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2011-12-29张丽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期
摘要: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21世纪食品发展的主流。黑龙江省是全国绿色食品开发起步早、发展较快的省份。目前,黑龙江绿色食品正以良好的态势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有效解决,以促进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关键词:黑龙江;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民以食为天”,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吃的方面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仅仅是追求温饱到越来越多的人关心食品的安全性。绿色食品因其安全、营养、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绿色食品已成为21世纪食品发展的主流。由于发展绿色食品意义重大、前景广阔,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多年来一直积极发展绿色食品。
一、黑龙江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的二十年里,中国不仅建立并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黑龙江省顺应时代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率先开发绿色食品,并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绿色食品,提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十多年来,黑龙江绿色食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较快的势头迅速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凭借其土地肥沃、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已成为我国的绿色食品大省。
2009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5760万亩,绿色食品产量达2920万吨,实现总产值717亿元,绿色食品产业经济总量、种植面积、质量安全水平等六项指标居全国之首。全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完成加工总量1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8.8%。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自大森林、源于黑土地的绿色食品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上的38个国家。
虽然黑龙江绿色食品的发展有着强劲的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生产规模小,品牌杂,知名品牌少,竞争力弱;经营销售方式落后;高端产品比重偏低;优质却难优价;市场假冒绿色食品的现象比较多等诸多问题也都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将黑龙江省由绿色食品生产大省打造成全国绿色食品强省,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战略升级。
二、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升级途径
(一)扩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生态建设
若要实现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提档升级,需要在不断扩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同时,继续坚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应多建设具有特色及优势的各类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尤其是乳业、米业、大豆、山特产品等高起点、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基地。另一方面要在粮食质量安全上提档升级。这需要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生态建设。其中,土壤生态建设是首要工作,尽量采取生态优化的农业防治技术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严格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施用。另外,还要完善基地环境建设,包括生物多样性建设、护田林网建设,注意对综合水土流失治理,可以在基地周围设立防污缓冲带,确保无污染侵入。同时,还要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防止绿色食品的二次污染,坚决不能因为一时忽视监管而毁掉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
(二)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绿色食品的附加值与科技含量
目前,山东、江苏、辽宁和湖北等省绿色食品发展势头强劲,黑龙江省的先发优势逐渐削弱。面对严峻的形势,黑龙江省的农产品要想在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注重开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精深加工的系列AA级绿色食品,实现绿色食品的战略性升级,尽快与国际接轨,彻底改变人们印象中的黑龙江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的“傻大憨粗”的低水平形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一是企业在加大创新投入的同时可借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人才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建立农业、林业、畜牧业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建立技术创新的人才培训体系,快速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整体素质,特别注重对农户培训与技术指导,使其提高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同时,科研院所与高校可以以农户为依托,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农户从科研院所与高校那里学到相关绿色食品种植与经营知识。三是建立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区,进一步带动科技进步。
(三)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绿色食品知名品牌
龙头企业是提升绿色食品产业档次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包括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等多种形式。黑龙江绿色食品加工与流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包括完达山乳业集团、黑龙江乳业集团、北大荒麦业、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等一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帅亿集团、金秋集团、乌苏里江集团等绿色食品流通企业。继续组建一批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对选定的企业采取各方面的政策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可以建立“农户+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加强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
21世纪已进入“品牌竞天下”的时代,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必须打造优势品牌,保护和培养著名品牌,推进名牌战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首先要进行品牌的整合,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地域相近、生产条件和特征相似、产品大体属于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牌之间的融合、兼并与重组等,形成名称统一、实力较强、知名度较大的品牌。其次要积极推进“一品一牌”,“多品一牌”,增强品牌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发挥完达山、北大荒、北奇神等品牌优势,辐射带动其他品牌提档升级,打造更多地诸如五常大米、九三油脂的区域标志性品牌,努力使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同。
(四)做好绿色食品营销工作,实现优质优价
绿色食品营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一是企业要做好绿色食品的市场定位、目标消费群的确定、做宣传的时机、方式,媒体的选择,甚至产品上市的时间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绿山川绿色实业有限公司为了给产品找到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在产品问世前半年就开始作市场调查,根据目标消费人群的特点来设计包装产品,之后又投资15万元印制绿色食品手册,从培养绿色消费理念的角度为自己的产品销售做铺垫。当产品上市时,他们把饺子卖到每公斤20多元仍供不应求。二是加快培育和建立一批绿色食品专营市场,拓宽绿色食品销售领域。可以在大中城市建立绿色食品批发市场、连锁商店、专柜或专营店,对于一些易腐烂变质或易丧失鲜活性的蔬菜、水果等绿色食品可采取直销的方式。三是加大组织经贸展销力度,扩大黑龙江绿色食品的影响力。要引导企业积极参加诸如哈洽会等国内外大型展销会,为企业和商家搭建好产销平台。四是做好绿色食品的国际营销工作。目前,绿色食品的国际市场门槛越来越高,企业必须熟悉国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要求,熟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提高黑龙江绿色食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五是加大互联网及媒体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要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网站,让黑龙江绿色食品风靡海内外,叫响安全、优质、营养品牌。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强化政府监督机制
第一,政府要对发展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大力支持,提供技术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第二,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引导农民生产绿色食品,要让农民认识到化学农业和“黑色农业”已是落后的农业,未来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二是引导企业向加工绿色食品转变,使企业认识到绿色食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三是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活动,扩大绿色食品的影响,让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绿色消费,共同推动绿色食品业的发展。
第三,政府要强化政府监督机制,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市场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绿色食品市场,做好绿色食品的抽检工作,同时,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联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对绿色食品市场进行检查,防止市场上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伤害了消费者,最终影响绿色食品企业的发展。
第四,政府要尽快完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使其尽快与国际接轨,打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为黑龙江绿色食品出口打通道路。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