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与妈祖文化传承
2011-12-29帅志强占海燕
新闻世界 2011年5期
【摘要】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文化。妈祖文化渊源之久,传播之广,人际传播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官员、海员渔民、艺人文人、商人移民等人群以特定的形式传播妈祖文化,人际传播在妈祖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际传播 妈祖文化 类型 运用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文化。妈祖信俗在2009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的成功极大增强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力。如今,妈祖文化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日益成为被关注的话题。
一、人际渠道传播妈祖文化
许多文化传承理论认为,教育、教堂、人际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阶段前一直是文化传载的重要渠道。时至今天,大众传播对于文化传承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然而人际传播渠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①妈祖文化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由国内向海外等区域的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起了关键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人际传播的概念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论述,其中薛可、余明阳等人认为“人际传播从广义上来看,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个人性媒介(包括非面对面时所使用的个人性通信媒介,如电话、手机、信函等和面对面时使用的自身感知器官)进行的信息交流,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达到彼此理解或产生共鸣的目的。”②因此,人际传播的定义不是局限于两个个体之间的传播,而是有其更广泛的范围:个体、小群体、公众群体之间的传播。在妈祖文化的传播中,政府官员、海员渔民、艺人文人、商人移民等各类不同的人群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这一文化。
二、妈祖文化的人际传播类型
1、政府官员身体力行
从中国的政史看,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过赐封,而且逐渐升级。4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对妈祖赐封36次,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康熙五十八年,妈祖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地方官员必须亲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国家祀典也将其列入其中,妈祖一时成了万民敬仰的“海上女神”。
今天,在妈祖文化传承方面,政府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2006年南京下关区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民革下关区总支和部分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举办妈祖文化节的提案,从此催生了南京妈祖文化民俗节。200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曾多次访问妈祖故乡——湄洲岛,一直以来,他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以妈祖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后来,他开始编写《情系湄洲岛》。2009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妈祖联谊会代表团。贾庆林高度评价了台湾妈祖联谊会对弘扬中华妈祖文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妈祖文化,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海员渔民朝拜祈求
古代,海员承担着和平外交的重任,促进了中外关系的发展。例如声名远扬的郑和下西洋,在三十几年的时间内,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个国家。期间历尽了各种惊涛骇浪,与海寇搏战,每次遇险时,海员们都会祈求妈祖的庇护。时至今日,许多海员出海前,都行叩拜之礼,把妈祖作为精神支柱。
妈祖之所以被尊称为女神,始于渔民。渔民们主要通过自身的服饰传承妈祖文化。妈祖有许多种不同服饰,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内涵。湄洲女性特有的服饰统称为“妈祖服”,其独特的蓝衫、半截红裤、帆船发髻,展示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妈祖神像自明清以来,一直就有冕旒秉圭、常服、披发跣足仗剑三种不同的服饰。渔民们效仿这些服饰,将裤子制成双色。红的代表吉祥,黑色表示思念,蓝色则喻为大海。当丈夫出海时,妻子就那样穿着,表示对丈夫的忠贞、思念,若丈夫过世,半截红裤则成全黑。今天,每逢妈祖节日时,岛上的妇女仍会以那一身特殊的打扮来朝拜妈祖,增添节日的喜庆,传达对妈祖的特殊感情。而这些服饰就成为了渔民们对妈祖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
3、艺人文人创作的作品
在妈祖文化中,音乐、戏剧是很重要传播方式,这些演绎戏剧、音乐的艺人们,对妈祖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妈祖文化中的音乐主要表现形式有戏曲、庆典乐曲以及一系列以妈祖为主题的现代通俗歌曲。这些艺人中有很大部分是莆仙戏、莆田十音的创作人群,例如莆仙戏《妈祖女神应笑慰》、《妈祖出石门望大海》,莆田十音《北台妆》、《荔枝楼》、《凤和子》等。此外,童声合唱《妈祖妈祖》,罗大佑制作的鹿港妈祖音乐专辑,彭丽媛演唱的《妈祖》等都传颂了妈祖文化。
关于妈祖文化的文献资料,对妈祖文化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文献的编纂者,是来自各方面的文人,他们就成为了妈祖文化的又一重要传播者。他们著书、发表论文,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有的写诗题词歌颂妈祖精神,利用个人的影响传播妈祖文化,并将这种影响扩展至更多人。如冰心老人生前为汕尾妈祖石像题写“天后圣母”③。蒋维锬的《妈祖研究文集》、《湄洲妈祖》。
4、商人移民异地传播
据《高丽史》有关记载,从公元998年到1279年宋朝海商约有150次之多前往高丽贸易,每次人数都有数十、上百之多。④元朝年间,政治中心北移,促进了南北经济往来,尤其是供朝廷漕粮,海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古代,商人通过海上贸易,借助交通和漕运传播妈祖文化。然而,航海是具有相当的危险性的。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们,一心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庇佑,逢凶化吉,避免海难的发生。因此,人们心中拯救海难,保佑航海平安的海神妈祖,自然而然成为了商人们顶礼膜拜的保护神。他们走到哪里,妈祖就到哪里,妈祖文化就传播到哪里。
妈祖文化的外传,跟人口的迁移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唐宋以后,由于政治、社会等原因,莆田兴化不断有人外迁,明清以来,从福建移居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的人数不胜数。妈祖文化随着这些人口的外迁,也得到传播。
移民在离开家乡时,都会祈求妈祖庇佑一路平安,随身带着妈祖像、妈祖神符或其他的妈祖信物。当达移居地时,人生地不熟,许多毫无预知的困难都可能遭遇。在这种情况下,移民们发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患难与共,共同信奉的妈祖成为了精神纽带,维系着广大海外移民的感情。
除此以外,妈祖的朝拜礼仪也是妈祖文化的一部分。朝拜礼仪包括上香、跪拜、叩首、祷告、祈福等内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表情都有严格的规范,这种信仰规范正是世代相传,使得妈祖文化也得到广泛的传播。
三、运用人际传播促进妈祖文化传承
人际传播作为基本的传播类型,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正如《荀子·王制》所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⑤妈祖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妈祖信仰,人际传播是信仰传播的重要渠道。妈祖文化1000多年的传承得力于人际传播,因此,应该进一步运用人际传播的优势,推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利用人际传播中意见领袖作用。意见领袖是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意见领袖主要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够影响受众作出意见,并且施加一定影响的人,通常分为在某一专门领域的单一型意见领袖和多领域的复合型意见领袖。从传播妈祖文化的人群来看,意见领袖对于扩散妈祖信仰起了关键性作用,如政府官员、艺人文人、商人海员等人群中的意见领袖在传播妈祖文化过程起了突出作用。因此,发现广泛分布在人际传播中的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利用他们的示范作用,能够对妈祖文化传播的影响起重要作用。
注意人际传播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变迁,人际传播的形式朝着多元化和开放化发展。例如人才交流、学术交流和经济往来等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给人们主动参与和自愿组合各种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传播内容与形式也逐渐多元化,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内容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际交往的纽带由一元转向多元,妈祖传播活动也要求新的形式,例如近年举行的天下妈祖回“娘家”、妈祖金身巡游等活动,不仅促进了异地信众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妈祖文化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全球化的传播。
此外,由于网络、手机等新型人际传播工具的出现,新技术的嵌入给传统人际传播带来新的模式。只有在通过人际渠道传播妈祖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新技术,增强传播的速度、突破传播的界线,满足妈祖文化信仰人群的心理,增强人们主动传递信息、表达意见的欲望,才能更好的增强传播效果,才能更好传播妈祖文化。■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项目(2008HX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