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频率不能和恩爱画等号
2011-12-29曹成龙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1年15期
故事讲述
西蓉,42岁,婚龄17年
结婚以来,丈夫对我一直不错,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女人。可近一年来,我突然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房事频率下降,让我有一种挫败感。原本我宽慰自己——岁数大了,夫妻们可能都这样吧。然而,前几天几个同龄主妇聚会时,大家七嘴八舌地扯到私密话题。我惊讶地发现她们的性爱频率,要比我和我老公高得多。为此,我心里开始纠结:难道我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了?还是他在外面有别的女人了?对于婚姻的质量,我都忍不住质疑了。
性爱频率不代表爱情质量
女性天生爱比较,比姿色、比服装、比胖瘦甚至比性爱频率。对于女性来讲,注重与伴侣的性爱频率,不仅源于生理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以此来衡量与对方的亲密关系,自己对对方的吸引程度,对方对自己的爱意。所以,当频率降低之后,相比较生理需求,更令她们沮丧的是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怀疑对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爱自己了。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性爱频率越高越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性爱频率是以“合拍”为最佳的。就像吃饭一样,夫妻俩的口味越相近越好。
●如果情侣之间的性欲非常合拍,双方都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对方的需要,这是最好的组合。
●如果一方的要求过高,使得另一方感到精疲力竭而压力重重,或者一方的欲望过于低下,使得另一方总是得不到满足,都是不匹配的。
只有当双方的频率较为一致,且每一次性爱的质量都相对较高时,才最有利于增进双方情感。
人和人并不相同,性爱频率受生理、心理、环境、压力、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一味地拿性爱频率来衡量两人的感情,显然是片面的。性爱频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双方的性需求,而并非标志着高水平的爱情。当然,如果对方愿意配合你的性爱频率,也能反映他对你的爱恋。
女性不妨勇敢一点
那么,是不是女性付出少一点,男性要求多一点,性生活就和谐了呢?答案只能是:不见得!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性生活的频率,以发生后第二天双方均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如果第二天出现头沉腰酸、心跳气短或食欲不振等情况,说明性生活过于频繁,要及时调整。
通常我们觉得在性行为过程中,采取主动的男性是比较累的。虽然男人常把“一晚上能来N次”挂在嘴边,并暗自较劲,以至于某些声称能“梅开二度”的男性保健品备受青睐,但到头来是否真的风光只有自己知道。既然男人的生理机能注定了在射精后20~30分钟有个不应期,就应该好好珍惜这个让性系统喘息和恢复的合理“假期”。此时,强行加大性刺激、超负荷工作、盲目追求次数是有害的。
正确的做法是,女人们应该再勇敢、再任“性”一点;男人们则需要留些余地,保障“细水长流”。
两全其美法:设定日程表
关于性生活最合理的频率,曾经有过一种“年龄取整”的算法:“几”十岁的人,就用这个“几”乘以9,得出的两位数字中,十位数字代表“周”数,个位数字代表极限的“次”数。如30岁之前,3×9=27,就是说在2周内进行7次性生活比较合理。40岁的话,4×9=36,性生活的频率控制在3周6次比较好(即1周2次)。依此类推,如果你在70岁仍有此心力,半个月一次也就够了。
而根据生物学的佐证,伴随着某种化学元素的兴衰,充满激情的爱只能维持100天。新婚蜜月,夫妻双方性欲强烈,难分难舍。新婚之后,为了家庭事业疲于奔波,如何保质保量地开展“性”生活呢?我们不妨为爱设定一个日程表。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做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纯粹顺其自然,你会发现也许一个月、两个月都没有一次性生活。所以,性爱有时也需要主动出击,计划一次完美性爱,准备一场浪漫约会,一起看一场电影,看完后手牵着手回家,或者放一曲两人都喜欢的音乐,在乐曲中深情相拥……或者,把日子定在两人都不是很忙的星期四。周末当然不能错过,暂时把工作和生活琐事抛到脑后,也不用担心第二天早起。
当然,不必每次都策划得如此精细。遇到一个彼此都觉得状态不错的早晨,抓紧时间来一次“快餐”吧。如果昨晚睡得不错,经过一夜的休息,体力得到了恢复,精力旺盛,此时人体内肾上腺荷尔蒙的浓度也较高,男性通常会有性冲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时刻。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