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2011-12-29杨鑫刚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造成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社会、高校和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
随着国家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家教育体制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市场化。同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女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资料统计表明,理工科女大学生比她们同龄的文科、财经、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理工科男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沉重的就业压力。其中有社会、经济、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分析研究,探寻解决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突破口,以求促进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一、目前高校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失灵的不利影响
我国宪法虽然明确规定男女平等,赋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义务和地位,但是有关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笼统,缺乏相应的具体配套措施。例如,缺乏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和处罚规则等。同时,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企业需要承担女性员工的生育成本和劳动保护的责任,提高了女性员工的雇佣成本。另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的日益明显,这些都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可能。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现实社会的传统职业定向中,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学习数理、工程、航空航天、生物、电信等理工科专业明显落后于男性,不易取得成就,适合她们学习的是文科类专业。这种传统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大学生。理工科女大学生选择和学习了人们普遍认为不适合女性的理工科专业,因此她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她们顺利就业。
(三)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规定
“只要男生”、“男生优先录用”,恐怕是理工科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碰壁语”。用人单位大多的解释是由于我们的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不适合女性等。用人者主观上似乎是出于爱护和保护妇女,事实上是潜意识里对女性的偏见,以及对雇佣成本的考虑。我国是长期实行单位福利制度的国家,《劳动法》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不得少于90天的产假,而且工资照发,哺乳期不得从事有碍于母婴健康的工作(含加班加点)。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雇员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以及岗位空缺填补成本。因此,经济利益是用人单位拒用女性的直接原因。有些用人单位虽然在选用毕业生时没有性别歧视,却对女性增加了不合理的规定,如对女性容貌的挑剔性要求等。这些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规定无疑成为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二、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思想上的误区
与20多年前充满豪气、“巾帼不让须眉”的“铁姑娘”不同,今天的许多理工科女大学生担心的不是自己学业、能力上不如男生,而是害怕被人认为“没有女人味”。一些理工科女大学生怕被认为“不懂生活”而不愿在学习上花费过多时间,怕失去“女性魅力”而不愿与男生竞争。一些理工科女大学生更是自认为在理工科领域女不如男,从而导致个体心理上产生弱者心态,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意识,追求事业成功的动力不足。更有些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潜意识中仍旧默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落后观念,渴望小鸟依人的无忧无虑和相夫教子的终极梦想。这些思想上的误区严重阻碍了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观能动性。
(二)综合竞争力的缺乏
理工科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理工科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我国心理学者曾对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男女大学生尽管在智力的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领域各有优势与不足,女性感知敏锐,记忆准确,思维形象,但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不及男生。在学习中女生往往听课认真、细心,善于记忆,在以教师讲授为线索、以书本为命题范围的考试中,女生的总成绩大都优于男生。但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女大学生大都只看重学习成绩,忽视了书本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她们往往对时事政治、社团活动、人际交往的关注不够,协作意识淡漠。这与用人单位“注重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的招聘原则相去甚远,严重限制了她们顺利就业。
三、促进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一是健全国家政策立法,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为女性毕业生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生育成本社会化,降低单位招收女大学生的成本;三是试行弹性就业政策,即适应经济环境和劳动者需求的就业政策,这将激励用人单位录用女大学生。
(二)社会(用人单位)方面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用人单位要认清人才的潜在价值,要正确看待男女大学生身上的差异。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接收男女毕业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以使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高校方面
1、面向社会办学,深化教育改革。高校应以社会和市场需要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有针对性的人才。
2、通过积极的教育活动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别观,增强她们的独立自强的意识。同时,高校还应当及时引导她们把自信具体到一定的积极人生目标上。
3、努力为理工科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注重她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培养她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为女生开设一些特设课程,根据女性特长,培养她们独特的能力,这样可以拓宽她们未来就业的渠道。
4、加强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良好就业人格的培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及时掌握女性人才的需求量,建立理工科女大学生人才库,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推荐工作,拓宽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实现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方面
1、彻底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发挥就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主体意识,发挥自身优势,不要被人们的偏见观念所影响。理工科女大学生要根据自己就读学校的声望、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本人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合理设定就业期望,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需要,积极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理工科女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细心、耐心,能够忍受和做好很多繁琐的、重复性工作,工作稳定性强、往往比男员工更能沉得下心的优势,改变人们对女性的偏见。另外,基于理工科专业的特点,理工科女大学生要注重自己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
总之,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关心理工科女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帮助她们走出择业困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更好发展,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她们自身的努力之下,理工科女大学生必定能够战胜困难,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这个社会的优秀女性。
参考文献:
1、陈开梅.谈女大学生就业应具有的素质[J].思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