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报道大有可为
2011-12-29杨益军
新闻世界 2011年5期
【摘要】教育新闻作为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民生新闻”,力求在教育新闻宣传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近几年来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教育新闻 深度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均衡教育发展等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施行,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事业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并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上谱写出辉煌的篇章。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关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集中,教育新闻因此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最为重要的“民生新闻”。随着《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的面世,教育新闻宣传已成为报社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让教育新闻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近几年来,《安徽青年报》的采编人员努力站在时代制高点,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积极探索教育新闻规律,不断总结教育新闻工作得失,力求让教育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一、勇于担当,做党的教育政策的忠实宣传者
随着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围绕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此举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报社组织记者深入到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及学生家庭采访,掌握了大量鲜活典型素材。很快在《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发表了《阜阳多措并举强化义保经费管理》、《亳州市精细化管理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及时宣传推广全省各地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科学化管理及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安全运行长效机制的做法,系列报道发表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二、视角敏锐,及时关注教育热点
新课程改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课堂教学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和谈论最多的话题。这次新课改的力度是以往每一次课改都无法比拟的。作为新闻媒体有责任对新课改发挥引领作用,更要以敏锐的视角关注新课改。《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首先通过宣传课改名师对一线教师产生引领作用。组织记者采访省内外一批走在新课改前列,对新课改大胆探索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名师。先后采访了课改名师史焕章、梁陆红、凌新、王小红等,并在《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显要位置发表了《史焕章:辞官从教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课改名师梁陆红写真》等稿件,上述系列课改名师的事迹在报纸刊登后,在安徽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名师都处在教改一线,他们用丰富的经验及时解答了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新课改热点,消除了很多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模糊认识,增强了推进新课改的信心。
三、牢记使命,敢为教育鼓与呼
新闻记者必须时刻牢记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