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12-29郭毓东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针对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大得益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高增长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融入国际化经营潮流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本身也受益菲浅,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小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克服重重障碍,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数量多、比重大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类中小企业800多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额的99%。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提供了近一半的财税收入,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显著的。
  (二)技术装备率低
  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巨大化。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一次性投资量较小,进入的限制条件较少,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技术装备率低,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多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在我国,中小企业既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多为国家投资兴建;也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多为私人投资兴建;而是既有国家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也有大量属于劳动人民集体所有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
  (四)组织程度差
  由于规模小,多数中小企业组织仍处于原始状态,职能、阶层都处在一种不发达阶段。比起组织职能来,个人处于中心地位,因而专业人才使用、参谋职能等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手段的采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五)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素质较低,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服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外向型中小企业,也因为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资金短缺,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其技术进步缓慢,这也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产品档次低,从而很难挤进国际市场。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国际经营的起步阶段,存在种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短缺
  现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走向世界,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恰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年我国国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很多出国留学的人一去不复返,虽然近些年有所回流,但是人才流失的现象仍在继续,不仅表现在外流上,还表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流失。
  (二)技术开发能力低下
  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普遍低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是不足,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限制,使他们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从事附加值比较低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高薪技术企业,多数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偏少,国内有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投入。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人才缺乏,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低,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资金融通困难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的“瓶颈”:一方面,银行贷款的门槛高,对贷款申请人苛刻条件多,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作为直接融资渠道的证券市场不健全,直接融资体制欠缺,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限制和约束仍较多,加上缺乏完备的融资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风险。
  (四)管理水平低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产权结构不够明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对境外子企业管理机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企业放任自流,导致境外企业的管理失控;还有一些企业,母公司的权利过于集中,用国内的管理机制管理境外子企业,严重束缚了境外子企业,甚至因此忽略了别国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上的国际惯例,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来,使之丧失了许多商机,严重影响了境外子企业的发展。
  (五)信息渠道不畅通,缺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进出口贸易信息渠道不畅通,是影响中小企业有效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一方面,缺少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信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组织间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小企业难以低成本地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相关市场信息和外贸政策信息;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靠传统的手段在开展进出口业务,还没有也不会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贸易交往,进出口业务的开展有很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很难主动寻找和建立稳定的进出口贸易渠道。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一)企业自身的努力
  中小企业要想走出困境,获得发展,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吸引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采取差异化经营战略是必由之路。
  1、转变经营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变化及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市场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不同的消费者由于其性格、爱好、环境、观念的差异,表现为市场需求的不同,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转变经营观念,以动态的观点来分析市场和研究市场,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及经营方式等要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2、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使得人才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管理工作中,要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形成“成才、用才、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科学机制。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最需要的是一批熟悉国际经营的人才。为此,中小企业首先应开发和完善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通过对在职人员进行跨国经营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际经营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聘请有经验的外经贸人才,甚至招聘国外的专业人才来为企业服务。另外,在培养和引进人才后,要营造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人才能长期稳定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加强技术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中小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应以现有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为基础,进行产品线的技术提升、技术改造和创新;同时应整合现有的资源,加强技术人员的引进和资金的投入,形成一支产品技术创新的研发团队;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以创新为目标,以合作为手段,以资源互补为内容,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4、提高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国际化经营成败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努力进取,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晰产权结构,改进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观念要不断更新,要在企业管理层中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二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企业中会有不同的矛盾和问题,中小企业管理必须坚持管理方法、手段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三是要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中小企业最具有决定性的核心能力的建设上,提高企业在某一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主要采用家族治理模式,虽然这种治理模式的代理成本比较低,但在决策和选拔人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法人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5、采取差异化的战略规避风险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要依据企业的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客观评价,既要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又要考虑对各东道国经济环境差异的适应性。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的战略,因而采用差异化战略是明智之举。通过挖掘其他产品的不足,填补缺陷,提升其使用价值,从而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是开发空白市场,挖掘别人忽视的市场空间,生产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将自己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使企业获得溢价。
  (二)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有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优异,但是很大一部分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其生存和发展都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充满活力,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以下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1、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中小企业数目多,这个企业群体的信贷程度相对不高,但对于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应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建立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政府财力为支撑,以专业担保机构为运作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信贷信用担保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引导和规划社会资金流向;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分散贷款风险。
  2、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
  知识经济到来的一个明显标志是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而不是资本,这一经济时代带来的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个人潜能的发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层次的研究与开发,无论在人力还是资金上都严重投入不足。ckLRTv+HN7IrKZQ/lQmSKL3yzaF2IfjJxg2kIPK0LFU=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创办早期,就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进入开发阶段,资金更是紧张。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在技术上和市场上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对其投资风险较高,这类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需要“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在美国有90%的高科技企业是按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起来的。因此,政府应制定诸如政府辅助培训、税收减免优惠和信用担保之类的鼓励政策,以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管理素质比较差,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企业诊断、商贸洽谈、信息服务和人员培训等业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例如,日本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是中小企业的综合指导所,由各都道府县和大城市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出资建立指导所,根据企业提出的申请,派专家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等进行诊断,并指导其方案的实施,专家诊断和指导费用由政府负担,这种方式,政府的财政负担比较重;而加拿大的工业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发展中心,则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以补充其经营开支。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服务机构可以采取政府资助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刘仓.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研究[J].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