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出版“走出去”的现状与对策

2011-12-29张春艳

新闻世界 2011年5期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少儿图书出版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生力军。然而,在一派繁荣景象之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少儿图书“走出去”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
  【关键词】版权输出 翻译人才 图书制作理念 销售渠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逐年增强。中国出版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版图上,少儿图书最近几年亮点不少,版权输出逐渐增多,中国童书渐渐挺进国际市场。
  目前,少儿图书“走出去”的形式仍然是以输出版权为主,但就发展形势来看,中国的少儿图书“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少儿图书版权输出方面,现在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引进的种类多,输出的种类少,两者比例相差悬殊
  原创儿童文学是少儿图书“走出去”的主力军,而有图的比没图的又容易些,历史文化知识读物、低幼图书也是一个重点板块。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例,2005-2009年,自国外引进的品种数为300套,种类涉及少儿文学、手工制作、漫画、游戏类图书等;输出版权190套,90%都是低幼故事类的图书,其他种类的图书只占到10%左右的份额。
  2、版权输出工作形式单一,缺乏长期推广的长效机制
  我国出版机构现在在国外缺乏良好的营销平台,对少儿图书的版权输出工作主要还是靠在几次国际展会上进行简单宣传,并且宣传形式比较单一。比如在2010年波洛尼亚少儿书展上,美国兰登书屋、英国DK出版公司等都对自己的展台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一些出版商还别出心裁地带来了造型可爱的“形象代言人”,相较而言,中国展台就显得平淡无奇,展台设计和宣传推广工作明显欠缺。
  3、缺乏高水平的翻译人才是制约我国少儿图书“走出去”的一个瓶颈问题
  虽然说相较于中国出版“走出去”整体而言,少儿图书是比较容易的一个板块,但是除了文字量相对较少的低幼类图书外,原创儿童文学如果文字语言翻译水平不高,就会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大打折扣。事实上,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翻译人才稀缺的状况,不仅翻译人才断层严重,而且也较为分散。已经翻译出版的图书,有相当数量的图书外文质量不高,翻译生硬,缺乏趣味性,甚至意思走样,致使外国读者接受度低,达不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4、由于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图书制作理念的不同,少儿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还有差距
  现在我们的原创图书以文集、文字为主,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少儿出版形成的“习惯”,因为这样做购买者才觉得“实惠”。这与欧美的儿童图书是有区别的。国外的短故事一般以图文配合的形式来展现,图画的比例甚至大大超过文字,这更加符合幼儿的阅读和审美习惯。这很值得我们少儿出版从业者注意和借鉴。
  5、目前,已经输出版权的作品在国外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还不多
  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出版社多仅仅满足于实现版权输出,对于作品输出后对方出版社如何进行推广营销提的要求比较少;二是所接受的出版社对引进作品的理解不到位,后期营销没跟上。三是缺乏高效能的营销渠道。针对中国少儿出版“走出去”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也许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思考和应对:
  (1)严把选题关,多做精品图书
  少儿图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还承载着教育的功能,因此,少儿图书的出版要从源头抓起,严格实行选题三级论证制度,多出一些内容健康、充实的原创图书,而不是盲目地跟风、炒冷饭。实践证明,输出版权的图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外观形式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继续强化优势图书品种,逐渐发掘新的输出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一是要加强创新,在形象上创新或在题材领域、创作手法、新工艺、新材料使用方面有所创新,使所出图书更贴近儿童的心理和成长需求,如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泡泡书”系列,采用不伤手的环保泡沫作为载体,灌以童话和民间故事,全套41册成功输出版权到黎巴嫩。二是要把握住整个世界少儿阅读热点,选择好自己的切入点。
  (2)要将版贸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
  国际书展,或者简单的网上联络、电话联络,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外围的工作,出版社的版贸工作者应该也是选题策划的专家,是做书的行家,这样既方便将自己的图书向外推介,更可以帮助版权输入方对该图书深入理解,为后续的营销做好铺垫,保证版权输出作品的正常出版和源源不断地重印,版权输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当然,国际少儿书展是版权输出的一个重要机会,也是展示中国少儿图书的平台,因此,参展的形象也很重要,应注意展台形象、宣传推广、交流活动等方面的组织策划,体现出中国少儿出版的蓬勃态势,真正起到为中国少儿出版“走出去”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3)培养相关的翻译人才,翻译做到“信、达、雅”,保证版权输出作品将中国少儿图书精品介绍给世界儿童
  当前,我国缺少像林语堂那样能用外文写作的作家,所以造成了目前翻译人才稀缺的状况。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培养一批社科、文学方面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出版机构和高校联手培养相关的专业翻译人才不失为一条途径。这需要企业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形成自己的人才系统。
  (4)借鉴引进版图书的经验,研究外版图书的内容和形式,在选题思路和制作上与国际接轨
  首先,可以从源头上与国际接轨,比如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有的放矢地推出更加适合其国情的少儿图书。其次,可以约请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家直接进行创作。第三,一些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可以采取和西方著名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策略,“借船出海”“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如苏少社在探索一种新联合出版形式,即碰撞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组稿,同步出版。事实证明,在现阶段,这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率、互利共赢的捷径。
  (5)现代出版业,图书的销售渠道尤为重要,图书卖得好才是硬道理
  中国少儿出版“走出去”,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营销网络的支撑。同样,营销网络的建设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借鸡下蛋”,即我国的出版发行集团利用国外战略合作伙伴的营销网络拓展业务,实现互利双赢;二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网上销售,为国外读者直接服务;三是通过展销和国外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市场,通过展销和委托代理等多种方式扩大出口。
  尽管少儿出版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少儿出版在技术层面进步迅速,与国际少儿出版强国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随着出版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一大批创新型出版人的出现,少儿出版有望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少儿出版工作者,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