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多元媒体时代的少儿阅读

2011-12-29王桂平

出版科学 2011年3期

  摘要:论述多元媒体时代少儿阅读的重要性,分析少儿阅读现状,提出学校、家长、少儿图书馆多管齐下提高少儿阅读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多元媒体 少儿阅读 电子书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3-0105-03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献载体的类型呈现多元趋势,除了传统的图书、期刊外,各类少儿电子文献如多媒体学习光盘、电子书、电子期刊、教学片等越来越多,少儿阅读进人了多元媒体时代。
  1、少儿阅读的重要性
  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少儿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少儿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1.1 阅读能激发少儿强烈的学习愿望
  幼儿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正处在成长时期,记忆力与感知力强,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强。因此,要牢牢抓住幼儿生长期的这些特点,把握好这个年龄段,把他们领进图书馆,使幼儿从小对图书馆就有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幼儿接触优秀文学作品,使之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培养阅读意识与阅读习惯,拓宽幼儿知识面,培养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2 优秀读物是少儿心灵的居所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培训班伴随左右,孩子整天精疲力竭,没有时间阅读,对学习也不感兴趣。还有的家长把电视当保姆,孩子整天被动地接收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的信号,智力启蒙受损害,学习能力从小就比那些经常读书的孩子低。从幼儿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领略高雅的生活情趣,是防止他们患上电视瘾的好办法。如果孩子从小喜欢阅读,智力就会发育得更好,也更容易发现别的有兴趣的事;同时思想也更成熟更理性。
  1.3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
  现在一些孩子一到写作文的时候不是胡编乱造,就是东抄西凑,或者写些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的话。阅读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的内容,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在大量阅读中能够发现一个崭新世界,获得更多启迪和教诲。阅读对孩子的写作来说非常重要。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好的作品本身就包含着高超的写作技巧、丰富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文字,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的过程。阅读能润物无声地滋养语言的潜能。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多元媒体时代少儿阅读中的问题
  2.1 课外阅读被视为“异端”
  受应试教育影响,甚至教育界内相当多的人也把课堂学习之外的书籍斥为“闲书”。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是成正比的,阅读“闲书”就会干扰对课内“正书”的学习,直接影响学业成绩。有些老师将学生的课外读物视为洪水猛兽,不少学校还对部分课外书籍进行“围剿”,家长在家里不允许读课外书,学生也无闲暇读课外书,久而久之,课外书籍生存空间有限,原本属于它们的地盘都被眼花缭乱的教辅书刊占据了。
  2.2 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
  教育部近年来制定、下达了许多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小学及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大部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规定的最低阅读量,课外写作量更没有达标。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7月29日公布了一项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课外书“魅力”不敌电视,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重读图轻读文,阅读“大部头”作品感到吃力等。这些现象将极大地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课外阅读娱乐化、消遣化
  现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以动漫、冒险小说为主,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普遍感到吃力,“大部头”作品很少有人问津,而那些有着形象画面和跌宕情节的“图画书”却深深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出现轻读文重读图的倾向,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轻阅读”读物成为课外阅读主流。由于阅读内容大多偏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对洋溢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名篇、名著鲜有涉及,中小学生也就难以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和提升精神品质。更重要的是,一昧重图轻文会妨碍少儿思维逻辑性、理解力、思考能力的发展和想像力的培养。
  2.4 功利阅读远胜趣味阅读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已经深深刻上功利色彩的烙印。多数家长认为中小学阶段大量的阅读并不能给孩子的学习成绩带来益处。通常家长、学校对孩子阅读的要求是“缺啥补啥”,作文不好,就多买几本作文辅导用书i数学不好,就多买几本数学辅导教材……阅读被要求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阅读的功利化动机十分明显。当阅读仅仅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不是愉悦心灵的途径时,阅读将很难成为一种生活的渴求。
  2.5 网络阅读冲击传统阅读
  网络迅速发展,各种媒体信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以其强烈的感官刺激赢得少儿青睐。网络信息中,文字功能弱化,多媒体读物不再强调对文本的认识和再创造,势必影响少儿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的发展。长期在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都受到影响。
  3、多元媒体时代少儿阅读的策略
  3.1 家庭教育——制订阅读计划
  家长首先应重视阅读,不要把它看做妨碍少儿升学的洪水猛兽:其次应热爱阅读,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好榜样:然后还应帮助孩子制订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孩子不识字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看色彩绚丽、图多文少的绘本,如《提姆与莎兰》系列、《德国素质教育丛书》系列等。特别是《德国素质教育丛书》中的《骑士城堡》《访问儿科医生》《在农庄》《我升学了》等,很适合学龄前儿童翻阅。这些书不仅有精美的绘图,告诉儿童许多知识,还让他们克服怕打针、怕见医生的恐惧。这样他对阅读就可能产生浓厚兴趣。在孩子认字以后,可以让他继续阅读优秀绘本并开始读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的幽默、冒险类动漫读物。
  孩子可能会发现书中有很多乐趣,从而爱上阅读。然后让他逐步涉猎像《海蒂》《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法布尔昆虫记》《穿越时空》等名著。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读背古诗。
  少儿阶段是人一生中身体与心智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阅读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帮助制订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学校教育——倡导并引导课外阅读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在学校,如果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倡导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语文老师提倡课外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随着课文的讲解推荐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比如学到小学二年级下册杜甫的《春雨》,不仅要讲解古诗大意,还要宣讲“诗圣”的伟大,并推荐学生读背唐诗、宋词。二是针对不同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书。如对贪玩的男孩,可推荐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系列科普读物《神奇校车》《从小爱科学-有趣的物理》《穿越时空》等。从孩子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然后再逐步推广名著阅读。
  在学校,每个班级适可以设立图书角,鼓励同学把看过的好书拿到学校和同学共享。班主任给带书的同学奖励,或在班会上开展读书比赛、笑话大赛等,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家长应该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倡导他们读好书,不读腐蚀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
  3.3 少儿图书馆——提供丰富的读物和温馨的阅读环境
  少儿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阵地,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丰富藏书,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读书和活动休闲区,有洞悉各年龄段孩子心理需求和成长特点的专业人员,有符合科学规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因人制宜的阅读及活动方案,是家庭阅读计划和学校阅读指导的实施平台。
  首先,少儿图书馆应创造符合儿童特点的温馨阅读环境。少儿图书馆应努力为幼儿读者和家长创造温馨和谐、学习气氛浓厚的良好环境。在少儿图书馆,要配备能够满足孩子阅读需要的活动空间,内部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低矮的书架、圆角桌椅、柔和的照明、柔软的地毯等,在空间、布局、装饰等方面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力求营造和谐、自然、美观、舒适以及体现童趣、情趣的文化氛围,让所有参加亲子阅读活动的人们都视阅读为享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图书馆应采取阵地宣传与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图书宣传推介,引导读者读好书。一方面定期利用橱窗、图书专架、新书通报、网站的“新书速递”和“推介书目”等方式宣传推荐新书好书:另一方面与报社、电视台等社会机构联合宣传好书,带领少年儿童在知识海洋中畅游。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有奖征文活动、名人报告会、读书讨论会、故事大王竞赛,书法、绘画、演讲比赛、少儿夏令营、各种培训班等,让少年儿童在娱乐中获取知识。
  3.4 构建少儿阅读网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而扩展到网络电子资源。互联网上的阅读资源兼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与传统读物相比具有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更新快等优点,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网上还有很多与学校课程教学同步的多媒体教学和在线辅导网站,提供在线视听、讲座和试题等,做到寓教于乐。根据少儿特点,可利用互联网为少儿阅读提供平台,让网络成为孩子们获取知识、发挥创造性的工具,而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障碍。
  应该在网上开辟一些专供少年儿童阅读的绿色网站,提供优秀的电子图书和画报。如青少年喜欢阅读的中外少儿作家作品,杨红樱《马小跳》系列和《笑猫日记》系列、郑渊洁《皮皮鲁》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大森林的小木屋》、《国际大奖小说》系列,等等。应为电子图书配置精美图片、动画和优美的音乐,使看书成为一种享受,让孩子能够领略图画、文字、音乐、动画的魅力。
  显然,只有家长、学校、图书馆配合,共同提倡阅读,让阅读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才能真正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