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王潮歌:这个女人不一般

2011-12-29曹磊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1年6期

  人物名片
  王潮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核心创作团队中唯一的女导演、张艺谋“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实际操作和执行者,与张艺谋、樊跃一起被誉为导演界的“铁三角”。
  
  从世俗的眼光看,王潮歌算得上是个另类的女人。在事业上和男人一争高下,为了拍片,出差一个月是家常便饭,且工作作风十分霸气,令所有男子不敢造次;作为妻子,却不认为要百分百为家庭付出,反倒是丈夫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回家当起了“全职主夫”;身为母亲,女儿出生10多天,她就投入工作中,以至于女儿曾说和她“不太熟”。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离经叛道的女人,收获了所有女人想要的一切: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婚姻、孩子的爱与尊重。2011年3月4日,在全国妇联主办的“第11届新世纪女性健康生活大型公益活动”中,她是活动的“健康形象大使”,成为中国魅力女性的代表者和引领者。这个非一般的女人,在婚姻和家庭上,是如何书写传奇的?
  婚姻就要门当户对
  
  应了名字中的“潮”字,王潮歌做过许多让人咋舌的事情—爱情也不例外:早恋+师生恋+毕婚。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样的人物绝对算得上是“异类”。
  1988年,20岁的王潮歌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班主任是毕业留校的徐东,他比王潮歌大7岁,后来成为王潮歌的丈夫。
  大二的一天,王潮歌和宿舍的姐妹们集体逃课。徐东过来查房,发现一屋子的女孩都没去上课,立即板着脸厉声说:“你们胆子也太大了,一会儿教务处的人要过来巡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一听说教务处的“名捕”要来巡视,几个女生吓坏了。王潮歌一口气跑到宿舍楼下的医务室,对医生说:“大夫,我肚子疼,你帮我看看。”她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假装非常难受。由于她的表演有点过火,大夫以为“病情”很严重,赶紧说:“我先帮你验验血吧。”于是在她的耳朵上扎了一针。
  验完血,王潮歌用手按着酒精棉球,坐在宿舍里等教务处的老师来巡视,心里还为自己的“聪明”举动感到得意。可左等右等也没见人来,倒是徐东又回来了。他看见王潮歌用手捂着耳朵,便好奇地问:“你怎么了?”王潮歌说:“我刚刚去医务室验血了,教务处的人什么时候来啊?”徐东一脸坏笑:“刚才是吓唬你们的,没事。”
  “哎,徐老师,不能这样啊,别人还好说,我可是抽了血的啊!”王潮歌感觉被戏弄了。徐东又好笑又抱歉:“要不这样吧,我请你看戏。”
  在看戏的过程中,两人聊开了。王潮歌发现徐东儿时的生活和自己非常相似,对剧本、人生的看法也很相像,这让她有些吃惊,也有些惊喜,“这些成了我们恋爱的基础,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好上了。”
  王潮歌是一个随性的人,敢爱敢恨,对任何事都不喜欢藏着掖着,两人的恋情很快公开化。
  80年代的大学校园对早恋管得很严,学校禁止学生恋爱,而王潮歌居然和自己的老师恋上了,这还了得?这事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老师找王潮歌谈话,可她并不认为自己犯了什么错,依然和徐东出双入对。大四的时候,王潮歌做了一件非常前卫的事情—直接把行李搬到徐东家,两人开始同居。这个举动在当时,简直闪“瞎”了众人的眼。
  两人敢这么大胆,皆因对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王潮歌和徐东都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徐东的爸爸当时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院长,知道学生不能恋爱,却没有反对他们的事。王潮歌第一次去徐东家,徐东的爸爸见了她之后,马上对儿子说:“就她吧!”而之前,他对未来的儿媳妇有过很多设想,长什么样、做什么工作,没想到这些设想在王潮歌面前,全都自动作废。
  王潮歌在婆家轻松过关,徐东见老丈人也十分顺利。“我爸爸一直觉得,天下第一朵花就是他女儿,他女儿什么都好,人长得漂亮、又聪明,能配上他女儿的,那绝对不是一般人。我老公长得其貌不扬,不是那种高大、英俊的小伙子,可我爸一见到他,突然就觉得很好,马上就接受了。”
  这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王潮歌却认为顺理成章,因为这就是“门当户对”的好处。“徐东的家庭背景和我的家庭背景太相像了,简直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我第一次进徐东家,徐东第一次去我家,我俩都笑了:这两家布置得一模一样。还有那种家庭气氛,简直太相像了,让人都怀疑这是在自己家里。所以,我觉得门当户对非常重要,基本的审美取向一样,没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
  大四一毕业,他们就结婚了。结婚20年,王潮歌至今还认为,他们夫妻俩是天作之合。
  一个特立独行的妻子
  
  虽然婚姻很幸福,但王潮歌始终认为,家庭绝对不是、也不能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女性只有拥有自己的事业,在思想上和丈夫保持一个高度、共同进步,夫妻关系才能稳定。“一个黄脸婆无论怎样打扮也不会性感妩媚,一个女人无论多有钱也不一定有魅力,在工作中执著努力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
  她的确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女人。连张艺谋都如此评价她:“女导演中少有的‘全活儿人’,聪明、漂亮、健康、全家和睦、事业顺利。”评论家则认为,她是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
  王潮歌的“创新精神”也被她发挥到婚姻中。她说,自己不是一个随大流的人,别人不能做的,她就特想尝试。这个特征成就了她的事业,也让她的婚姻生活充满生趣。
  王潮歌剖腹产下女儿后,婆婆过来伺候月子。老人对王潮歌千叮万嘱:“月子期间不能洗澡、不能沾冷水、不能着风、不能下楼、不能吃凉的东西⋯⋯”王潮歌完全不听,“我看了很多外国人生孩子的故事,人家生完孩子就能下床走路,还能喝冰水、洗澡什么的,三四天大的孩子,人家就拿个小篮子,像拎小猫似的拎出去。国外从没有坐月子一说,我就想,那我也可以试试外国人的说法。”
  于是,回家第二天,王潮歌就躲进卫生间洗澡。婆婆害怕得要命,使劲拍着门喊:“你给我出来,快点出来⋯⋯”可她不理会,直到洗完澡才走出浴室。
  “人家都说月子里不能沾水,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呢?”婆婆急得快哭了。
  “妈,没事的,人家外国人都不坐月子,我没事,我这不好好的吗?”王潮歌不以为然。几天后,她居然要求丈夫带自己出去吃西餐;在家待了12天,伤口还没愈合呢,她就拿一块胶布往伤口上一粘,又回到舞台开始工作。“我现在非常健康,什么影响也没有,反而觉得身体恢复得比那些坐月子人要好很多。”
  王潮歌敢这么肆无忌惮地“坏规矩”,除了性格使然,与徐东的宠爱也不无关系。“女儿还没出生时,老公管我叫女儿,我管他叫爸爸、哥哥或者老师。在我们俩的相处过程中,我就是那个小屁孩。有了女儿后,我就成了他的大女儿,他允许我淘气,允许我撒娇耍赖,哪怕我肆无忌惮也会宠着我。”
  了解王潮歌的人都知道她有个嗜好,喜欢买各种时尚的衣服和鞋子。一年365天,王潮歌的衣服没有一天是重样的。“我每天都要换,家里有8个大立柜,全是我的衣服,而且只有当季的,比如夏天时,8个柜子里全是裙子。”
  面对妻子奢侈的臭美,徐东从来没有指责过。相反,她的化妆品和衣柜是徐东最爱显摆的地方,家里来了朋友,他就打开给人家看。
  和王潮歌一样,徐东也是个思想比较“怪怪的”、另类的丈夫。他不仅喜欢看妻子臭美,甚至当妻子因为臭美把家里弄得乱糟糟时,还觉得妻子“可爱”。有一次王潮歌在家换衣服,沙发上堆得乱七八糟。徐东下班回来,看到被王潮歌弄得一片狼藉的家,觉得非常好玩,一进门就喊:“千万别动,千万别收拾!”说着就冲到房间里拿出相机,先拍一张被衣服堆满、已经看不到沙发的照片,然后再把衣服都挪开,拍一张沙发的本来面貌。也许,在徐东眼里,这就是妻子创造的“艺术”。
  
  王潮歌说,结婚这么多年,她特别感激丈夫的付出。“我经常外出,他会替我照顾家人,把我父母哄得非常开心,经常带他们出去玩,关系好得不得了。”
  这份好关系,也和徐东的另类有关。他常常挤兑岳父,逗他玩。比如,一下班回家,就一脸严肃地对岳父说:“爸,不得了了,出大事了。”岳父就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徐东就瞎编说:“美国发现外星人要来打地球了,你没看新闻吗?”岳父越当真,他就越兴奋,最后老人也觉得好笑。平时,徐东还喜欢藏岳父的东西,让老人满屋子找,他就在一旁乐。
  有了他这个“活宝女婿”,家里常常充满笑声,连有着严重洁癖的岳母,都和他亲得不得了,这让王潮歌很嫉妒。“我妈有洁癖,非常严重,她跟我爸都不能共用一条毛巾,吃饭的碗筷也不跟人共用,但徐东居然可以。现在他们娘儿俩,可以一个苹果,徐东咬一口,我妈再咬一口,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一个特立独行的妻子,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丈夫,结合在一起,就叫幸福。或许,这正应了王潮歌的话:“和谐婚姻的前提一定要门当户对。”相似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让彼此都可以顺着自己的劲儿生活,也能够欣赏对方的另类,再用这种另类,打造美满的婚姻。
  
  
  不走寻常路的母亲
  
  王潮歌的女儿今年9岁,小名叫娜妞,大名叫东歌自在。
  对于女儿的名字,王潮歌自豪地解释道:“‘东歌’取自我们夫妻双方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自在’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自由自在,像个半仙一样生活,很自由;另外一个意思是天下之大,自有我在,让她充满自信地生活。”
  身为人母,王潮歌觉得自己是个“特例”。看到歌曲《懂你》的MTV时,王潮歌为那位母亲的隐忍、宽厚和奉献所感动,但她同时觉得,母爱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奉献出一切给孩子,未必就是对一个生命真正负责任。“我对自己负责任,就是对父母、对孩子、对丈夫负责任。如果我把自己弄没了,每天只会唠叨孩子该怎么吃、怎么穿,甚至抱怨自己为家庭牺牲了一切,孩子会学到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
  女儿出生10多天后,王潮歌就投入到工作中。奔波和忙碌使她不能和女儿朝夕相处,母女关系难免有遗憾。以前,别人问娜妞,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她总回答说当然是爸爸好。问为什么妈妈不好?娜妞答“我们不太熟”。不过,当成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小演员后,娜妞对这个“不太熟”的妈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看到妈妈拿着喇叭指挥一大群人,娜妞突然觉得这个妈妈和别人家里的妈妈不一样,这样自信、美丽、能干的妈妈,成为了娜妞的骄傲。在向小朋友介绍时,娜妞总会带着一丝自豪的神情说:“这就是我妈妈,她是个导演。”
  王潮歌说:“母爱有很多种,含辛茹苦是一种,给女儿做一个智慧、快乐、自信榜样的也是一种。”而她,更愿意做后者。“我要让女儿知道,性别从来不是一种界限,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我觉得这就尽到了母亲应该尽的责任。”
  这个对母爱有别样理解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也坚决不走寻常路,“坚决不按中国人老套的教育思路教育娜妞。”她说的老套思路,包括一定要考一个好学校、一定要按部就班把老师教的课程都学会了、一定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天天逼孩子学习到很晚。
  王潮歌教育女儿的原则是:一半时间上学,一半时间玩。“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当前的教育方法都是瞎扯淡。没有谁规定非得在课堂上才能学习知识,娜妞跟着我到处跑,我从不带家庭教师,也从不让她带书本,就是玩。拿认字来说,每次开车经过中国石化的大楼前,我就告诉她,那是中国石化,她就认识了。还没上小学呢,娜妞基本已经可以读报纸了。但也有好笑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开车走在大街上,娜妞兴奋地指着‘鄂尔多斯’喊:‘妈妈,郑尔文斯!’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王潮歌从来不让孩子上早自习、晚自习,别的孩子晚上8点还在上自习,王潮歌5点就把孩子接出来了。“干吗老在学校待着啊。学习?能学到什么?一加一等于二,你告诉她就行了。我带她出去玩,让她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只有这样,她的思维才会灵活。那些学校的考试把孩子累的,看着就心疼。”
  不仅提前把孩子从学校接出来,有时娜妞说不想去学校,只要她给出的理由恰当,王潮歌都“准奏”。她这么做,老师有意见了,可王潮歌对老师说:“这是我的孩子,不是你的,我想怎么教,那是我的事。”
  这么多年来,王潮歌只要出差,就会把孩子从学校接走。但是,娜妞的成绩没有受到影响,一直都在班级前5名。
  王潮歌认为,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有没有健康的心理,有没有健全的人格,有没有豁达的爱,这才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让她拥有这些素质,我作为母亲,已经100分了。”
  对于她这种教育方法,丈夫很认同,公婆也不干涉,倒是王潮歌的父母思想比较保守,经常和女儿急。可每次他们干涉时,王潮歌就会对他们嚷嚷:“那是—我的—孩子!明白了吗?不是你的,是我的,我来管。”
  王潮歌不仅管自己的孩子,还喜欢“管闲事”。2011年伊始,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关爱儿童成长爱心形象大使”,投身到公益事业中。这个性格鲜明的女人,对于慈善也有自己独到的做法。比如,看到长得强壮的乞丐,就忍不住要找人谈话,教育教育。有次一个中年妇女抱着孩子向她要钱,她一看对方虎背熊腰,脸红彤彤的,就站在那里教育起来,说她应该出去干活,不能要钱,不然将来孩子长大了也会学母亲,成为一个懒惰的人。王潮歌正说得起劲儿呢,旁边呼啦啦围过来好几个人,原来她们都是一伙的,一群人对王潮歌说:“谁要你多管闲事!”
  对于这样的人,王潮歌感到很遗憾。她说,一个女性,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首先就要自重、自信,而不是躲闪、抱怨。“我不在乎别人说我什么,因为我活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自尊。我完全可以对自己负责任,我不需要别人对我负责任,我家庭的和睦,也都源于此。”
  或许,这就是王潮歌“特立独行”的本质:能够对自己负责,才敢于挑战世俗的各种约定,成为另类却独具魅力的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