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下的话语特征
2011-12-29潘兰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期
摘要: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从现代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入手,从特殊的需求理论出发来界定社会。从这一需求出发,消费者不再仅仅是为物质需要而购买,更为一种消费情感需要而购买,而作为这一特殊需求的展示平台——电视媒介,深深地烙上了消费时代印记。文章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的理论出发,分析了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中的特殊双重身份,并探讨了其在这一双重身份下的话语表达及特征。
关键词:《消费社会》;电视媒介;双重身份;话语空间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社会财富得到空前增加,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消费价值被突显出来,即“消费主义”。“消费主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得消费过旺而生产不足,它是在生产与再生产不断发展,新的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人们不再为了基础物质需求而消费,而是为了一种心理暗示,当代社会可以恰如其分地被称为“消费社会”,消费社会不仅满足物质需求,而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物欲需求,“为消费而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活动。而“电视视觉化的传播方式、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喋喋不休’的表达方式,使得电视在向社会传播者消费‘福音’的同时,也为商品宣传和有效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形成消费话语系统,它将社会、观众(也是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置身于消费社会的电视产业话语空间相比以往传统媒介,有了新的发展和特点。
一、电视在消费话语空间下的双重属性
在消费社会中,物的丰盛使得生产过剩,人们已由以生产为中心转为以消费为中心。生产者利用电视媒介展示其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消费者进行购买,消费者的物欲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而电视媒介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被渲染或被展示了世界性的产品,成为“消费社会”大量物品的展示最佳平台。这不仅刺激消费者购买,也刺激了生产者不断进行生产与再生产,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于是又增加了消费社会物的总量,刺激又一轮新的消费观众诞生,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发展。于是可见“电视是消费社会的有力‘布道者’,消费社会也会对电视传播的内容产生制约和影响,从而表现出消费文化的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电视在消费社会的话语空间下表现出双重性质。一方面,消费社会为电视这一媒介创造了无比丰富的传播内容,也即产品;另一方面,电视媒介文化的传播又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发展。
二、电视观众的身份改变,既为观众也为消费者
在商品盛行的时代,“商品崇拜、消费崇拜成为消费社会的伦理和意识形态,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它表现为对需求、享乐的追求”。电视观众不再是以从电视获取信息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一种享受。人们“消费”新闻节目,从新闻节目中获取时尚、品牌信息,并加以模仿;人们“消费”广告,从广告中获得情感消费。于是随处可见的“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罐头食品、服装、食品和烹饪材料,可视为丰盛的基本风景和几何区”。电视媒介为我们勾勒出“美好”生活,向往和模仿着,并付诸于行动。由此可见,在消费社会中,“原来的商品(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牛仔裤)变成了一个文本,一种具有潜在意义和快感的话语结构。”这种话语结构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消费主义文化,观众认可电视文化中传达的消费主义信息,并让自己成为一名“为自己”而消费的群体,电视观众的身份发生改变。
三、电视娱乐性功能突显,媚俗化趋势严重
电视栏目从不缺乏娱乐性,但在消费社会中,其娱乐功能尤为突显。“消费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娱乐文化,游戏、互动与体验成为娱乐话语中最常见的‘语态’”,无论是严肃的新闻类节目,还是如今蓬勃发展的娱乐节目,都极大地突显了其娱乐功能。例如,新闻类节目一改以往严肃的面孔,出现“说新闻”、“故事新闻”等类型,语言也更加生活化,贴近百姓生活;而娱乐类节目发展至今俨然成为一种“大众狂欢”的盛宴。在“市场经济下,媒介是作为一种文化消费而存在的。……看来与大众一起娱乐狂欢,轻松消费是电视文化的一大功能。”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为观众带来了愉快的轻松的消费体验。
但是随着商品化和社会化得发展,电视观众的需求变得快节奏,轻松感和娱乐快感增强。曾有学者指出:“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文化,而当今消费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中国电视节目正充分发掘具有快感意义的资源。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生理欲望成为他们选择素材的直接依据。”这也直接导致了大众传媒媚俗化的倾向,在许多电视节目中过分迁就迎合受众,以作态取悦受众,在“各类新闻节目中伪善煽情都用种种灾难符号(死亡、凶杀、强暴)”来获取受众的感观刺激,不仅电视节目缺乏可信度,这种过分强调的视觉刺激也是当代文明的一种腐蚀。避免过分媚俗化,提高电视节目的文化层次,是电视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电视作为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环节,通过电视新闻、广告等将消费主义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享受电视带来的消费快感时,也接受了消费社会中产生的腐蚀性文化。我们电视观众有时需要带有思考性的欣赏电视节目,做一个有思想的电视观众,更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包鹏程.电视的言说——电视表达的文化阐释[M].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