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1-12-29孙英俊郭雅斌
体育教学 2011年7期
目前随着水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喝桶装矿泉水的人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桶装水桶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价值很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大大缩减了教学成本。现将运用及体会交流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桶装水桶的介绍
目前桶装矿泉水的桶规格基本是统一的,见图1。
图1
二、水桶的利用策略
1.标志物
标志物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用到,那么利用这个水桶做标志物的好处主要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以提高参与度。例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见图2)做障碍标志物,也可以做足球门的标志物。
图2
2.游戏利用
游戏是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时较多采用的手段,有器材设置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笔者曾做过实验,语言类游戏和器材类游戏对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的效果悬殊。因此,教师要多利用器材进行游戏的组织和开展。
2.1运桶接力
【比赛方法】如图3所示,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比赛开始信号发出后每组第一名同学迅速跑至水桶区,抱起水桶再跑到标志物后转身跑回取水桶区并将水桶放好,最后跑回起点双手击下一名队员完成任务。下一名队员动作同第一名同学,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完成整个比赛。
【比赛规则】所有队员每人只能进行一次运桶,比赛以运桶多少来判定比赛名次。
【比赛器材】水桶14只。
【应用建议】比赛时可以限制每次运桶的数量。
图3
2.2我建金字塔
【比赛方法】如图4所示,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比赛开始信号发出后每组第一名同学迅速跑至采料区(水桶堆放区),取出一只水桶跑至建筑区进行搭建,成功搭建后跑回起点与下一名队员击掌后,下一名队员接力出发。
图4
【比赛规则】队员到取料区完成一定的小任务(10个俯卧撑或10次蹲跳)才能获取建筑材料(水桶);搭建时要将材料放稳,出现倒坍要恢复原样方能进行下一环节比赛;按各队搭建的套数多少判定名次。
【比赛器材】水桶16只。
【应用建议】比赛也可以正立水桶以降低难度。
2.3滚木雷石
【比赛方法】如图3所示,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比赛开始信号发出后每组第一名同学依次快速穿越埋伏区(滚木雷石)至返回线后再次穿越埋伏区至起点。
【比赛规则】在穿越埋伏区过程2次碰到滚木就要进入锻炼区(30个俯卧撑或30次蹲跳等),比赛以全队用时多少判定名次。1人碰到全队时间上加上10秒(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赛器材】水桶4只。
【应用建议】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设置滚木数量和罚则。
图5
2.4挑担比快
【比赛方法】如图6所示,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比赛开始信号发出后每组第一名挑起水桶迅速跑至对面折返点后跑回至起点交给下一名队员继续比赛。
图6
【比赛规则】跑动过程中同不能脱落,若脱落需就地还原并做5个俯卧撑后才能继续比赛。
【比赛器材】水桶8只。
【应用建议】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设跑动距离和相应规则。
2.5保护生命之水
【设计意图】进行保护水资源德育教育,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提高身体协调性。
【比赛方法】游戏开始参赛者跑到水库将水倒入水桶内后,迅速地运回安全区域(见图7)。
【比赛器材】矿泉水桶4只,大水桶1只(装满水)、小矿泉水瓶若干(容量相等)。
【比赛组织】班级分成相等的四组,每组1只矿泉水桶。
图7
【比赛规则】:
(1)组内队员每人只能1次1只水桶,装1小矿泉水瓶的水。
(2)前面队员到达交换区后,将水倒入小矿泉水瓶中后,下一个组员方可出发。
(3)比赛结束后,规定时间内按运水量的多少进行评定名次。
【比赛建议】:
(1)游戏前要进行背景的引导和设置,也可以增加音乐(雷雨声、冰雹声等),这样效果更好。
(2)游戏中也可以在途中设置障碍,增加难度与趣味性。
其实利用水桶开展游戏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保龄球游戏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3.体育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1)标枪手臂鞭打和压腕练习
在训练标枪时学生总是对鞭打和压腕的动作体验不够,为此,笔者利用了空的水桶进行体验练习。由于水桶自身总量使学生的手臂有压迫感,且在完成鞭打时桶向下又给手腕造成一个向下的惯性使手腕被迫压腕。练习时可在完成原地桶不离手的基础上移动加速桶抛出练习,且根据学生的力量大小向桶内加一定量的水(见图8、9)。
(2)手臂力量练习
图10
如图10所示,学生马步站好双手侧平举每只手抓取一只水桶并做从上而下的动作练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和改变练习次数。
(3)下肢力量练习
图11
如图所示,学生将桶放至头后两背阔肌上进行深蹲或半蹲等腿部练习,也可以进行走与蹲的练习。重量可以通过水的多少进行控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