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胸怀国防全局
2011-12-29宋海航
人民论坛 2011年18期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既要走富国之路,也要走强军之路;不仅要抓好经济建设,抓国防建设也是份内职责;不仅要具备领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也要具备厚实的国防理论和强烈的国防观念,否则就难以履行好领导职责,必须及时补上这一课
当今,天下并不太平。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的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矛盾不时显现,局部战争、民族矛盾和地区热点从未间断,一些国家因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矛盾引发的动荡此起彼伏。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我国有辽阔的国土和海域,邻国数目世界最多,拥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领海或专属经济区相邻。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面临的挑战更趋多元和复杂。从周边安全环境看,我们与一些邻国在陆地边界、岛屿归属和海洋权益方面还存在纷争,其中包括东海、钓鱼岛、琉球群岛、南海、藏南等问题。在这些领土与领海的划界问题上,我们一直倡导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但一些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两岸关系发展还面临不少复杂因素的制约,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台独”、“藏独”、“东突独”等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对国家统一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西方敌对势力打心眼里不愿看到我们崛起,他们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利用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问题增多,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尖锐,渗透和反渗透较量相当复杂。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缺乏直接战争的刺激,加之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少领导干部陶醉于歌舞升平,忘却了曾经的磨难,看不到危机的存在,总觉得战争只会发生在他国,离我们很远。这是非常危险的。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四个危险”,第一个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这其中就包涵了危机意识缺失的问题。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充分认清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的诸多挑战;充分认清领土主权争端、能源资源争执、发展空间竞争以及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重叠交织,对我国家主权、统一和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充分认清强敌插手干预,给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与邻国争端带来的困难和阻力,切实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建设强大的国防,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共同责任。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近年来,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给建设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经历、观念、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有一些领导干部对国防建设的认识存有误区。有的认为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地方主要是抓经济建设,如果投入过多的精力财力,会影响经济发展;有的认为仗一时打不起来,国防建设可以慢慢搞;还有的能力水平有缺项,对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理解不深刻,等等。不少地方和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也常有忽视国防建设需求的现象。比如,抓经济开发,有的不考虑是否会危及军事设施安全,甚至肆意侵占军事用地;抓城市建设,有的不考虑兼建人防设施,甚至以交异地建设费了事;抓机构改革,有的不考虑武装工作需要,甚至随意撤并武装机构、减少专武(民兵)干部;抓社会风尚,有的不考虑浓厚双拥氛围,甚至以种种借口不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是我国富国之策,也是我军强军之道,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要求,是党科学判断新时期国家安全与发展形势后的重大抉择。富国不等于强国,强国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的综合体现,国防是其中重要的标志性力量。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既要走富国之路,也要走强军之路;不仅要抓好经济建设,抓国防建设也是份内职责;不仅要具备领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也要具备厚实的国防理论和强烈的国防观念,否则就难以履行好领导职责,必须及时补上这一课。
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加强国防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把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防教育工作机构要对领导干部国防教育进行科学筹划,并搞好指导和协调。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国防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能力素质考核内容,指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搞好领导干部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学习培训;宣传部门要做好领导干部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培训机构要在领导干部培训中安排国防教育课程。省军区系统和当地驻军及军事院校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为驻地组织领导干部过军事日等国防教育活动选派军事教员,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以及其它条件。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熟悉我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了解国防历史和现代国防科技知识,具备与履行国防职责相适应的理论素养;认真学习国防形势任务,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走向、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祖国统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地所处的军事战略地位及战时担负的主要任务,牢固树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意识;认真学习《国防法》等国防法律法规,认清自身担负的国防职责和义务,始终坚持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制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积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负责或联系武装工作的领导干部,还要学习信息化战争、新军事变革、多样化军事任务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常识,积极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和演练活动,提高参与组织指挥军事行动和支前保障的能力。
要有强烈的作为意识
现在国防建设的大政方针十分清楚,任务目标十分明确,重要的就是把工作抓到位、见实效。
积极谋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对安全的需求值就越大。国防强了,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可以转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主题主线,科学统筹谋划,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系之中,形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机制;科学配置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开发高新产业技术中兼顾国防建设的需求,确保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时固化好的经验做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综合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努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发展。
积极支持和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自古道:有备无患、无备有患,备大患小、备小患大。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重,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重,全力支持部队履行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使命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党管武装工作,推动后备力量建设,坚持从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需要出发,科学编兵整训,强化战斗精神,落实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着力提高快速动员集结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积蓄充足的物质、人员、技术、精神等方面的力量,奠定应对战争的必要基础和条件。
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生动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抓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并通过自己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筑起坚如磐石的精神长城;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征兵宣传教育,落实退役士兵优待与安置政策,动员和鼓励适龄青年积极参军报国,着力解决“当兵冷、征兵难”问题;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营造“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良好氛围;主动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广大官兵解除后顾之忧,为部队建设提供更好保障。
责编/杨昀赟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