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您告别亚健康的穴位——大包穴

2011-12-29程凯

食品与健康 2011年10期

  脑力工作者因为持续工作,常会觉得头昏体沉、腰背酸痛、眼睛酸胀,这些症状还往往伴随着记忆力下降。这就提示您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对大包穴的按摩,可以有效地改善亚健康。
  
  脾出问题引发疲劳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也快,有些人除了白天忙碌,晚上也要持续性工作,受到疲劳的侵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有的人每天稍微做点事就会感到疲劳,甚至睡眠后疲劳还不能得到缓解。
  中医学说认为,疲劳与五脏中脾的功能有关。脾的作用是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它不断地运输食物和水经过消化生成的津液。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下降了,就像是传送带瘫痪了,得不到营养,没有能量供应,人自然会觉得疲劳困倦。另一方面,能量不能够被运送出去,就会堆积在仓库里,形成囤积,时间长了就会变质、发霉,变成垃圾和毒物,成为严重疾病的诱因。而且,因为人体内有阳气,阳气会蒸腾身体里的水分,水分凝聚以后会变成痰,痰也是毒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痰不是可以咳出来的有形的痰,而是无形的痰,称为痰邪。痰邪会到处流窜,如果流窜到脑,就会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果流窜到心,就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同样的,它流窜到人体经脉的其他部位,就出现相应的阻塞问题。所以,中医认为,引发疲劳的关键是脾出了问题。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开始出现疲劳,会觉得身体很困重。困和重是两个概念,困是指困倦,重是指身体有发沉的感觉。这个沉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因为人体的仓库囤的东西太多了,产生了刚才所谈到的痰邪。当然,这只是一个早期的问题。之后因为人体原有的仓库堆放不下过剩的营养,人也就会发胖了。除了营养过剩,水分如果堆积太多,就会形成水肿。所以,肥胖和水肿都是因为脾的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因此,中医把这种情况称做脾气虚。
  
  调节脾经气血缓解疲劳
  大包穴可以通过促进脾的功能来缓解疲劳。大包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穴位。足太阴脾经从下肢内侧上行,经过胸腹以后,在腋窝的下面到达最末端,这个位置就是大包穴。它主要治疗周身困重以及脾功能失调导致的肥胖和水肿。
  大包穴是足太阴脾经最终末的穴位,它可以调节整条经脉的气血。另外,人体的十二条经脉都有各自的络穴,络穴是连接相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络通道,足太阴脾经除了本身的络穴,还多了一个络穴,就是大包穴。它被称做脾之大络,沟通人体全身的各部,把经气散布到身体的五脏六腑里面去。如果给这个位置一个正确的刺激的话,就可以振奋脾气,也就是振奋脾的运化作用,让它旺盛起来。脾的运化作用一旦旺盛,人体营养的摄取、代谢和水的合理分布都会得到调节和提高。
  同时,按摩大包穴对于人体脾胃的一些疾病也有不错的治疗作用。比如能够治疗女性胸部的疾患。因为脾的经脉上行的时候,是先走到乳房的旁边,然后再折行下来的,所以,对于乳房的发育不良和乳腺增生等,都可以通过大包穴进行辅助治疗来缓解。
  
  大包穴的取穴
  因为大包穴是一个点,这个位置比较局限,常见的说法是“腋窝下六寸”,但是很多人还是会觉得这个位置不容易找。此时,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简便的方法找到大包这个穴位。首先把两拳相握,两拳相握的时候,每拳之间会有缝隙,在我们两侧的肋骨的地方也有缝隙。然后将拳头拳面的位置放到肋骨的缝隙,把手嵌进去,就像是阴和阳、凹和凸一样。基本上拳头的拇指或食指的位置正好跟乳头相平。所以我们就把手握拳,先找到乳头的位置,然后水平划到肋骨缝隙处,把手嵌进去就能覆盖到大包穴了。
  
  大包穴的按摩方法:理大包
  按摩大包穴的方法叫做理大包。
  找到大包穴的大致位置以后,就可以做用力点的动作。点的时候会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尤其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酸痛感会更为强烈。点住以后,做收肩、扩胸的动作。收肩的时候,肩部的肌肉就开始收缩。这时候坚持15到20秒,然后放松下来。一定要注意,扩胸的时候,手要一直顶住,点的力量不能减弱。15秒到了,放松,然后再做。反复进行。
  反复做这个动作五次以后,也就是大概两三分钟以后就不用再做收肩了,改成做耸肩和转肩。还是要一直用力。然后转肩关节,向前,以拳柄的位置作为轴,转肩部。在这个转的过程当中,会有明显的酸痛感。这个转肩部的动作也可以向后转,转的次数因人而异,十次八次也行,二十次三十次也可以。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做几次,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这样的方法反复操作,会让肩背和颈项的气血供应都充足起来。同时又能够刺激到大包穴。因此振奋脾气,让气血更多地往后颈部的位置供应。并且全身的五脏六腑都能够得到营养供应。伏案工作的人常见的颈肩部酸痛、头昏、头沉等症状能够有效地缓解。
  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开始做这个按摩动作的时候,因为颈肩部的肌肉没有得到锻炼,所以要多进行按摩。
  
  大包穴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的治疗
  大包穴和许多其他的穴位是可以配合使用的,能得到更好的疗效。
  大包穴位于人体的侧部,如果在人体的正面和背后选择两个穴位跟它配合在一起的话,就能够起到综合的治疗作用。
  我们可以在任脉和督脉上面各选一个穴位。比如大椎穴和膻中穴。大椎穴在人体的后面,膻中穴在前面,而大包穴在两侧。将这三个穴位放在一起治疗,就会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疲劳会引起胸闷、气短的症状 ,还会出现一些颈肩部的问题,诸如颈椎病。大包、大椎和膻中这是一个黄金三角,配合使用治疗能够事半功倍。
  
  穴位自助按摩注意事项
  第一是要取穴准确。如果穴位取得不准,就没有了刺激的基础。
  第二是操作动作要柔和。一般来说,这些按摩的手法是作为家庭保健养生或者是缓解疾病的,所以要特别强调手法柔和。
  第三是要持久。持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操作手法要有一定的时间,操作两三下是不会有效果的,我们介绍的方法每一个都至少需要按摩三分钟到五分钟;另一方面就是要持久地进行按摩,因为穴位有一定的深度,只有进行持久的按摩,体表的感觉才能都渗透到穴位,才能够使穴位感受到来自体表的刺激,才能够真正发挥养生保健的作用。只要找到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这样慢慢地进行积累,才能够见到按摩的真正效果。
  
  程凯教授系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医针灸泰斗程莘农教授的嫡孙,“程氏针灸”第三代传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程凯教授倡导“中国式养生”,擅长治疗头痛、失眠、颜面痤疮、月经不调、肥胖等各种针灸适应症,尤以中医针灸养生见长。曾多次受邀在新华社、外交部、保监会等单位做“中国式养生”大型系列讲座。出版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二十余部。
  
  山东卫视《养生》栏目 每日6:15—6:45 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