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最好听的音乐

2011-12-29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1年7期

  谭盾生在山民之家,那里根本没有音乐。12岁那年跟父亲出山,看见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他的心被震撼了。回到家,他用木板和铁丝给自己做了一把。当时,他还不知道那是小提琴,但他认定它发出的是人间最好听的声音。他每次做出拉琴的样子时,就魂飞九天,大声吼唱山歌。所有人都说他疯了。
  15岁时,谭盾终于从山外捡回一把小提琴,那是人家扔的,没有弦。他一分钱一分钱地攒了一年,终于买来三根弦,安上了。第四根弦很贵,买一根弦的钱够吃很多天饭,他不忍心了,因为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三根弦也能拉!他就天天晚上偷偷拉,去河边,去山上,去树林里。他不知道什么是乐谱,不知道什么是音位,但他硬是能把山歌拉出来,拉得就跟真人唱的一样准。人们不再说他疯,因为都被他感动了。
  1978年,谭盾带着这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怪琴怪人怪曲子,但他被录取了。主考官流泪了,“他那样子,他那声音,是真正的音乐!”
  进了中央音乐学院,谭盾有了四根弦的小提琴,知道了莫扎特、贝多芬,成为小提琴顶尖高手,可他不满意,因为他没有找到最动听的音乐。大二那年,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因使用了鼓、箫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也让他跻身学院“四大才子”之列。
  1982年的一天,香港导演李翰祥在北京为《火烧圆明园》取景时,忽然听到一首奇怪的乐曲,一打听,人家告诉他:“这是中央音乐学院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写的,叫《离骚》。”李翰祥辗转找到谭盾,把他带到承德避暑山庄。进了门,年轻的刘晓庆微微笑着,给他削了个苹果。窗外,鸟儿在婉转啼鸣。就这样,有了由李翰祥填词、谭盾作曲的《艳阳天》。
  这是谭盾第一次与电影结缘,而真正成名则是因为李安的《卧虎藏龙》。成名后,张艺谋找他合作《英雄》,说自己想要一种“悠野”的声音。谭盾想了想说:“那得用以色列小提琴家帕尔曼的小提琴。”张艺谋没嫌贵,点头同意。谭盾接着说:“想要‘悠野’的声音,得把弦松掉,把音调调低,才能听到2000多年前秦始皇心底的声音。”张艺谋瞪大了眼睛,“价值百万美金的小提琴,说松就松?”果然,帕尔曼一听,心疼得眼泪都下来了,好说歹说才答应。电影上映后,帕尔曼请谭盾吃饭,说:“女儿一直嫌我的小提琴太古典,来来去去无非是莫扎特、贝多芬,但是这一松,女儿听出了时尚的味道。”有女万事足的帕尔曼夸奖谭盾,松得好,松得妙,松得“因祸得福”。
  米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