与。这是参与式媒介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特性的表现。
第三。社会网络随信息网络和传播网络的增强而使公民的活动变得更广泛、更迅捷。成本更低。这是参与式媒介在经济和政治层面特性的表现。
参与式媒介在带来人们介入参与式文化门槛日渐降低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与之伴生的各种问题。《新媒介素养白皮书》指出参与式文化背景之下的参与式媒介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三个主要的问题。
参与鸿沟。在对公民。尤其是年轻人全面参与未来世界的各种事务的准备过程中,因为机会、经验、技能和知识造成的不平等而引发的对参与式媒介参与度的不平衡值得关注。
透明度。公民,特别是年轻人在面对了解、认知媒介如何塑型世界的方式上有众多的挑战。这就需要掌握媒介是运用怎样的技能技巧来媒介化世界的。
伦理道德的挑战。参与式媒介的介入,使得公民的职业培训和社会化这类问题的传统模式被打破,甚至被颠覆。公民更多地以媒介制作者和社区参与者的公共角色投入其中。如何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必须突破的难题之一。
新技术带来的新媒体将人类社会推人参与式文化的发展之路。如何解决参与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开展参与式媒介素养的培养就成为摆在现实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与式媒介素养
关于媒介素养,人们都有一种共识,认为“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即对媒介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受,辨别媒介信息汇总所隐含的意义以及自己如何传递信息”。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和“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这种宽泛的信息技术,在本文中所指的就是参与式文化背景之下的参与式媒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
实际上,无论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文本素养依然是最核心的一种技能,即要求公民要具备阅读与写作素养。从这样的维度来看,综合《新媒介素养白皮书》和Christopher D,Sessums的《21世纪学习者所需技能:为参与式文化准备好我们自己》中有关参与式媒介素养的探讨,本文认为参与式媒介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基本素养,即以阅读与写作素养为基础,拓展研究技能、使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对媒介信息传播途径的辨识理解能力。
第二个层面:基于第一层面基础之上的素养拓展。这一层面的素养涉及公民如何在参与式媒介素养的指导下更好地生活、工作、学习于他们所处的媒介化社会中。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针对公民个体还是公民群体,要具有参与式媒介素养,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其中最迫切的就是开展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
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
要使公民能更好地利用参与式媒介推动自身、社区、社会、人类的发展。进行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极为迫切。结合目前的情况看,推进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做好两个层次的工作。
首先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的拓展。这一类新闻传播教育以培养媒介从业人员与媒介素养教育师资为主。培养媒介从业人员的新闻传播教育要更多地融人参与式媒介的内容。培养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则是为了开展媒介教育大众化提供合格的教学人才。
其次是针对大众的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在这一层次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群体来展开。对中小学生。要结合我国实施的新课标课程改革来进行: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则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教学资源,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接受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对社会其他群体,则利用各种参与式媒介,以更适合这些群体接受习惯和特点的方式开展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
以上两个层次必须结合起来,针对各个群体开展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才能更好地营造适合参与式媒介良性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这一方面是我国中小学新课标改革为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入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公民素养的需要。
总的来看,在人类进入数字媒介化时代,进人参与式文化生态环境之后,参与式媒介的发展必将成为影响人类相互交流,自我实现的重要推手。具有了参与式媒介素养的公民,必将成为未来社会推动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样的时代正在到来。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