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轻轻地吹

2011-12-29万红强

摄影世界 2011年7期


  采访赵秀文前,我对他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拍川剧脸谱人体,被蜀中摄影人称赞,认为是川军创意摄影的突破。其实真谈下来,赵秀文纤纤儒雅的艺术气质,他作品骨子里的专业水准,还是让我吃惊的,这可能跟我接触新闻摄影人多,对职业摄影师了解不深有关。我的眼观局限是明摆着的,好处是我能找到新鲜的感觉,不为所谓名家和大作诱惑,更真实地去理解他艺术追求的初衷。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前,除了新闻摄影记者和照相馆的师傅,可能没人敢自称是职业摄影师并以按快门为生的,在新中国的不同时代,记者都是了不起的职业,很少有人会舍弃记者的皇冠而自称为摄影师。赵秀文可能与很多人不同,他当过工人、技术员,由于单位需要在1982年就成为专职的摄影师,在一家国营包装印刷公司的设计室专职摄影,那时凡是与广告、包装有关的摄影就是他的工作。在那个中国人刚听闻广告名词解释的时代,那是份非常值得骄傲的工作。赵秀文也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年年都有作品入选全国的风光人文摄影展。但他总觉得后继乏力,找不到突破的方向,那时没有老师指点,也没有专业的引导,自己觉得非常困惑。
  赵秀文有很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父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留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的,是化学系的优秀毕业生,因为抗战回到了四川。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很多父亲的同学都与之恢复了联系,并来四川旅游。秀文记得许多来信的第一句话,是为二国间的战争道歉,看得出植根与同学、民间的百姓情意还是真挚的。在一次父亲的同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相良教授来访时,赵秀文提出想去日本留学的愿望,相良教授非常用心,找到了自己老师的儿子——九州产业大学艺术部摄影专业主任的大岩教授,在完成必备的资历考核后,大岩先生在教授会上提出了接受中国学生赵秀文的建议并获得通过,在经过日语基本学习课程后,1989年带着父辈的希望,赵秀文到了日本九州产业大学专攻摄影。
  赵秀文回忆,当年自费留学还是不易的,他曾是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为了自己钟爱的摄影事业放弃了单位优厚的待遇(职位、住房),自己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1991年,赵秀文以一组西藏的照片获得日本NHK留学生年度艺术节大奖10万日元的奖金, NHK电视台还给他做了专题报道,这让他在日本的数十万外国留学生中有了知名度。1992年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后,他认为只有理论和简单的实践远远不够,要走职业摄影的道路,一定要在更加专业的摄影公司实践学习。他非常感谢他的指导教授九州产业大学的摄影部主任小和修次先生和友人松田先生,推荐他到了九州地区最大的摄影公司—福冈阿部摄影株式会社就职。
  阿部的老板是在中国出生的,对中国人很有感情,对赵秀文也很照顾,让他在各摄影室见习。赵秀文介绍,日本的广告摄影分工非常细,有专业汽车、模特、菜肴、食品、珠宝等十几个摄影室,每个影室的器材和布置都不一样,工作团队也都配合非常默契,很多细节是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也是语言难以细述的。通过在不同的摄影室实习观摩,赵秀文真正领悟了日本商业摄影的科学、严谨、细致、有序,也让他的拍摄技艺迅速成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成了公司的正式摄影师。他说,日本的摄影师都是早上九点到,先是每天的公司例会,了解公司一天的整体工作安排,接着是大家各自回影室做清洁和整理工作,为拍摄做准备,一般到中午后才开始拍摄,到傍晚时结束。但没人回家,大家要到没有完成工作的影室帮忙,全部影室完成工作后再下班,每天十点前回家就算早的。日本的摄影师和助手对道具的布置、布展和衣物的熨烫非常细,真的是一丝不苟,谁要说在日本专业影室干过,看看他熨衣服的水平就可判断真伪。
  日本是以公司为家的社会形态,大家都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的工作,客户也很稳定,形成了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运转,在公司干活,干好了,你会有非常好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自己出去闯则很难,因为客户和公司的合作关系是超稳定的,即使客户的老板换人了,但广告拍摄业务也很少受影响。
  在日本工作4年后,考虑到女儿的教育成长,赵秀文还是想到回归。虽然在日本生活稳定,也有非常好的收入,但很多时候人还是疲惫,也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毕竟有过成都安逸生活的经历。1996年,赵秀文谢绝了公司和同事的执意挽留,离开学习生活了七年之久的日本回到祖国。当时,有很多朋友建议,以你这么好的拍摄水准,应该到“北上广”去大展宏图,但赵秀文想得很简单,还是回故里,这里有亲人和朋友,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业圈子,以中国的进步速度,成都早晚也会发展起来的。
  简单的思维,长久的耐心,有时也是厚积薄发的前提。在回到天府蓉城的这些年,赵秀文几乎承接了成都各大海内外公司的广告拍摄,形成了拍摄专业水准的绝对优势。此前,成都丰田、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广告都要到省外找人拍,后来他们知道成都有个共同摄影工作室,有赵秀文这样在海外成功的优秀摄影师,再也不用劳师远征了。赵秀文坦陈,在回来的这15年中,业务非常繁忙,也过得很愉快。在业务成长,生活稳定无忧的时候,他又回到了以前与四川摄影界共同打拼的年代。
  赵秀文说,以风光摄影为例,自己是和吕玲珑同时代的,回来一看,吕玲珑拍摄水准已经是大家仰视的境界了。自己从事了多年广告摄影,现在有时间和余力探索摄影的方向了,那就是带有创意和思想性的摄影。中国的摄影发展非常快,风光摄影人多,但很多人都在拍同质化的题材,摄影应是多远化的发展,展现摄影人思想和创意性的东西太少了。
  1996年,赵秀文送了组静物摄影作品参加全国影展,并获得了铜奖。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毕竟有人认识和理解创意摄影了。自2000年初,中国的人体摄影风起云涌,但真正有艺术性的作品非常少,有的犹如国外成人杂志的画面,这让他震动很大,想尝试着突破和探索。他很感谢和他配合的模特,让他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拍摄意图:用巧妙的光影、在特定的场地、用风轻轻地吹起那飘渺的轻纱、让人体的美妙之处扬溢着艺术之光、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破茧创新一直是他的追求,直到去年他才觉得《风轻轻地吹》这组照片比较成熟。接着,他用四川文化元素的川剧脸谱,创作了更具概念摄影意味的川剧脸谱人体。他体会,人都有羞涩的本能,在拍风轻轻吹时,非职业的模特已经很洒脱了,但在脸谱掩盖后模特的表现力更棒,让她在模特肤色、人体整体元素合成,环境摆设和用光方面可以更放开,也许这组创意人体设计画面和拍摄技法的探索,可以为国内的人体摄影热提供些有益的思考。
  赵秀文期待,每个中国摄影人,如果都能在完成自己的职业工作之余,多一点思考后再拍摄,多一点勇气探究后去创造,也许我们能凝聚智慧和实力,在不远的将来与世界摄影主流强国去比拼。聪明的中国人,有广袤美丽的山川河谷,有众多的民族差异文化的滋养,应该用中国独有的元素和视觉语言表现,去参与国际摄影对话,这应是这个时代中国摄影人的责任。这需要更多的摄影人来共同努力,需要几代的摄影人的接力推动,相信中国人有被全球摄影界瞩目的那一天,毕竟美是可以创造和展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