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重庆卫视改版的思考

2011-12-29陈宁熙丰灿

新闻世界 2011年5期

  【摘要】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改版成为红色公益频道,引发了电视界对广播电视体制的思考和争议。本文从国内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入手,分析了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病和应对策略。同时指出在中国建立公共电视频道的必要性和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重庆卫视 广播电视体制 公共电视频道
  
  2011年3月1日起,重庆卫视全面改版,宣布停播所有商业广告,增加新闻节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此举一出,争议无数,褒贬不一。有评论者对重庆卫视此次“大反叛”的改革尝试表示认同,认为其勇气可嘉。同时,也有观点认为重庆卫视改版红色频道乃哗众取宠之举,零广告加上几个红色为噱头的自办栏目,离传统意义上的公益频道还有较大的差距。
  重庆卫视如此大动干戈,费心改版,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当下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病在作祟。本文试从中国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入手,对重庆卫视打造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相关问题作出分析。
  一、重庆卫视改版背后的体制改革
  据重庆广电集团负责人介绍说,“重庆卫视此次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从表面上看,这只是重庆卫视在市场竞争中对自己“怀旧的革命体裁”市场定位的一种策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卫视改版红色频道其出发点不是以扩大市场份额为诉求,而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出发点。重庆卫视改版是基于近年来重庆“唱读讲传”红色宣传氛围的一种延续,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怀旧一族,留住收视份额。
  而如果我们要深究其原因,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频道改版的背后是广播电视体制的悄然变化起着推动作用。重庆卫视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改版实属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只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文化传承、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目前的广播电视体制让媒体在管理上受限于上级行政机关,在运作上却要遵循市场规律,靠广告收入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营。很难想象媒体在这样的双重限制下如何发挥文化传承、舆论引导的作用。重庆卫视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现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零广告”的举措让频道不再受限于提供资金赞助的广告商,重庆卫视开始从从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同类电视媒体中脱离出来。
  综上所述,重庆卫视改版只是广大观众关注的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才是当下中国电视界和电视观众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模式的弊病
  “广播电视体制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原则而设立的由广播电视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管理权等方面所构成的规范体系。”①目前的广播电视体制虽然是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的创新,依然存在诸多弊病。
  “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运作上以‘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进行之后,引发媒体经济的起飞,然而‘事业性质’规定了广电媒介浓厚的政治宣传与公益色彩,而‘企业运作’又必然带上鲜明的资本寻利倾向,‘宣传’、‘事业’与‘企业’各自责、权、利之间的深刻冲突永远是难以调和的悖论。”②这种亦事亦企的双重身份不得到根本的解决,广播电视媒体将继续面临职能和角色上的含糊不清,这必然给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
  三、公共广播电视出现的必要性
  “媒介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媒介与社会福利是紧密联系的,媒介能够也应该扮演着一个积极的角色。公共体制的核心理念,正是在于实践一种民主、多元的传播价值观,倡导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保持文化多样性做更多努力。”③重庆卫视改版,开创公益电视台之先河。下文将从媒介的功能、信息的属性、国家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对公共广播电视出现的必要性作出分析。
  1、从大众媒介的功能上看,大众媒介本应该具有监测环境、协调和管理、教育、娱乐四大功能
  而现阶段的媒体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唯收视率”、“唯商业利益”是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导致商业广告泛滥,而且也导致各电视节目堕入故事化、娱乐化、低俗化。电视应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
  2、从信息的属性上来看,信息属于文化范畴,一经传播便具有了共享性,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是由政府向广大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
  文化传播具有非商业性,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媒介应该担负起传播信息的责任。如果这些信息通过受到广告商牵制和影响的商业电视台传播出去,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全面”。而只有公共广播电视的存在,才能确保信息传播的客观真实。
  3、从国家对外宣传、塑造国家形象考虑,也需要建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
  由于我国广播电视起步较晚,在媒体发展和媒体公信力塑造上较西方媒体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媒体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够,当下国内的媒体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就不能够很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只有中国有了自己的公共广播电视频道,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并将之打造成国际上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广播电视频道,才能在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传播上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四、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策略
  基于上述对现行广播电视制度弊病的分析,要改变当下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应从两方面入手:
  1、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当下“亦事亦企”的尴尬身份和层级分明的“阶梯式管理结构”
  在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基础上,应严格执行企业法人制,按照自主经营和自我约束的现代管理机制运作。减少行政干涉,摆脱 “阶梯式管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集中优势,统筹管理,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中国广播电视体制应多元化发展
  也就是说在国家统一的广播电视传播制度下,允许公共电视台和商业电视台的共同存在,二者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广播电视被列为第三产业,商业广播电视应该沿着产业化道路走下去,真正实现企业化运营。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采取商业电视台在产权上归国家所有,在运作上则企业化运作。而公共广播电视则借鉴世界上采用公共体制的别国经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运作模式。混合型的广播电视体制在国际上并不是没有先例,加拿大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公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