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理论在网络汉语听力练习设计中的应用
2011-12-29符佼琳
考试周刊 2011年55期
摘 要: 二十世纪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提出一改传统教学模式,走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道路。新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对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本文以汉语网络听力训练为接入点,以自主学习为理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听力练习模式,为学习者基于网络的自主听力学习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自主学习”理论 网络汉语听力练习设计 有效应用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平台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学习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多方面信息输入模式。而网络也成为课堂之外最有效、最广泛的自主学习平台。但网络学习不比课堂,它的虚拟特性虽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却缺乏一定的学习压力;它虽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却没有对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它虽提供了相应的语言知识和练习,但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也无法让学习者形成自主的学习策略。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怎样才能在网络上有效实现自主学习理论呢?
一、自主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掀起自主学习研究的开端,之后以Holec的《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为先锋,把自主学习理论引入外语教学与研究。
1.自主学习的定义
Holec从学习者的能力出发,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Holec,1981:3);Boud从教育的最终目的给自主学习下定义:“教育实践的一种方法或手段”(Boud,1988:17)[1]。从教和学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的能力。更具体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调动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习者长久、有效地获得不同知识的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的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只强调学习者的记忆、模仿和大量的操练,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灌输为主,形成老师对学习者的权威性,学习者对老师的依赖性的师生关系,而忽略了学习者与生俱来的怀疑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理论的引入,让传统教学法得到新的启示,继而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的主导转向学习者的自主,开始关心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等。庞维国(2001)[2]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以及建立在意志控制基础上的“坚持学”。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个体能力来设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等等。根据Dickinson的观点,自主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四种能力:a.能辨识已学过的知识;b.能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c.能选择并应用适当的学习策略;d.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1]。
此外,自主学习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虽然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多优势,但是在教学过程应用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从知识传递者到中介者的转换[3]。这一观点主要来自以色列教育家费厄斯坦提出的“中介作用理论”。其次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主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它既然以学习者为中心,那么学习者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但并不是每个学习者都会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主的规划和评估,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最后要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协助学习者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策略。
二、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汉语听力练习设计
自主学习法如此“主动”,那么我们怎样在“被动”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应用这一理论框架呢?
1.吸引和激励学习者
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自主学习生活,但是生活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选择”。汉语网络教学网站第一步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吸引学习者去选择这种“生活”,并在自主选择的“生活”中找到自我价值。其中,美观的版面设计是我们的第一张王牌。所以我们的网站不应该是平凡单一的,而应该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例如色彩以暖色系为主,因为暖色会让人心情愉悦;框架的线条应该尽量柔和,死板多棱角的框架会给人严肃的感觉;学习资源的分类要明确,内容要简明;避免出现广告冗余的现象,等等。
除了外观,网站还应给学习者提供满足自主学习需求的听力材料和练习的题型。黄远梅(2005)[4]认为在材料的收集和题型的设计问题上应该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例如年龄和国籍等。还应注意到融合型和工具型这两大类学习者的大致需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来获得材料收集的主题依据,并以此为基准对听力材料进行分类,大致分为新闻报道、休闲汉语、演讲访谈、科技汉语、国情文化、实战训练、日常汉语、商务汉语、少儿汉语、电影汉语等多个主题。另外,应以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为出发点,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设计不同内容的听力练习。练习材料的内容可以分为旅游、商务、文化、日常交际、听力教材、HSK考试等。除此之外,还设计有专项语言知识的练习,有声调、拼音、句子、语篇等。
在练习模式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网游形式,以游戏的有趣性吸引更多学习者的参与。网络主要提供一个游戏平台,学习者可以选择单人游戏或多人游戏。游戏以通关为主,通关的要求就是达到相应的听力水平。而学习者要达到这个听力水平就要不断地进行相关听力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并在相应的听力练习中获得一定的分数。听力材料中所包含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及语法,更高等级可以包括文化和交际等。另外,要不断激励学习者,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上面所叙述的网游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在每一小关都会听到新的语言知识,并在练习中获得一定的分数。每个分数都可以换取一定的积分,并一直累计,储存在学习者数据库。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积分换取一些奖励,例如获得一些宝贵资源的下载权。
2.个人测试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习者认清个体能力,进而选择相适应的听力材料进行训练,以提高听力能力。学习者在没认清个人能力的情况下会盲目地选择练习的内容,而内容的或难或易都会对学习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练习过于简单会让学习者自傲,同时根据克拉申的“i+1”输入假说,只有对学习者的有效语言输入是“i+1”,学习者才能习得新的语言知识,而简单的练习并没有达到“i+1”的数量和难度,只是在浪费学习者的时间;练习过难,就会让学习者自卑,产生心理焦虑,阻碍新语言知识的习得[5]。语言材料的分级标准包括听力材料的语体、字类数、句子数量、等级汉字、词汇密度、段落数量等。练习的题型内容有听词填空或选择正确的声调、拼音、汉字或句子,根据听力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听语篇复述等。
3.学习者的学习室和数据库
每个学习者在网站上注册之后都会有自己的听力学习室,就像中国高校的人人网一样。在这个学习室,学习者可以认识到很多朋友,同国籍或非同国籍,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学习汉语。这个学习室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学习经验的交友空间,除此之外,这个学习室也是一个多人聊天室,能够实现多人同时对话。在这个多人同时对话中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参与该多人聊天模式的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必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如果是一个以初级水平为主的多人聊天室,那其中需要有几个中级或中级以上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作为学习聊天的主导,有条件的话,可以实现一名中国人主导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汉语学习者聊天室。
除了学习室,每个学习者还有一个个人档案,其中存储着学习者的单词本,在练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以及学习者所标识的学习难点和疑惑。保留学习者错误的记录可以帮助学习者及时回顾复习,巩固知识点,并减轻学习负担。
4.完整的听力练习模式
网络为学习者创造了开放式的、自主型的、能体现学习者个性的外语学习环境,学习者自己选择资源,调整学习时间和节奏,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外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的限制和主动式学习方式发展,确立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一方面是学习主导者,另一方面又是学习摸索者,他们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定的界定,所以网络听力学习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听力练习模式,这个练习模式不仅有时间的限制,还有一定的学习要求,实现自主学习法和任务学习法的结合。我认为这个练习模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表述:
网络听力练习模式=听力目标+音频(语速和学习水平成正比)+文本(词语注释词+语解析①)+练习(选词填空、连线题+判断题、选择题)+参考答案(对错,解析)②
听力目标指明学习者通过该听力练习可以达到的新听力水平,其中涵盖了对学习者的要求。例如,如果学习者选择的是国庆文化主题下的“春节”听力材料,那么该材料的听力目标就是掌握春节、元宵、饺子等象征词的发音和词汇意义,节日的来源、相关习俗,等等。文本起到对照作用,文本可分为原始文本和分词分本,分词文本附带有相关词汇的读音和意义,还有一些重点语法的解说。
5.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Stern(1983)认为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所用方法的总趋势或总特征;Oxford(1992)认为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二语技能而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和方法,可以促进新语言的内化、储存、修正和使用。虽然学界对学习策略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界定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所谓的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第二语言/外语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6]。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习策略是可教的。国外的Oxford(1990)曾经提出了一个八步训练模式,国内的文秋芳(2003)也认为学习策略是可以培训的[6]。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协助学习者计划、执行学习计划,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适度地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面对的只是没有生命的网页,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协助,那他们怎么找到并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呢?
在学习策略的培训问题上,不可否认的是能够通过培训而成功获得学习策略的学习者的成功案例是屈指可数的。众多学习策略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网络上培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应该从小方面、具体的学习策略着手,而不应该笼统概括,泛泛而谈。我们经常说通过不断进行听力练习可以提高听力水平,可见听力就是学习策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张殿玉(2005)在其论文中认为常用的听力学习策略包括15个变量名,以下以其中的“听写策略”在网络练习上的体现和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1)链接http://learning.chinese.cn/cn/article/2009-08/24/content_197951.htm,点击播放《休闲方式》音频。
(2)提供镂空文本,要求学生做填空练习。例:
尤其是在?摇?摇?摇 ?摇,跑步、?摇?摇 ?摇?摇、?摇?摇 ?摇?摇、钓鱼这些简单的活动非常受欢迎;?摇?摇?摇 ?摇、滑冰、?摇?摇 ?摇?摇也开始流行。还有许多收入高、工作竞争激烈的年轻人,年轻人很喜欢到?摇?摇?摇 ?摇、?摇?摇 ?摇?摇去度过他们的业余时间。他们喜欢边听?摇?摇 ?摇?摇边喝?摇 ?摇?摇?摇,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得到休息。
(3)提供参考答案。
城市;游泳;爬山;骑马;打高尔夫球;酒吧;咖啡屋;音乐;喝酒;
通过练习可以提醒学习者,注意记录不同的地点,以及并列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还有段落的主人公,以及主人公的兴趣爱好或行为特征。学习者可以在写汉字的同时加深单词的整体印象,更好地理解该单词的含义。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课程所提供的词典工具③查清词义的同时,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资源策略”。
三、语结
网络为学习提供了汉语学习所需的技术支持,以及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法的导入成功将网络这一“被动的学习环境”转化为富有活力的“自主选择系统”,网络和“自主学习理论”的结合更好地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个教学主题。本文以汉语网络听力练习为例,粗略描绘了一个听力练习模式,并有意尝试将其运用到实际中,组成一个富有“自主学习”特色的网络听力系统。但在听力材料的收集和分类方面还不是很精确,分级的界限不是很清晰。此外,所描述的网游练习模式涵盖的内容太广,并不能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还有最后涉及的学习策略的培训问题,无论是从抽象还是具体的角度出发,都缺乏科学的培训题型,而且各学习策略之间的矛盾仍未得到很好的处理。希望日后能将此模式运用到网络学习中,更好地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服务。
注释:
①例:http://www.luweixmu.com/annotext/default.asp
②例:http://www.chinese.cn/
③可以参考网络孔子学院http://www.chinese.cn/提供的在线新华字典http://xh.5156edu.com/pinyi.html。
参考文献:
[1]刘改琳,张卫国.对大学习者外语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VOL13,(4).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VOL20,(2).
[3]龚嵘.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探微[J].外语界,2006,(2).
[4]黄远梅.基于Web数据库的英语自主听力系统的应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总第197期.
[5]袁斐.试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1).
[6]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VOL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