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香 食药两相宜
2011-12-29柳霖
食品与健康 2011年8期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这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赞咏桂花的诗。桂树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木,四季常绿,每到农历八月开出香飘久远的花朵。因此八月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也是赏桂花的最佳时期。唐代诗人宋之问有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成语“国色天香”中的“国色”指的是牡丹,而“天香”则是指桂花,足见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人们把桂花视为崇高、纯洁、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战国时期,有配桂冠以示清雅高洁的习惯。桂花是古代读书人的吉祥物,既是对金榜题名者的赞赏,也是荣誉的象征。因为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正值桂花盛开,所以八月又被称为“桂月”。而考生金榜题名则被称为“折桂”,科举考场也有了“桂苑”的雅号。女词人李清照也留下赞赏桂花的优美诗篇:“暗淡轻黄体性柔,性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飘香桂花,食药俱佳
桂花含芳香物质,可以提取香精,为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桂花香味浓厚高雅,能制作甜食点心,也能入菜、制茶。桂花食用历史悠久,桂花酒最富盛名,屈原在《九歌》中就有“援斗兮酌桂浆”之句。在桂花盛开季节,选含苞待放的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3年,便成酒中上品。宋代苏东坡称桂花酒风味不凡,在《桂酒颂》中写道:“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桂花既香且甜,在民间有将桂花直接和入米面中制成糕点,如桂花汤圆、桂花糖年糕、桂花糖莲藕、桂花西米羹、桂花银耳羹等,都是老少皆宜的食品。用1公斤桂花和1公斤白糖拌和腌制而成的“糖桂花”,色香经年不变,是我国传统的甜味佐料。唐代时,民间已出现以鲜栗子肉为主料,配以桂花等煮烧而成的桂花鲜栗羹;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就很爱吃用桂花点香的仿膳窝头;至今上海及江南一带流传着桂花甜酒酿的小吃。桂花还是熏制花茶的好材料,“桂花点茶,香生一室”,采摘鲜花,阴干后密闭贮藏,便可一年四季都品尝到清香淡雅的桂花茶。
桂花味甘辛、性温,有芳香和胃、生津辟浊、散寒止痛、化痰理气、排毒美颜、疏肝等多种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桂花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经蒸馏而成的桂花露有疏肝理气、醒脾开胃的作用。《陆川本草》称桂花“治痰饮喘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桂花富含锌元素,经常食用能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骨骼生长,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桂花有温胃散寒的功效,能去除胃部寒气,达到止痛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冷风一吹,很多人会感到胃部不适,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可能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等毛病。这时就可以泡上一杯暖暖的桂花茶或者喝一口桂花酒来缓解不适。
桂花茶:有和胃理气、温胃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胃寒疼痛、消化不良。
制作方法:将七到十朵干桂花加入适量的红茶、红糖后,以热水冲泡后饮用。
桂花粥:具有化痰、散瘀、止咳、平喘的作用。
原料:鲜桂花20克或干品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放粳米至煮熟,再加入桂花,文火煮l0分钟后加入冰糖即可,早晚服用。
桂花肥鸭煲:滋补阴虚,健脾益肾。
原料:肥鸭1只(约重1000克),糖桂花75克,料酒、精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肥鸭宰杀,褪毛,剖腹去内脏,用清水冲净血污,斩成块,纳沸水锅内焯15分钟捞出,冲洗去污沫。将鸭块放入沙煲内,加入糖桂花75克,料酒、精盐适量,加盖。旺火烧沸,文火炖1个半小时至鸭酥烂,离火,带煲上席。
桂花适合女性保健
桂花有散寒止痛、化痰理气的功效,尤其适合女性保健。对于女性的养护来说,桂花不仅能美白肌肤,尤其在月经期腹痛或经闭腹痛时,还能起到一定的调理、缓解作用。《本草汇言》中说:“桂花能散冷气,消瘀血。”
桂花玫瑰花茶:有养颜美容、舒缓喉痛的作用,能改善多痰咳嗽的症状。
原料:桂花、玫瑰花各3克。
制作方法:将桂花、玫瑰花各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每天2~3次。
桂花酒:健脾补虚、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尤其适于女士饮用。
桂花60克,浸入白酒500毫升中,放置1个月后饮用。
蜜桂秋梨八宝:生津化痰,排毒养颜。
原料:秋梨两个,糯米30克,黑米30克,粳米20克,桂圆、红枣、枸杞百合共50克,干桂花2克,蜂蜜一勺,红糖20克。
制作方法:秋梨洗净,用刀挖去核成一个盅,用清水浸泡备用。将糯米、黑米、粳米淘洗干净泡水40分钟,用锅蒸15分钟,取出后加入桂圆、红枣等食材,并加入红糖拌匀,装入秋梨盅内,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蒸秋梨的同时,用温水把干桂花泡开,微凉时调入蜂蜜做成桂花蜜。将桂花蜜淋在蒸好的秋梨上即成。
桂花鲜栗羹的传说
桂花鲜栗羹是杭州的传统名菜。相传在唐明皇时期的一个中秋夜,月中嫦娥见到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后禁不住翩翩起舞,震得月亮中的桂子、桂花纷纷坠落,导致杭州一带的天上降下一阵“香雨”。恰巧这时,灵隐寺的德明和尚正在积善厨中烧栗子粥,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香花正好落在粥锅里。第二天清晨,众僧吃了这种栗子粥,都说特别好吃。德明师父便把散落在寺院中的桂子拾起来,种在对面的山坡上,第二年中秋节桂树开花了,这座山就被称作“月桂峰”。后来种桂树的人越来越多,西湖四周和杭州街巷庭院里都有。所以每到中秋时节杭州城里就满城飘香。再后来桂花栗子粥经不断改进,配以西湖藕粉,色泽红、绿、黄、白相映,栗片脆嫩藕羹稠浓,多种花香,甜美适口,便成了中秋节杭州的一款名菜,取名为“桂花鲜栗羹”。
原料:鲜栗子肉100克、干藕粉25克、蜜饯青梅半颗、糖桂花(用糖腌制)1.5克、玫瑰花2瓣、白糖150克。
制作方法:鲜栗肉洗净后切成薄片。炒锅置旺火上,放入清水400克,烧沸,倒入栗子肉和白糖再沸时,撇去浮沫。用小火烩煮,另将干藕粉用水25克调匀,均匀地倒入锅内,调成羹状时出锅,盛入汤盆碗内。把青梅切成薄片放在羹上面,再撒上糖桂花和玫瑰花瓣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