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
2011-12-29周茹黄美灵
北方经济 2011年16期
摘要:本文以2004-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社会保障与消费的相关关系做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对除了浙江、新疆、上海外的其他省市的消费影响均不显著,对浙江、新疆的消费起促进作用,而对上海的消费起抑制作用。最后,本文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居民消费 面板数据
一、引言
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国外有很多学者从多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需求不足愈来愈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整体回升的重要因素。我国居民消费疲软及高储蓄现象也引起很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开始从社会保障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关于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述评,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养老社会保障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文献述评
国内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多是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的,并且对社会保障影响消费的理论分析较少。在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一)社会保障能够促进我国消费
陈梦真采用2005年我国31个地区的横截面数据,以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做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养老金财富变量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张继海以2002年和200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计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社会保障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截面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养老金财富对户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是正效应。
(二)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抑制了消费
杨天宇、王小婷从社会保障的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角度,对我国1985年到2005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挤出了居民消费。王晓霞、孙华臣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呈负相关,且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消费需求将减少0.37%。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没有影响
顾海兵、张实桐另辟新径,通过对社会保障与消费的关系进行案例式逻辑分析得出结论: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水平不相关。
三、我国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由于研究角度、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我国社会保障与消费的关系究竟如何,至今还没有定论。我国社会保障仍处于省际统筹,各省的社会保障情况存在差异,故对消费的作用也可能存在差异。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对消费的作用也受到国家在各个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鉴于此,本文选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社会保障对消费的作用。在消费函数的选取上,国外主流研究通常以生命周期模型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并引入社会保障变量,取得了良好的实证效果。本文也选取该消费函数。
(一)计量模型与数据
我们在莫迪利安尼(1963)的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中引入社会保障变量,构建新的消费函数。最初的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如下:
Ct=α+β1Yt+β2Wt-1+ut
公式中,Ct 为居民消费支出, Yt为持久性收入, Wt为t年末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现在将社会保障变量引入到公式中,构建存在社会保障情况下的居民消费函数: Ct=α+β1Yt+β2Wt-1+β3SBt+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