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孵化器在培育集群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辨

2011-12-29王勇

北方经济 2011年16期

  摘要:通过孵化器来培育产业集群是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一种探索。在此过程中需要厘清几个问题,文章选择了高技术与低技术的问题;精细化与规模化的问题;实体孵化与虚拟孵化;政府化与市场化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希望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孵化器 产业集群 培育
  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企业和政府认识经济的新思维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政策工具。但产业集群并不是万能药方,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水泥和啤酒工业是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需要以发展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而不是以建立集群为主。通过孵化器来培育产业集群也只是在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一种思考和探索。在运用这一政策工具之前,各地需要根据孵化器及其所处区域的产业特征和文化特征,深入思考两者结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此,孵化器在培育集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技术与低技术的问题
  国外研究表明,有潜力的产业集群不仅是高技术集群,还包括“创新性的低技术集群”(innovative low-tech cluster)和创意性集群(creative cluster)。创新是互动的学习过程,象意大利、法国、德国、丹麦、瑞典和挪威的纺织、服装、鞋、家具等产业区所示范的那样,产业集群通过企业互动而形成典型的创新性集群。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和财富创造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创造活动,而对物质材料加工生产的依赖会日益下降,传统的低技术产业作为“夕阳产业”,只能在具有低工资的产业环境中得到发展。最新研究表明,物质产品同样具有不可触摸性,或者说象征的形式,特别是一些文化产品如服饰等,其设计样式、颜色、质料的选择所具有的文化或知识特性,同样能使该产业在发达社会中确立领导地位。此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产业(creative content-intensive industries)诸如音乐、电影、广播、出版、游戏、广告等在西方国家迅速增长,这种产业在城市中也是以集群形式存在的,称为创意性集群。毫无疑问,这两种集群形式对提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集群的发展方向应当走创新性集群的道路,应当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来提升现有集群的层次,这值得中央和地方政府尤其是科技部门的充分重视。但我国绝大部分的孵化器发展的是在发达国家的产业分类中属于高技术门类的产业,如IT、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而忽视了本地最需要发展的传统行业的技术创新。
  因此,在通过孵化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在某些大学和研究院所、研发机构密集的发达区域的确可以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专业孵化器来培育产业集群,但更多地方的专业孵化器定位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技术,而应结合本地产业状况,促进传统产业集群走创新性发展的道路。在有条件的区域,也可建立创意性产业专业孵化器,大力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都市服务业。比如上海成立的全国都市工业设计专业孵化器就是集成和整合了上海五大设计基地(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基地、同济大学内外环境设计基地、闸北包装印刷设计基地、首饰研究所首饰设计基地、上海老街旅游纪念品设计基地)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通过孵化器平台,全方位指导五基地的设计、营销和管理业务,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计公司的创业成功率,促进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精细化与规模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