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蜗牛”小姐
2011-12-29司甜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1年10期
8月,“拖延症”成为微博热词。
微博用短短140个字解释拖延症:看着工作任务、论文、作业就煩,能拖一秒是一秒;总觉得自己很忙,但又确实没有可忙之处;截止期限前一秒还在刷微博,心里虽然很焦虑,但还是想“再等等,就一下下”;不愿意睡觉,喝杯水转身看部剧,不知不觉就拖到凌晨两三点。这就是传说中的拖延症!短短几天,与拖延症相关的微博达到十几万条,数以万计的“拖延症患者”浮出水面大叫:“我要打败拖延症!”
司甜是个资深“拖延症患者”,上面那些症状她全占。从小,她在急性子妈妈的“一日百催”下长大。上学时,她永远拖到考前最后一天才复习,就连高考,她都在考前一天晚上狂背历史时间表;工作后,她总拖到最后一秒才冲刺干活,享受这种“紧张的成就感”。但在工作小组里,她的外号是“后腿儿”—因为她太能“拖”。短短几天的体验,能让她有所转变吗?
8月11日 周四
临下班前,答应了编辑体验一把与拖延症做斗争的感觉。下班路过“光合作用”书房,我买了一本《拖延心理学》,又斥资136元“巨款”买了一个笔记本。我决定:每天一早把当天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在本上,做完一件,就打一个钩。在单位,让和我同组的小爽监督我;在家,让老公监督我。如果当日事当日毕,就奖励自己吃一顿梅干菜烧肉或是冰淇淋(我在减肥);如果有一条失败,就罚我不许去电影院看我惦记了N年的哈利·波特大结局。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里,我开始列晚上的项目:
1. 做饭
2. 把周日活动的人员衔接表做好(同志,这已经是你白天拖到晚上的了,切记!)
3. 早点洗澡,腾出时间做腿部刮痧按摩
4. 看一章《进城走了十八年》,睡觉!
回到家,我把笔记本扔给老公,恳请他监督我。他看了看内容,咧嘴一笑:“看来3D电影票钱省喽!”我给他个大白眼:“那晚饭也省了呗!”
为了省时间,我快速炒了两个菜,吃完饭把碗扔给老公洗,然后坐在电脑前打开EXCEL表格。刚把人名和时间段横竖列好,我就忍不住登录淘宝网,看看我海外代购的腮红运到哪儿了。这一看可好,我又忍不住看了看这家店的最新特价:嚯!眼霜特价,合成人民币便宜100块钱呢,心动不已!再看看别的……此时老公刚巧进来,大喝一声:“大结局看不成了啊!”我小心肝一抖,心里一阵羞愧,连忙关了网页。可回到表格前面,我却涌出一股止不住的心煩,仿佛这表格长了一千只眼睛,一万条手臂,要从电脑里蹦出来掐死我。这种心煩、焦躁又混合着内疚的感觉我太熟悉不过了,这么多年的拖拉中,它一直萦绕我的左右。我勉勉强强又填了一行,煩躁再度袭来。唉,开一包炸鱼皮吃吧,解压、解压!
老公洗碗归来,看见我眼神涣散,叼着鱼皮,手握鼠标在网页和表格中间切来换去。他叹了口气,夺过鼠标打开表格,指着我没填的空格说:“8点50到9点,这个张译川应该做什么?”我说:“把花摆在接待台上。”老公说:“你不是挺明白的吗,填上!那夏甄这10分钟应该做什么?”“摆好签到簿、笔、记者胸卡。”就这样,在老公的“耳提面命”下,我终于搞定了表格。可一看表,已经10点半了,看来我的刮痧计划注定泡汤了!
睡觉前,我盯着天花板,一脸不爽。这种感觉我也很熟悉,翻译出来就是:心里隐隐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想放弃。老公拍了拍我:“没耽误正事就行,电影还有得看。”听了这话,心里又微微爽了点,好吧,睡觉!
8月12日 周五
一大早,小爽就在办公室里大叫:“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司甜不拖拉,酒鬼能发达!”我瞥她一眼:“咱俩可是一个小组、唇亡齿寒的战友,你懂?”她立刻说:“懂!我会像城管监督小贩一样监督你!”
上午我的状态还不错,按领导的意见修改表格、重改主持人流程、确定主持人服装、道具到位。上午的工作基本上都做了,除了……和嘉宾经纪人联系。这个经纪人非常难缠,唉,下午再打电话吧……快吃午饭了,上团购网看看轻松一下。我刚点开网站,小爽就出现了:“被我逮个现行吧!”我一下悲愤了:“不是说好下班时检查吗?”小爽晃了晃手指:“哪个城管不是突击检查的?来,让我核对一下,上午这几项都做了吗?”我说:“除了联系‘龅牙经纪’,其他都干了。”小爽立刻说:“还有10分钟才午休,现在联系!”我的脸立刻皱了:“我不喜欢联系他,我心理障碍,我酝酿酝酿下午打行吗?”小爽抓起话筒就拨了号:“通了就赶紧说,不许给我懒驴上磨屎尿多!”
打完电话,看着笔记本上一排对钩,心里还蛮有成就感。可下午,要写主持人串词的时候,遇到一段不太会写的,又煩躁了。我不停地刷微博,嚼了半罐口香糖,一直不雅地抖腿。小爽“城管”见状又来了:“你又想拖到晚上熬夜写了?”我虚弱地回答:“没有……”小爽指着屏幕说:“这段写不出来,你先写下面的不就得了,跟自己较什么劲啊?”我抓住她的衣角:“你不懂,那种过不去这小关就无心恋战的感觉。”小爽说:“我不想懂,赶紧的,从下一段开始写,我每隔一会儿就来突击检查!”下班前,在小爽的“严打”下,我光荣地完成了所有任务。但我的心情并不太好,有一种仿佛回到小时候、被妈妈一个劲儿地反复催促的感觉。面前矗立着一个什么都对、总在跟你说“我不懂你的感受,我不想听借口”的人,虽然都做完了,但自己仿佛仍然一身是错。
8月13日 周六
从昨晚到今天,工作都集中在现场,监督工人搭架子布置舞台、背景,音响灯光调适,排练串场等等,没什么让我拖延的工种。小爽对我说:“你就应该去当当民工,从早挥铲子挥到晚,看你还怎么拖!”
晚上9点,我终于到家了。本想早点睡觉,却收到了闺蜜桑桑的短信:“亲爱哒,我那些照片PS好了吗?”一看这短信,我立刻“颓”了。早在半个月前,桑桑发给我几十张她家小狗的照片,拜托我PS得漂亮点,她想做一本挂历摆家里。我信誓旦旦地接下了,可这段时间我忙得“挫骨扬灰”,闲的时候又总是上网。每次桑桑找我,我都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什么“太忙”啦,“U盘丢了,你再把照片发给我一遍”啦……其实每次打开U盘,看到放着照片的文件夹我就心生煩躁和内疚。我会快速地点开其他文件夹,不去看它,甚至有一次,我把照片文件夹删除了,然后又到回收站里将其复原。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搞到如此纠结但又迟迟不肯动手,要不今天这短信,我假装睡觉了没看见?
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你如果不做就早点告诉桑桑,她这么天天期待着,你天天纠结着,对她对你都没好处。你不做就说,人家可以找别人做,也不用非得期待你。工作也是,你不愿意打电话联系人,可以把联系的工作交给小爽,然后负责组里的其他工作,当初你为什么答应做这项工作呢?”
我的心里仿佛划过一颗流星,有点什么东西转瞬即逝。那晚,我跑到沙发上坐着,独自想了很久。这几天看书后,我一直以为我的拖延症有两个原因:一是源于小时候我妈总在不停地催我,所以我用慢吞吞来反抗她;二是每次拖到最后完成的那一刻让我有一种成就感,看吧,这么短的时间我也把这么复杂的东西做完了!我享受这种成就感。可老公的话让我看到了第三个原因:我喜欢别人对我有期待,因为这体现了他们觉得我“行”。我不想回绝期待,但我其实又不想做这件事,于是一直拖延,不拒绝,也不行动。但其实这样拖延,早已让别人觉得我“真的不行”。
8月14日 周日
今天活动现场,我很兴奋。一直以来,我都在前期工作上拖延,现场“成败只此一役”的紧张让我很有成就感。活动结束后,领导对我说:“明天你联系今天来的记者,把媒体刊登消息的反馈收回来,然后你们组来整理。”哦NO,这是我讨厌的工作!如果在昨天以前,我会立刻答应,然后每打一个电话前,都拖拖拉拉挣扎许久。我不能再这样下去。我找到小爽:“你来联系媒体,我来做收集、整理、制作的工作怎样?”小爽说:“没问题,比起整理,我更喜欢联系。不过我还会继续监督你!”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不再那么执著于别人的期待,也不再执著于想象中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或许拖延症还要很久才能克服,但这几天的体验让我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内心,这是个好的开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