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是人非也美丽

2011-12-29苏光锦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1年1期

  自古以来,“物是人非”一词总给人一种世事匆匆的惶惶之感。而于我,“物是人非”却代表着一种神秘、一种美丽,拨撩着我的想象。我总愿凭着那一点点残存的“物”,迫寻曾经的“人”。心中总是对北京的故宫充满向往,原因之一便是想看看千古一帝——康熙的“家”是怎样的一派威严模样。康熙,这位大清甚至中国古代史上都绕不开的帝王,用他的文治武功、雄韬伟略与紫禁城相互成就,成就彼此的尊崇。
  清军刚入关不久的天下何其动荡,康熙弱冠之年擒鳌拜,御驾亲征噶尔丹,平三藩,收台湾,定国界……他用自己的努力将动乱改写为安定。我想象自己身处故宫之中,暗自揣度着庭院深深中的宫廷禁忌。想那康熙末年的二废太子,那些风起云涌的九龙夺嫡,想那畅春园的殡天之谜。这些都曾真实地发生在三百年前的天空之下,而如今,它们已同过眼云烟,物是人非。庄严肃穆的故宫早已人去楼空,东五所再也不见皇子们意气风发的身影,而康熙的灵魂不知是否还徘徊在泱泱华夏的上空。然而,这样的物是人非却能够留给我想象的空间,将我与真实拉开一段足够产生美的距离。
  想要感受一个朝代,较于史书与戏说,我想大多数的普通人会倾向于后者。的确,当我们靠近真实的历史时,会产生一种恐惧,恐惧皇家的无情迫害,恐惧政治倾轧的残酷。就如同一本残缺的《红楼梦》才能留给世人如此多的美好一样,若刻意追求真正的历史,那便使历史不再美丽。历史不允许我们假设,但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编织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故事,人物、情节、结局由心而定。谁可以剥夺这样一份追求美丽的权利呢?
  在西方,也有一位太阳般耀眼的帝王,他身前身后的物是人非也是那么的美丽。他就是曾经的埃及之王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曾在这位太阳神之子的带领下进入最繁盛时代。而他身后的埃及,却经历了战乱、奴役、分裂,不复曾经。他自己,也只剩一具干尸被供于神庙之中任人指点。作为一位政绩卓越的帝王,他最被人称道的是与王后尼菲塔丽的爱情,刻在神庙上的“当你轻轻地走过我身边时。已带走了我的心”的缱绻流传千年,成为一份经历波折也不会灰飞烟灭的美丽。这才是真正的誓言,是一句令当下早已被利益冲淡的感情相形见绌的誓言。一次物是人非,却可留下令人感念的爱情,已足够美丽。
  物是人非,鸭绿江依旧波涛滚滚奔流人海,可曾经渡过江水,赴朝作战,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的战士早已不在,但那“最可爱的人”却用勇气、意志给我们树立了美丽的丰碑。
  物是人非,《安妮日记》仍在流传着,感动着,可它的作者早已丧命于邪恶的纳粹集中营。从编织文章的质朴文字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二战”的紧张气氛。安妮是受害者,但她依旧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用善良的眼光打量世界,用独属于孩子的稚嫩话语表达对和平的深深渴望。她从未想侵犯,记恨任何人,她在与丑陋的对比中绽放出人性的美丽。
  物是人非,曾为我国物理科学、“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三钱”相继去世了,我国物理学天空因三颗巨星的消逝顿时黯淡了不少。我曾从照片中领略三老慈祥的面容,更有耳闻三老不不慕名利,淡泊克己的事迹。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却早已过了追名逐利的青涩年纪。他们一生清贫,将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却无怨无悔。这样的美丽需要我们学习与传承。
  物是人非,道出了曾经的不复存在,但恰恰因为这份不在,使“曾经”更为珍贵。鲜花凋零后会有人寻觅那一缕芳香,大海消亡后会有人怀念那一片蔚蓝。因为可以想象,因为可以能够寻觅,因为值得怀念,物是人非,也就变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