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民间游戏“厾老老头”的拓展
2011-12-29殷伟东
体育教学 2011年7期
“厾老老头”是吴地儿童游戏之一,“厾”音do,第一声,是个吴地方言。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新型现代游戏层出不穷,对于吴地少年儿童而言,许多吴地民间传统游戏闻所未闻,“厾老老头”这一有趣的传统游戏也濒临失传。怎样吴地游戏“厾老老头”开发利用与拓展尝试,是摆在我们吴地学校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践研究课题。
一、吴地民间游戏“厾老老头”的开发利用
1.原有“厾老老头”的游戏方法
“厾老老头”是吴地就地取材的娱乐游戏,用建筑房子的半块红砖(或青砖)等作为游戏器具。玩耍时,相约2-3人,每人各自挑选二块半砖。用砖头在平整场地上划二条大约相距5-6米的横线,把一块半砖竖在一条横线上作为“目标”;每人站在另一条横线后面,用手拿另一块半砖掷击或抛击都可以,第一个把“目标”撞倒为胜。“厾老老头”这个游戏主要是看谁的眼力准,身体协调性好,掷抛能力强。游戏中,也可以把砖放在胸前、肩上、脸上、头顶,按规定移动几步,然后撞击到目标,以提高难度,增加娱乐性。
图1传统木块活动
2.“厾老老头”游戏的改造
根据小学水平一、二、三标准的不同,发动师生自制木块代替砖头。木块可以涂上各种颜色的漆(红、黄、绿、白、紫等),学生更喜欢。
图2木块组字集合
把游戏名称“厾老老头”尝试改成“掷木块”、“掷准”、“掷远”等名称,做到取其精华,舍弃不好的文化内涵。
二、吴地民间游戏“厾老老头”的拓展
(一)游戏名称:掷准神投手(适合水平一、二、三)
1.游戏目的: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由近到远地进行掷准练习,发展学生的掷准能力及身体灵敏性、协调性。
2.场地器材:空地、木块若干。
3.游戏方法:首先,自由练习,每个学生自己双手各拿一块木块,一块竖立在前面的空地上,用手中的木块掷击竖放在地的木块,击倒为止,掷准距离自定。其次,自找2-3个同学比赛,掷准距离商定(由近到远),逐渐增加难度。最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小组之间进行不同距离的比赛,击倒木块多的组为赢。
4.游戏规则:同学之间比赛、小组之间进行不同距离的比赛,每击倒一块得一分,累计得分多者个人或小组为胜。
5.教学建议:介绍吴地游戏掷准的历史(掷砖头),启发学生把木块放在上肢或下肢的各个部位进行掷准练习,如放在脚背上向前掷准,顶在头上,放在胸上、夹在腋下,夹在颌下,夹在两腿间,放在背上,倒退走等形式走过去掷准等,也可规定走过去的步数再掷准比赛。
图3 掷准神投手
(二)游戏名称:掷远小能手(适合水平一、二、三)
1.游戏目的:能利用木块进行掷远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练习时注意安全。
2.场地器材:空地、木块若干、标志桶若干。
3.游戏方法:全班学生站在课前划好的同心圆上,老师在圆外再划上三个圆形等级线:“真棒”、“不错”、“及格了”,用标志桶醒目标记。同学听老师的信号统一由圆上向圆外发散投木块,统一听信号捡木块,以防危险,比比谁投的木块远。
4.游戏规则:用投垒球的方式向外投木块;听信号统一投木块与捡木块;
5.教学建议:也可全班两列横队散开站立,在投掷线前划四条等级线:用标志桶标上一级、二级、三级、特级小能手,让学生通过掷远距离自评等级能手。或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木块掷远比赛。
图4 掷远小能手
(三)游戏名称:合力筑高楼(适合水平一、二)
1.游戏目的:学生通过垒木块比高游戏,发展奔跑能力及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2.场地器材:空地、木块若干。
3.游戏方法:各小组排成四列体操横队,前后每四人一队。教师发令后,排头学生迅速跑出,在前方15米处的规定范围内放好木块,接着转身跑回击第二名学生的手,第二名同学依次跑出,在规定范围内接着把木块垒高。以此类推,看哪组同学第一个完成练习。
4.游戏规则:中途木块掉地,马上捡起来继续游戏;看哪一个小组筑的高楼既快又好,垒的不倒下,第一个完成比赛为胜。
5.教学建议:在奔跑中,也可用身体不同部位运木块进行比赛,以增加比赛的趣味性。例:用双肘、肩、胸、背、头等身体各部位顶运木块;用身体部位夹住木块进行运送(夹在腋下)等。
图5 合力筑高楼
(四)游戏名称:播种与收割(适合水平一、二)
1.游戏目的:发展奔跑中的灵敏协调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场地器材:空地、木块若干。
3.游戏方法:学生分成八组成纵队,5-6人一组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各组第一位学生顺着自己的跑道,依次将木块捡起(表示抢收),跑回起点,并将木块交给第二位学生后站到排尾,而第二位学生依次将木块放回原来的标志区内(表示抢种),种完后,跑回起点拍第三位同学的手后站到排尾。第三位学生进行抢收……看哪组的最后一位学生抢种后先回到起跑线。
4.游戏规则:要按顺序进行抢收和抢种;完成交接木块或被拍手后才能越过起跑线;抢种时木块必须依次放在每个标志区内,否则应重放;每组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跑道上进行游戏,不得跑到别人的跑道上;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5.教学建议:抢收(抢种)标志点可用呼啦圈、胶圈、纸篓等顶替,或在活动地上用红粉笔画上醒目标志(胶带纸、粘纸也可)。
图6 播种与收割
(五)游戏名称:踏石过河(适合水平一、二)
1.游戏目的:学生的身体可变换成各种姿势进行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
2.场地器材:空地、木块若干。
3.游戏方法:学生分成四组,在一定的距离内,以木块为石,第一次两个木块拼起来算一块石头,脚只能踏在木块上才能前进过“河”,学生要连续过十块石头,才能到“河”的终点,快者为胜。第二次可以加大游戏难度,用一个木块当石头,并且拉大木块间的距离,看哪一队先完成。第三次可以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过“河”,一个帮助放石头,体现了合作精神。
4.游戏规则:过河时必须每一步都要踩在“石头”上;在过河途中如跌落河里必须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5.教学建议:每次游戏方法都要有变化,符合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厚,练习积极性高涨。
图7 踏石过河
(六)游戏名称:角力推手 (适合水平一、二)
1.游戏目的:学生在推手游戏中能斗智斗勇,用推、拉、抓、晃、拨等方法战胜对手。
2.场地器材:空地、木块若干。
3.游戏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双脚各站在一块木块上。老师发令后,两手放于胸前与对方进行互推,可用假动作蒙蔽对方,使对方失去重心,单脚或双脚落下木块,游戏结束。
4.游戏规则:游戏时双方只能用手掌碰对方手掌,不接触身体其它部位,脚不得离开木块;对方的任何一只脚落下木块为输。
5.教学建议:也可游戏时双方单腿站立互推,以增加比赛的难度。
图8角力推手
(七)游戏名称:抢站岗位 (适合水平一、二)
1.游戏目的:发展应变能力,提高灵敏性。
2.场地器材:空地、圆圈、木块若干。
3.游戏方法:全班同学成一路纵队站在大圆圈外面,木块均匀分散在圆圈内,木块数量少于班级人数。听到教师发出“走”的口令时,学生沿圆圈走动。再听到教师喊“停”时,学生马上进入圆圈内快速地抢占木块,站在上面,抢不到的学生为全班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继续进行。
4.游戏规则:听到教师发出的口令,才能进入圆圈内快速地抢占木块,不提前;谁先碰到木块谁先抢站,不推挤。
5.教学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变更游戏方法,采用奔跑、跳跃等方式。发口令的可以不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担任。
图9 抢站岗位
除以上游戏外,我们还可以用木块做障碍物,发展学生曲线跑的能力;用木块做标志物,发展学生直线跑的能力;用木块叠加高或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有跳上跳下、单脚跳比快、双脚跳跳圈;用木块做器械操,做操时随口令相互敲击,有节奏地发出声音,增加趣味性,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让低年级学生手持不同颜色的木块,标上号码,快速排队等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