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传承与变化的60年

2011-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5期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的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社会经济与祖国一同进入高速发展期。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道到青藏铁路,再到正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延长线(拉萨-日喀则);从没有机场到拉萨贡嘎机场,再到近年林芝米林、阿里昆莎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胜利贯通,结束了墨脱县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QXDnqsde1RbMlf8y2iAtYh9UXLXPjHMVxe1VE0K61mM=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结束了西藏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十一五”时期,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4zEomDn2L603ZgAzhR0sdngrunxNIlAtp8gtaiacOXw=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达500多亿元。2010年,西藏接待游客6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9.3亿元。
  自2006年起,西藏开始实施安居工程。截至2010年底,安居工程覆盖全区27万多户、140万农牧民,完成投资170亿元。全区73个县(市、区)已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涉及农业人口221万。
  2010年,西藏对农牧民子女实行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用品)的经费提高到平均每生每学年1800元。2011年,西藏将进一步对农牧民子女的学前和高中教育实行“三包”政策,人均经费提高到2000元。
  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纪念日。本刊记者走进西藏,走访了几个普通的家庭,倾听他们诉说这60年来,西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邀请了一些西藏建设和发展的亲历者或见证人,讲述他们与西藏的故事。
  值得欣喜的是,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藏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没有丢失,而且得到了更好地传承,这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保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周炜认为,保护藏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让老百姓参与其中的“活保护”才更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