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夏
2011-12-29王宏宇
南都周刊 2011年22期
漫天飞舞着花花绿绿的钞票,路边站着的是“傻了吧唧”的美国投资者,中国互联网业的大小诸侯们,无暇顾及空气中弥漫的泡沫气味,他们要尽情享受这个甜得发腻的美好夏天。
有没有泡沫,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坐在深圳市中心56层的办公室里,陈文平深信,因为曾经纠结于这个“有没有泡沫” 的问题,他也许已经错过了一波5年来最难得的互联网行情。
尽管并非“圈内人”,但作为深圳某私募基金的研究副总监,陈文平以个人身份关注港股、美股中的中国互联网概念股已经7年。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机会是2006年,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的6年后,他在市价10港元时入手腾讯的股票,此后这只股票一路高走,如今的价格是221港元。
去年底优酷上市后,陈文平又开始考虑出手了。4月初,他专程从深圳飞到北京,参加一场关于新浪微博的估值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到无以复加,很多发言的专家都认为,以新浪为首的中国概念股将为整个互联网股票带来一波红火的牛市,甚至会一直把牛气延续到2012年的Facebook上市。
不过,陈文平当时犹豫了。“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并不差,价格也未达不可理解的程度,未来2~3年应该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但说实话他们的商业模式不怎么好,定价也毫无疑问的不便宜。”半个月之后,新浪的股票从当时的100美元出头,一路狂飙到140美元,最近才回落到120美元左右。但陈文平已不会再入手,“现在肯定太贵了,时机已经错过了。”
和陈文平不同,吕小九在新浪股价90多美元时买入,又在90多美元时将其卖出,他却没觉得有什么遗憾。和陈文平的经历差不多,吕是北京某私募基金的研究总监,也炒过百度、腾讯的股票,凑巧的是,在那场新浪微博的讨论会上,他当时就坐在陈文平的对面。
现在回想起那场讨论会的狂热气氛,吕小九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投机气氛太浓了,他们的估值根本不对。我当时就搞不懂,一个公司的股价核心在于盈利能力评估,百度有研发和销售能力,腾讯有商业模式,但我们谈的那些股票,他们究竟靠什么赚钱?”
尽管后来股价走势证明卖出是个错误决定,但吕仍拒绝改变他的观点。“现在的热度明显和两个月前不一样,股市的中国概念股已经拐头向下,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吕说。
5月14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用一篇封面报道印证了吕小九的忧虑。这篇名为《新科技泡沫》的文章说,中国的网络创业企业,或者任何与中国有瓜葛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一窝蜂地忙于去美国发行股票,投资者追捧他们,并希望所有的新晋互联网公司都能表现得和Facebook一样好。但后者的融资金额远高于美国同行,他们的风险也同样高——这些投资者追捧的被称为“中国概念股”的互联网公司,也许将令今日的繁荣景象,像2000年那个美丽的互联网泡沫一样,最终破裂。
“中国概念”的一天
泡沫?破裂?起码乐淘网副总裁陈虎的感觉是现实还远未至此。至少从5月25日这一天他的所见所闻而言,对中国的互联网业者来说,“泡沫”的破裂还仅是个遥不可及的想象。
很多时候,“追捧”的感觉确实真实地在身边存在,陈虎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他指着背上的双肩背包对记者说,现在投资人过来谈生意,也会学创业者一样,一身西装革履之外,再背一个土了吧唧的双肩包。
钱明显比过去好找多了。仅仅去年6月和今年1月,乐淘就拿到了两笔共计30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并借此在今年第一季度使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照此速度,乐淘全年销售将达到5~7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鞋城。
但另一方面,陈也在为这种超级繁荣苦恼着。看着面前寥寥无几的记者,他禁不住哀叹,“这年头想吸引媒体的注意,怎么就这么难啊。”按计划,5月25日这天对主营业务为网上购鞋的乐淘网来说,是个重要的大日子:乐淘在北京的仓储中心,从原来1000多平方米的旧仓库搬到了1万多平方米的新仓库,全国仓库总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可以装下几百万双鞋。
陈虎给数十家媒体发去了邀请函,希望能与记者一起见证这个时刻。为此,他精心挑选了周三这个媒体普遍比较清闲的日子,并租了一辆可以坐50人的大巴,还一直担心不够坐。结果中午出发前,通知的媒体也只来了不到1/3,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哭笑不得:“他们说来不了——都去窝窝团的发布会了。”
尽管经营的项目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还有业务上的合作,但从事团购业务的窝窝团意外地在这一天成为陈虎最大的竞争对手——窝窝团此前就已经放出风声,将在5月25日举行高盛投资2亿美元的签约仪式,并将宣布启动赴美上市的公开招股(IPO)进程,这一场盛大的发布会时间正好和乐淘的参观时间重叠。
热闹还不仅如此,这一天的大新闻还包括优酷增发6亿美元“过冬”,刚上市的奇虎360宣布进军社交网络和位置分享平台,当当和京东为儿童节展开网购书籍3折价格战,奇艺网启用“最高清的视频”通用网址,酷6网员工向劳动局投诉公司“暴力裁员”,等等。
不过,这些消息中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打乱了陈虎计划的那个窝窝团发布会。但这个发布会,怎么看都像个是假消息。首先,公司真正开始IPO,将进入静默期,一般不会公开召开发布会和接受采访。其实这一天,仅国内宣布启动IPO的互联网公司就有两个,一个是做网络文学的盛大文学,一个是做儿童社交网络的淘米网;国外也有两个,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和美国社交游戏公司Zynga,但上述几家都没有开发布会。
其次,高盛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已否认了投资窝窝团的消息。拉手网的投资人之一、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甚至在微博大爆粗口说“投资窝窝团是侮辱高盛的智商”。“果然越是耸人听闻越能吸引媒体注意啊。”手机响起,一位在窝窝团发布会现场的记者打来电话为缺席表示歉意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消息:窝窝团的投资果然不是来自高盛。“现场没看到什么签约仪式”,他怀疑启动IPO的说法只是个“秀”,但他也佩服窝窝团的炒作能力,“CEO现场还宣布拉手网200名员工集体‘私奔’到窝窝团去了。”
“私奔”确实是最近圈内最热门的词语,源自鼎晖创投合伙人王功权在微博宣布与另一女性投资人“为爱私奔”,直到这几天热度才慢慢减退。但即便如此,短期内以“私奔”为市场活动主题的网游冒出了二十多款,房地产和旅游网站十几个,还有五六个团购网站。
“高盛投资”也曾是轰动业界的炒作手法之一。《环球企业家》杂志在微博上分析说,窝窝团制造“高盛投资”传言,显然是从年初高盛投资Facebook的手法中为炒作寻找灵感——为突破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高盛先在今年初宣布投资Facebook4.5亿美元,将后者估值一下子推升到500亿美元,然后再宣布成立一项总额为15亿美元的特别投资工具,让客户“在高盛这里入股”,为此后来还一度招致了美国证交会的调查。
但在这个泡沫膨胀的年代,炒作无疑是赢得出位的最有效手段——参观归来,巴士上的十几个记者,大多都等不及参加对陈虎的专访,就纷纷回家写稿去了。数年前曾在媒体就职的陈虎惟有苦笑,“现在多少炒作的花样,当年我在媒体时闻所未闻,想都想不出来。”
正聊着,美团网为员工离职谣言发布的辟谣邮件已经推送到记者的手机上。紧接着又传来一个大消息——凡客诚品宣布将在今年第四季度IPO。陈虎只好笑看着在座仅剩的几位记者也起身告辞。没办法,现在轮到记者们哀叹了,“今天的劲爆消息是不是太多了点?该选择哪一个大书特书呢?”
“泡泡”悲欢
不只是这一天,实际上,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业界每天有意或无意制造出的新闻,都绝不比这一天少。
举个例子,进入第二季度以来,众多中小开发者差不多每天都要应酬的一件事,就是去参加不同的开放平台大会。这些开放平台大多数来自已上市的或者待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其中有新浪、腾讯、开心、人人、奇虎、百度、微软、阿里巴巴、盛大、京东、凡客、天涯等,甚至还包括三大运营商。
但显然,到目前为止,他们中仍未有任何一个成为了中国的Facebook。平台之争的胶着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预期。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门户网站、网游以及新上市的人人、世纪佳缘、奇虎等的股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记者截稿的6月7日,i美股的监测数据显示,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近一个月走势极其低迷,跌幅近27.68%,其中,仅在过去5个交易日中的跌幅就超过了10%。而在所有板块中,TMT(科技、媒体、通讯)类股票是跌幅最大的,一个月已跌幅高达35%。
“都是骗美国股民的。平台越多,离本来开放的初衷就越远。都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打小算盘。这不是泡沫的问题,这是彻底的浪费。”一位不愿具名的独立开发者疲于奔命之余,一语道破天机。
在网秦CEO林宇看来,中国概念股也许对“开放平台”这个名词过于热衷了些。“开放和成为Facebook那样的大型平台,本身相互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关联。腾讯开放之前封闭了10多年,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事实上的平台性产品,只不过真正的开放会令原有的平台更有竞争力。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平台需要时间。”林说。
“美国资本市场比较成熟,投资者对公司商业模型研究很透彻,只要公司业绩好,商业模式好,长期股价就好。但他们对具体经营情况不见得很清楚,短期内也会有误解。”林宇也坦承“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公司市盈率过高,存在泡沫”。
不过,林宇也坚称美国投资者追捧中国概念股,并非简单是因为“上当受骗”:“与10年前不同,中国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位置,比当年在互联网中重要得多。拿网秦来说,我们是全球第一家移动互联网上市公司。”
至少对5月5日赴美上市的网秦而言,谈“泡沫”还过于乐观。这家主营手机安全服务的新兴公司,上市当天股价即跌破发行价,一度跌至5.21美元,截至6月3日发布财报时扭亏为盈,股价小幅反弹,报收于5.74美元,但仍未达到开盘价的50%。
林抱怨说这是“我们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他觉得股价变动主要受“失业率上升和本·拉丹之死带来的不确定性,令投资风险增高等影响”,他把这个解释也延伸到新近上市的人人、世纪佳缘为何同样遭遇破发。
“如果真有泡沫,反而是好事。也许那时投资人可以更理性地选择,了解到真正的好产品,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是需要时间的。”在某种程度上,林的心态也许可以作为已上市中国概念股的代表。
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并不讳言泡沫的存在,据王介绍,制作一个团购网站的页面成本仅需100元人民币,但包括美团网在内的团购网站,融资规模无一例外都少则数千万美元以上,多则上亿美元。
与网秦不同,作为国内网络团购的鼻祖,美团网面对的问题,绝不止是上市或是破发这么简单。创立一年间,美团网搬了4次家,员工从十几个人暴增到近千人,营业额从几千元增长到几亿元,但它目前的毛利只有10%,且没有任何净利,换句话说,它还在亏损。
这一点或许并不值得担忧。美团网的原始模型、美国Groupon自2008年创立以来已经亏损了5.4亿美元,但这并不妨碍后者在6月2日提交上市申请并申请筹资7.5亿美元。
真正值得担忧的是,仅仅一年之间,美团网的竞争对手已经从零变成了数千家,媒体在形容这一乱象时的标题也从去年的“百团大战”变成了“千团大战”。《福布斯》杂志在5月初的一篇评论中说,中国有3000家团购网站,但它们却只有一个同视频网站一模一样的商业模式——烧钱,“在广告、人员、产品折扣上花数以亿计的美元”,根本不考虑盈利问题,只想着上市,“烂摊子以后再收拾”。
“有时市场中有一点泡沫也很美,泡沫的存在也说明市场潜力巨大。Groupon上市的同时,也会吸引来自社会的更多关注,资本更多地参与会进一步加剧团购领域的竞争,有利于继续把团购的蛋糕做大。”王慧文称,美团网不关心中国概念股的表现如何,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
但王本人也正在被这种“看上去很美”的乱象弄得焦头烂额。前段时间美团网连续被一连串打压对手、资金链断裂、大批骨干离职等谣言困扰,他一直在忙于在媒体面前逐一澄清,以免影响公司形象。美团网CEO王兴甚至在微博上以一系列激烈的词汇来形容这组攻击:“幼稚、弱智、不专业、悲哀”。
现在,王慧文已经不生气了。他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一些网站浮夸数据、恶意挖角、作假”,认为这不利于行业发展,但仍然觉得曙光在前,“现在的状况已经从千团大战开始转变为三国演义式的寡头之争,未来再出现规模化运作的全国性团购网站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也许福布斯的评论,可以为这些未上市 “准概念股”的心态作一个完美的注脚吧:“但愿多花钱就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