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动态能力与大学生初创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1-12-29王明超

北方经济 2011年16期


  摘要: 大学生企业在创业初期都面临着资源禀赋的制约。但是在相似的资源禀赋条件下,很多企业的发展命运却截然相反。本文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初创企业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初创企业 企业动态能力 创业绩效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我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社会价值。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在众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中,他们面临着相同的外部环境、相似的资源状况,创业绩效却大相径庭。本文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试图对这一现象做有意探索。
  一、文献回归
  (一)企业动态能力
  Tccec(1997)等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一个企业用以整合、构建并重组内部和外在能力,并且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定位的能力。Eisenhardt和Martin则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一种组织过程或战略惯例,企业凭借战略惯例不断更新资源配置以满足环境变化的需要。Brush、Greene、Hart等以资源观为基础,从动态演进的观点将动态能力分为集中资源、吸引资源、整合资源、转化资源4个连续过程。王著娜、徐大佑认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构成了企业动态能力系统。
  研究文献发现,动态能力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方式是依据资源的形态变化及流动方向划分;另一方式是根据能力本身的系统性来划分。本文按照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时动态能力发生的作用,将其分为吸收能力、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创业绩效
  创业绩效是衡量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Chandler和Hanks(1993)研究发现,80%的创业者以创业企业的成长作为主要发展目标。Candida(1992)将企业成长绩效界定为销售额增长、资产增长、员工数量增长以及企业竞争力增长等。Zahra等运用销售增长、员工成长和获利能力来测量企业成长绩效,并获得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初创企业的生存是创业者面临的首要前提,它是相对成长绩效的一种反映。本文将大学生初创企业绩效分为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以初创期内骨干人员的离职、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严重的市场危机反映企业的生存状态,而销售额增长、员工数量增长、净利润的增长等衡量大学生初创企业的成长绩效。
  (三)企业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
  Chen通过实证发现企业创新绩效受企业吸收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素的正向影响。Athreye(2005)认为企业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会产生强有力的动态能力,这种能力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绩效。蒋勤峰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创业绩效能产生积极作用。梁祖晨、林远飞等认为企业动态能力分为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3种能力与创业绩效均成正相关关系,却没有得到实证研究证明。
  二、理论假设
  (一)大学生初创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生存绩效关系
  初创企业原始资源匮乏,从外界吸收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缓解企业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避免创业企业陷入资源失衡的困境,进而影响企业生存。
  新创企业获取资源后,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堆积。企业在获取创业资源后应将其进行整合、转化,形成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或资源束。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转化能力有利于初创企业度过初创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例如,生产知识在生产人员的运用下与设备要素进行整合形成生产能力等。
  大学生企业创生过程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在创业初期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大学生初创企业创业行为、思维方式、市场开拓等都围绕创业初始想法而展开。这种现象容易陷入组织刚性与思想僵化的陷阱。企业创新能力越强,越容易突破固有限制,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企业动态能力与大学生初创企业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并细分为3个假设:
  假设1a:企业吸收能力与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
  假设1b:企业转化能力与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
  假设1c:企业创新能力与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
  (二)大学生初创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绩效关系
  新创企业的资源是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初创企业拥有资源越丰富,动态能力也越强。大学生初创企业吸收能力越强,成功获取有价值资源的可能性越大,其资源整合与利用方式也越灵活多变,从而促进初创企业成长。
  企业吸收外界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将资源转化为企业成长所需要的资源集合以及能力结构。初创企业应形成目标导向机制,在不同阶段、不同业务中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的资源转化能力。如将获取的信息及时应用于企业决策等。资源的快速转化不仅可以强化转化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成长。
  大学生新创企业在发展中容易陷入创新惰性的陷阱。这一方面与大学生创业管理能力欠缺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创业资金并不充裕,初创企业不愿意承担因创新失败而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但是经济租金创造理论认为,组织进行适应性创新,可以创造出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绩效。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企业动态能力与大学生初创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并细分为3个假设:
  假设2a:企业吸收能力与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
  假设2b:企业转化能力与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
  假设2c:企业创新能力与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统计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方法。首先使用SPSS16.0对问卷中各量表的效度进行检验。然后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问卷发放对象是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3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1.3%。
  (二)分析结果
  首先对动态能力分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Cronbach α=0.849, KMO值为0.819,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水平小于0.05。说明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极大法旋转,提取出3个因子,即吸收能力、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1.713%。按照共同度0.55的标准,剔除载荷较低两项,方差贡献率提高到65.770%,说明该量表信度和效度较高。
  其次对创业绩效分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Cronbach α=0.774, KMO值为0.768,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水平小于0.05。说明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极大法旋转,提取出2个因子,即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0.664%。按照共同度0.55的标准,剔除载荷较低两项,方差贡献率提高到68.151%。
  最后检验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各变量相关性程度。由于吸收能力、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均会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为剔除另外两个因子的影响,本文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见下表:
  企业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以0.1作为评判相关系数显著性标准,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动态能力中的转化能力与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假设1b得到验证。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生存绩效的相关系数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吸收能力、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生存绩效成弱相关。企业动态能力的3个维度与成长绩效的相关系数检验均接受原假设,说明吸收能力、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均与企业的成长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假设2得到全部验证。
  四、结论
  本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转化能力对于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均大于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说明在大学生初创企业初期的发展中,企业自身资源的重构整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转化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最为重要,能够将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价值转化有利于初创企业顺利度过生存阶段,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得到良性成长。
  大学生初创企业应该注重企业动态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并使其在资源的吸收、整合、转化与利用过程中得到强化。这种基于特定历史路径与情景而形成的动态能力的内在机理具有模糊性,因此难以被其他企业学习和模仿,对初创企业的生存与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