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在相信谣言?

2011-12-29苏学良

新闻世界 2011年5期

  【摘要】在口头传播时代,谣言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反馈就已经存在并发挥作用了。本文以最近发生并已平息的“抢盐”事件为例,着重分析谣言是如何越过时空、知识背景、职业等诸多障碍,得以广泛传播并导致一系列看似不合理的集体行动的。对谣言的演变以及社会语境进行深入考量,有助于增强对谣言的疏导能力。
  【关键词】谣言 社会语境 公信力 新媒体
  
  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①,伴随着人类发展史而存在和发展。对谣言最为系统的研究始于二战期间的美国。不管政府还是民间机构,都把谣言作为潜在破坏力的一个根源。谣言控制学派多把谣言做为社会失序的一种表现,是社会态度和动机的投射。然而,这次“抢盐”事件发生前,并没有官方对之进行话语构建,所以之前研究认为谣言是对政府进行话语构建之后的抗议和反斥这一观点在分析此次事件时是没有说服力的。该事件的独特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解读。
  一、“谣言”的定义及其评介
  虽然谣言的心理投射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大同小异,但如真对谣言进行准确界定却不是那么简单。给出的定义很难涵盖谣言的种种变体,而且很难说清谣言的特点。虽然如此,对谣言的分析仍存在某些共识。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可总结如下:②
  1、谣言是一个参照当前时事、旨在使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