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读书中的几个关系
2011-12-29田心铭
党建 2011年8期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读书和实践,是彼此紧密相连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通过读书学习马克思主义,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关系。
反对教条主义不是反对多读书
要正确处理认真读书和反对教条主义的关系。读书必须反对教条主义。读书的目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于指导实践。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本质决定的。如果把书本上的词句当成一堆死的知识、现成的教条诵读和套用,就背离了学习的目的,还会把真理变成谬说。19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开始冒头。针对德国党内出现的问题,恩格斯提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公式”、“套语”,而是“指南”。恩格斯这一重要思想被列宁称为“经典性的论点”,它奠定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准则。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20世纪30年代,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危害,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惨痛的历史教训,他大声疾呼:“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但是,反对教条主义决不是反对多读书,读书多少与教条主义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怕犯教条主义而不敢多读书,完全是一种误解,因为教条主义并不是来自马克思主义著作。毛泽东说:“人家讲的不是教条,我们读后变成了教条,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读通,不会读,我们能责备他们吗?”教条主义的产生,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多了,而是因为认识和态度不正确,“没有读通”。反对教条主义,必须读懂、读通马克思主义。不认真读书,就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因而也不能深入剖析教条主义的错误。
无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不读书、不认真读书,或教条式地读书,这两种偏向都同时存在。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主要偏向有所不同。虽然二者并不是同一个事物的两极,但其间也有某种关联,反对一种偏向时,容易发生另一种偏向。当前部分党政干部中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理论兴趣,不读书、不学习,有时间应酬,却无暇读书,把学习变成了一句套话。此风不改,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无从谈起。
读经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