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团队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2011-12-29金惠红杨松青

北方经济 2011年16期

  摘要:高校是我国科研创新的主力军,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重要的组织载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团队效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团队效能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 团队效能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高校科研团队已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重要的组织载体。但是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团队作用的发挥,如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认同度不高,其行为不能充分嵌入团队;团队中缺乏既具有学术权威又善于组织协调和沟通的学术带头人,其能力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团队成员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性较差;团队制度规范不尽健全和完善,团队共享文化薄弱。这些问题都是团队管理实践中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整合高校科研团队分散的科研力量,切实提升团队效能,是当前科研团队管理的重要命题。
  一、高校科研团队效能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团队效能有不同的界定。Hackman(1987)和Sundstrom(1990) 等人认为团队效能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群体生产的产量、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以便将来有效地工作三个方面。戚振江、王端旭(2003)将与团队情境相关的多方面结果均作为团队效能,并把团队效能划分为业绩效能、态度和行为结果三个指标。Tjosvold,Poon&Yu(2005)认为,团队效能是团队能有效地为其顾客服务的程度,包括团队绩效、成员态度与行为三大方面。另外,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团队效能由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方面共同构成。在以上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团队效能是团队成员为实现团队目标,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而实现的实际结果,包括两个方面:1.任务效能:指团队成员的业绩产出,可用取得的科研成果、任务完成情况、质量、效率等来衡量;2.周边效能:指促进团队完成科研目标的行为活动,包括团队人际关系、帮助他人有效地完成工作、继续留在团队的意愿等。
  二、高校科研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团队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其中,最基础、最具影响力的是McGrath(1964)提出的投入-过程-产出(简称IPO)模型。他认为,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包括团队成员个人因素(技能、态度、人格特质)、团队因素(凝聚力、团队成员数目)、环境因素(任务特质、奖励制度、环境压力)和团队互动过程。Jewell&Reitz (1981)认为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有:团队成员特质(成员的能力、技术、知识、智能与人格特质等)、团队特质(结构因素与组成因素)、环境因素(物质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与团队互动过程(沟通、决策制定影响力、合作与竞争等)。Taylor (1995)等发现,科研团队成功的关键是清晰而重要的目标、良好的沟通和管理支持,团队管理者过多的干预和模糊的目标常常导致团队的失败。Guzzo&Diekson(1996)认为,团队所在组织的情景特征、团队的任务特征、团队成员的特点对团队绩效有影响。张小林等(1997)认为,团队绩效主要受群体成员的能力、性格、团队规模、凝聚力、目标、团队内的关系、冲突、决策等因素的影响。赵嵩正、肖伟(2006)的实证结果表明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体现在目标一致性、信息技术能力、成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5个维度上。蒋日富等(2007)的研究表明:团队领导、团队愿景是科研团队最为关键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