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方法
2011-12-29徐鑫淼伍宇翔刘雨林
北方经济 2011年16期
摘要:经济学方法论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介绍如何解释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济人行为以及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各类经济问题,并对经济学方法论在解释日常经济现象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学 方法 基本框架 重要性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及人们如何进行权衡取舍的学问。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止境性这一对基本冲突才产生了经济学,逼迫人们作出权衡取舍的选择,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所谓经济学方法论,狭义上是指论证经济学理论正确的某种原则,如现代经济学中广泛流行的实证主义,广义上则包含着什么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创新的方法论。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分析方法这一方面入手具体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进一步探讨经济学方法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类似于人们处理个人、家庭、经济、政治、社会各类事务时所采用的方式。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完全是按照这种方式来研究经济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这种分析框架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给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或想要解释的某种经济现象,即经济学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标,然后试图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任何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及进行评估比较。
(一)界定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对经济环境的界定可分为客观描述经济环境和精炼刻画经济环境特征。
(二)设定行为假设
这个假设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看所假定的个人行为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看制度安排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不是激励相容,即人们对激励是不是作出了对他人或社会也有利的反应。现代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来源于哲学上的功利主义传统,即认为人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效用在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比较的,而且,追求效用最大化是一种自然的伦理目标。这是一个比较合理和现实,而又通常被经济学家所采用的人类行为假设。在经济学中,比利己更强的行为假设是人的理性假设,也就是最优化假设。理性意味着: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另外,卢卡斯所开创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对经济人行为所作出的理性预期假设;经济人会有意识地搜集一切与自己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信息,并对此作出最合理的反应。这一假设意味着大众会有意识地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此外,在假设消费者的行为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从最基本的偏好或效用最大化出发。比如,传统的经济学派就假定消费者行为是由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来表示。这也许是为什么张五常教授不承认存在着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的原因。不过,在理论上至少存在着满足所有基本公理(假设)的偏好关系和效用函数(如单调性,凸性及连续性),使效用最大化所导出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并且这些公理假设也比较合乎现实地描述了经济人的消费行为。
(三)制度安排,即游戏规则
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组行事规则的集合,这些规则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有关,支配和约束社会各阶层的行为。可以将制度划分成两个范畴: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环境是一系列基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法律规则的集合,它是制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规则的基础。在这些规则中,支配经济活动、产权和合约权利的基本法则和政策构成了经济制度环境。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和竞争的规则的集合。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人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因应对策或游戏规则。当情况及环境发生变化时,所采用的对策或游戏规则多半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依赖于所讨论的问题,一个经济的制度安排可以是外生给定,也可以是内生决定的。将制度安排作为外生给定的好处是将问题单一化,以便将注意力集中于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及人们是如何作出权衡取舍选择的。
(四)选择均衡结果
由于做任何一件事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行方案,这样人们需要作出选择。一旦给定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游戏规则)及其它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之后,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作出激励反应,在众多的可行结果中通过权衡取舍来选定结果,称之为均衡结果。均衡选择结果依赖于经济环境、自己的行为方式(无论是相对于理性假设,有限理性假设,还是其它行为假设),以及让他作出激励反应的游戏规则,它是相对这些因素的“最优”选择结果。由于有限理性的原因,它也许不是真正客观上的最优,而是自认为的最优。
(五)进行评估比较
对经济制度安排和权衡取舍后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和作出评估比较。当经济人作出选择后,人们希望对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评价,与理想的“最优”状态结果(如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平等配置、激励相容、信息有效等)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对经济制度安排给出评价和作出优劣的价值判断,判断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某些“最优”结果;还要检验理论结果是否与经验现实一致,能否给出正确预测,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最后,对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和规则作出优劣的结论,从而判断是否能给出改进办法。在评估一个经济机制或制度安排时,现代经济学通常所采用的一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志是看这个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效率。帕累托最优这个概念对任何经济制度都是适用的,尽管帕累托最优标准没有考虑到社会公平问题,但它却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对一个经济制度给出了资源是否被浪费的一个基本判断标准,从可行性的角度评价了社会经济效果。当然,在现实中,由于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科学与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精确的帕累托最优也许永远不可能实现,它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只要想提高经济效率,人们就应不断地追求,尽量地接近这一目标。
二、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现代经济学中通常所采用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和注意要点,主要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提供分析工具,注意经济理论的适应范围,区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重要性,以及弄清数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等。
(一)研究平台、参照系和度量标尺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提供各种层次和方面的基本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从而给出度量均衡结果和制定安排的优劣度量标尺。提供研究平台和建立参照系有利于简化问题,抓住问题特征;建立评估理论模型和理解现实的标尺,以及理论创新。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参照系或基准点指的是理想状态下的标准经济学模型,它导致了理想的结果,如资源有效配置等。参照系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各种理论模型或现实经济制度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距离。一般均衡理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参照系,它主要论证完全竞争市场的最优性,认为它将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将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参照系,人们可以研究一般均衡理论中假设不成立(信息不完全,不完全竞争,具有外部性,非凸的生产集、不规范经济环境等),但也许更合乎实际的经济制度安排(比如具有垄断性质或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制度安排),然后将所得的结果与理想状态下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比较。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等都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作为参照系,来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规律,讨论和辩论这些宏观经济理论和学派的优劣,评价所给出的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从而改进这些理论,给出更有效的经济政策建议,甚至发展出新的理论学派。建立经济学中的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参照系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进一步为解释现实的理论提供基准点或参照系。
(二)分析工具
现代经济学不仅需要定性分析,也需要定量分析,需要界定每个理论成立的边界条件,使得理论不会被泛用或乱用。这样,需要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数学模型,但也有的是由图解给出。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三)经济理论的作用、一般性与相对性
经济理论的作用是能够用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能够对给定的现实经济环境、经济人行为方式及经济制度安排下所可能导致的结果作出科学的预测和推断,并指导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许多理论上的不可能性结果可以用来避免实施许多现实中不可行的目标和项目。而经济理论的一般性是经济学中每一个理论或一个模型都是由一组关于经济环境、行为方式,制度安排的前提假设以及由此导出的结论所组成的。一个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越一般化,理论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就会越大;经济理论的相对性是在希望一个理论具有更大一般性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到它的适应范围、边界以及局限性。这样在应用一个经济理论时便可避免犯高估理论的作用和低估理论的作用。由于环境的不同,一个理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合,不见得对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合,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而需要修改或创新原有理论,根据当地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发展新的理论。
(四)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重要性
在经济问题的讨论中,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人们很清楚地思考问题和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例如,市场经济是导致一个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说,要想国家富强,一定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是由于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富裕,但不是市场经济的国家。
(五)数学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
数学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现代经济学中几乎每个领域或多或少都用到数学、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数学在经济学中作为一种工具被用来考虑或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只是用数学来更严格地阐述、更精炼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理论,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由于经济学的度量化、将各种前提假设条件精确化,它已成为了一门体系严谨的社会科学。
三、经济学方法论在解释日益变化的客观世界所发生的经济现象的重要性
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一套简单逻辑体系,学习经济学和研究经济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方法论的目的,就是不要受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前识”的束缚,让经济学者学会直接认识经济现象,成为一方面能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又能提出真正能够指导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建议的经济学者。在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时,必须知道怎样对待现有的理论,知道如何取舍,才不会成为现有理论的奴隶。同时,当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社会上存在的现象时,还应该有能力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进步、对经济学科的理论发展有贡献的经济学者。
(一)理论的目的是解释现象
当一个理论不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时,这个理论就应该按一定的原则或标准来被修正甚至摒弃。当一个现象不能用现有理论来解释时,这是对理论工作者的挑战,也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如果能够有比较好的方法来深入研究现象,提出新的理论,那么还可以对理论发展作出贡献。张五常讲:科学的形成是基于三个重要的信念,是任何对科学有兴趣的人都要遵守的。第一,凡是现象或行为,其存在是靠主观的判断,而大家决不能在这主观上有分歧;第二,所有被众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寻的,有规律的;第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定要坚信任何事情的发生,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凡有解释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却没有被事实推翻。
(二)经济学本该是经世济民之学,是实用科学
运用理论和创新理论的方法是根本的。例如,大部分学经济学的人可以接受“后发优势”的概念:从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技术的不断创新是主要的动力。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跟发达国家有技术差距,利用技术差距来加速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机会。但是二战之后,在那么多发展中国家中,只有少数几个东亚的经济体——日本、亚洲四小龙真正利用了这个技术差距,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其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利用后发优势。从历史经验来看,对主流社会思潮的接受不能是无条件的,只有从实际问题出发、能够真正解释具体现象的理论才能接受。这是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现在有很多现象不能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这是一个学者从事理论创新的最好机会,我们有责任分析清楚其背后的因果关系,提出新的理论,这样才能既对理论发展作出贡献,又能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田国强.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发展前沿[m].北京: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