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问题探析
2011-12-29霍中超
北方经济 2011年16期
摘要:本文从财务报告重述含义、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财务报告重述的种种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抑制我国上市公司恶意财务重述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重述 经济后果 抑制措施
一、财务报告重述及现状
财务报告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发现并修正其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发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APB 20)。美国会计总署(GAO)2006年的统计表明,美国财务重述公司从1997年的83家增加到2005年9月的439家,重述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由同期的0.9%飙升到6.8%。Scholz(2008) 受美国财政部委托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显示,进行财务重述的美国上市公司在过去的10年间增长了18倍。我国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后频繁地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方式发布各类年报补充及更正公告,对年报中存在的错误或信息遗漏进行更正或补充,即所谓的“年报补丁”,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主要形式。魏志华等(2009a)的研究表明, 1999—2006年的各年度,财务报告重述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均保持在1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更是高达21.14%。1998—2006年间发布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864家上市公司中,有15%左右是年报重述3次以上的“常客”。这表明我国的多数上市公司因为某一年度年报存在瑕疵而进行补充更正,也不乏部分上市公司多次进行财务报告重述。补充公告、更正公告和补充更正公告三大类型的年度财务报告重述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补充公告在所有重述公告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下降,从1998年的50%以上锐减到近年来的20%左右;相反,随着2004年中国证监会《通知》的出台,上市公司发布的更正公告数量急剧攀升,近3年来占比都超过了60%;而补充更正公告所占比例起伏不定,变动的绝对数值较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二、财务报告重述的经济后果
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重要来源,因而,财务报告质量一直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所关注。当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时,说明先前财务报告的低质量和不可信。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财务报告重述的过程必然存在歪曲信息、误导信息使用者的行为,这必然会引发资本市场的相关参与者做出相关的反应。
(一)财务报告重述的市场反应
资本市场会将上市公司发布财务报告重述公告视为不好事件,通常会引发市场在短期内对公司产生负面的市场反应,甚至会诱使同一行业没有重述公司股价的下跌。对于财务报告重述的内容和发起方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市场反应。GAO(2002)研究发现发布财务重述的公司3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大约下跌10%。Wu(2002)发现在公司公布财务重述的3天内平均会产生-11.2%的累积超额报酬率,这种显著负向的报酬率从财务报告重述公布前的169 天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布后的85 天。Kinney 和McDaniel(1989)、Dechow et al.(1996)、Anderson和Yohn(2002)、Palmrose et al.(2004)、Scholz(2008)等人的研究也发现,财务重述一般会引起公司负的市场反应。Palmrose et al.(2004)研究表明降低盈利的财务重述市场反应最大,股价下跌达13%,其次是报告收入下降的财务重述大约导致股价下跌9%。由美国SEC 引起的财务重述在发布日及次日的平均超常收益为-4%,而由公司内部和外部审计师发起的财务重述的两天平均超常收益分别高达-18%和-13%。Desai et al.(2006)发现不正确的收入确认导致的重述最常见(37%),并导致-14.89%的最大负反应,而由不正确的成本确认导致的市场反应也高达-10.51%。魏志华、李常青、王毅辉(2009b)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进行系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