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脚下一“怪楼”
2011-12-29步雄
北京纪事 2011年4期
北京的建筑文明好像一根粗粗的猴皮筋,从市中心拉住了往东扯,越扯越细,“啪”的一声就折在了一个据说曾经“天子脚下”的地方。在那个地方,耸立着一座里程碑式的“怪楼”。它像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终结了中国深厚的、传统的建筑理念和规则,甚至也挑战着北京大红底色的政治文明。
“神仙—天子—官”的文化逻辑
在北京,有一个神奇的住宅小区,小区一大片欧式风格的住宅别墅中肩并肩耸立着“福”“禄”“寿”三大神仙。第一次看到它的照片,委实心动。于是,在前不久一个覆水成冰的早晨,我迎着东边的第一缕晨曦,辗转来到三大神仙的临幸之地——天子庄园。
尽管已有思想准备,第一眼还是被“雷”得不轻,隔着“天子庄园”的红色围墙,大老远地就瞥见了在寒风中站立的那老哥儿仨。若非蓝天在上,恍如庙堂之中,在一片泊来风格建筑的围合下,他们直楞楞的、毫不含糊地并肩而立。一律的大眼滂沱,眼眸和眼白像刀切一样的黑白分明。一律的道貌森然,那乜斜天下、抚慰万众的样子就像他们扯出的“福星高照”大红标语那么给力。
“福”“禄”“寿”相传为天上三大吉星,“福”寓意五福临门,“禄”寓意高官厚禄,“寿”寓意长命百岁,三星象征幸福、吉利、长寿。此地是昔日皇帝东巡时的御驾行宫,为创造“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致,“发思古之幽情”,故建福、禄、寿三星像。
“神仙—天子—官”。难不成中国的官本位已经深入骨髓?三神中其官有二,除了一团和气的寿星老儿外都是乌纱罩头,一脸的官府之气,似嗔似矜、似怨似怒,第一眼就让你气短心惊。尤其是“禄”的黄绫子里面包裹着的硕大官印和标志着承上启下的笏板让人有一种沉重的时代压抑感。窃想:倘若敛其五官、寓其精神,应该有更好的艺术效果。譬如天安门前的孔子像:像貌似憨、体态如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岭象征中国文化的厚重,峰昭示薪火传承的高度,文化啊文化!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文化呦!
“天子大酒店”初印象
三大神仙的肚子里就是“天子大酒店”。据悉,此酒店的开发商是京郊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师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深圳分院。《北京晚报》曾报道:位于北京燕郊开发区的天子大酒店近日以“最大象形建筑”登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获得了2001年吉尼斯最佳项目奖。该酒店外形为传统的“福禄寿”三星彩塑,高41.6米,是世界同类以雕塑形式出现的建筑物中规模最大的”。我们似乎有追求世界第一的癖好,此类建筑,外国竟没有,是不能也,是不为也?
天子大酒店一出世,就被人们纷纷评说,毁誉参半。有人说:“常言道: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请自带避雷针前来观摩,入选本年度最雷人酒店当之无愧。”也有人说:“这是他们的自由,只要人家的钱来路正。没有拖欠工程款,没有让农民工告,他就是盖帝国大厦,那也是他的自由。”
从侧面看,在一片欧式建筑的近景陪衬下,三大神仙呈挺胸收腹的身姿,太阳光照射在他们挺拔而规整的肚子上,彩色瓷砖的外立面发出油亮油亮的反光,顽强地显出与周围环境的“不搭”。但见怪不怪,从我身边走过的“天子庄园人”,没谁理会我手里“咔咔”作响的相机。
从背后看,很有得大洞天之感,三神比肩如峰,福寿交融、身上白云飘飘、脑袋上的纱帽翅儿遥相呼应,好一派珠联璧合,想到了一句广告词:“山高人为峰”,大概求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是太过简易的后门,太过山寨的彩绘和疑似后厨的简易房屋和黢黑烟囱淡了人们的神尊。如此一怪楼,标志着我们建筑理念的好大开放和建筑规则的好大放开,要不,规委、建委、国土局、设计院焉能一路绿灯,为审批部门的开放度和承受力叫好!
走进天子大酒店
请来三位神仙助阵,商家苦心可见一斑。据了解,该酒店生意还不错,入住率能达到50%左右。可惜,由于神仙体形的限制,酒店的进深很短,大约五米左右,为此,里面的走廊、电梯、步梯,拐弯抹角处都显得狭小。装修比较粗糙,水曲柳涂清漆的做法贴近于20年前北京的家装风格,家具一般,和“神仙”毫无文化关联性。唯一让人联想起该酒店不凡属性的,是前台上放着的一个泥塑“三神”模型。我指着它问,这里最好的房子在哪里?
“我们这里有总统套,就在这个地方。”服务员指着寿星老儿的脑袋说。
“可脑袋上没窗户啊?”服务员没说话。进门前,我就注意了寿星老儿手里的大蟠桃,上面很生猛地开了一个方窗,远看像被孙悟空咬了一口。莫非,那里就是总统套的采光处?
标准间比一般酒店的要小,设施倒是俱全。酒店共十层,都在三位星爷身体里上下,靠电梯和背部的走廊相连接,十层是还未装修完毕的办公会议室,九层是一套总统套,八层以下是标准间,还有分布其间的普通套和寿星手里的“寿桃套”。服务员说,一般周末客人较多,大部分是北京和河北的。像许多中国重地一样,这里也不让照相。服务员带我看了一间有方窗的房间,隔壁的套间窗外就是建筑外立面的那层塑型的水泥壳,里面的钢筋隐约可见,光线透隙而入。在楼里游走,有游离尘世之感,此在何处?是十二指肠肠端还是阑尾?是肺管还是肺叶,粘粘连连、鸡零狗碎,油星子点染了思绪。想到了“病入膏肓”的成语: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倘若把大酒店办成医院,在各器官处办成相应病房,譬如将那个叫做“膏肓”的特别地界设放疗、化疗室,来个猛药直给——忽然,竟有了生理反应,一阵阵的,过电似的——知道想亵渎了,急忙打住。
泛偶像化与全民娱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突然掉进了一个纠结的时代,信仰的多元化和偶像的山寨化弄得你措手不及。于是,泛偶像化出现了,有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也有信刘德华、章子怡的,特别是自从有了网络包装以后,顶花带刺的明星们像雨后的蘑菇一样满地都是,泛偶像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偶像质量度、神圣度的同比下降。譬如某些不良偶像或绯闻或艳照的错误表现经常令许多昔日的崇拜者幡然而悔,于是,渐趋理性的人们纷纷以游戏的心态待之。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崇拜越来越具有了某种娱乐性和游戏性。就像人们让福、禄、寿三大神仙变成了三个经营性的大卡通一样,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某些国人急躁、混沌的心态。其实,中国的真神不是没有,但还是需要正儿八经地在庙里、在人们的心里敬奉着,信则有、不信则无。
编辑/任 涓 woshirenj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