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A卷评析
2011-12-29王向阳路文超窦树东王中原张秀菊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1年11期
一、请你选择(共20分)
——认真细致,点滴做起!
单项选择(4小题,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的主题是 ()
A.科学发展B.可持续发展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答案:A
评析:本题以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十二五”规划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不仅能使考生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能增强考生坚持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考生为“十二五”规划做贡献的责任感。
2.伟大出自平凡。16年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20年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30年如一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扶危济困,无私奉献;他所做的每一件好事、每一份奉献,与普通人都那样贴近;他只是一个平凡人,却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他被人们誉为“雷锋传人”,当之无愧地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就是 ()
A.孙东林 B.郭明义 C.王万青 D.何祥美
参考答案:B
评析:本题以“雷锋传人”、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之一郭明义的事迹为载体,突出思想性、教育性。这样设题,有利于增强考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引导考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极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为祖国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功能。
3.“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阴云,压在心头惹烦闷。”这句话表明 ()
A.心态好坏无所谓B.情绪只有积极性
C.情绪只有消极性D.情绪是把双刃剑
参考答案:D
评析:情绪是把双刃剑,既可能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也可能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本题科学地考查了“双基”,突出了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4.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为了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忧,纷纷建立了“网站”、开通了“微博”、设立了“政务公开栏”等。右图网站“公众互动”栏目对公众反映问题的回复率达到了100%,于是,人们赞扬:“‘键对键’如‘面对面’,‘实打实’才‘心贴心’……”此举有利于 ()
A.公民完全实现个人意愿B.公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C.公民行使建议和监督权D.彻底消除一切丑恶现象
参考答案:C
评析:本题关注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引导考生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监督权,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项选择(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古老的中原更是引人关注,因为河南既是文化资源大省,又是旅游资源大省,河南旅游事业正在快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为“中国旅游日”。设立“中国旅游日”有利于 ()
A.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B.提高公民的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
C.河南省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D.彻底改变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参考答案:ABC
评析:中国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设立“中国旅游日”,对于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公民的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题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贯彻了“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充分调动了考生的积极性。
6.教育部、国家语委近期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出:青少年汉语表达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和退化,同时,社会用字比较混乱,有些人完全依赖电脑和手机,与传统汉字渐行渐远……人们对汉语的尊重感、敬畏感在弱化。在我们河南,古有“造字圣人”仓颉(jié)、“文宗字祖”许慎,今有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与中原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炎黄子孙,维护汉字尊严,责无旁贷,这是因为 ()
A.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B.汉字是网络交流中的附属品
C.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 D.网络语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AC
评析:本题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汉语表达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和退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情况,以激发考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考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振兴汉语、维护汉字尊严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本题突出河南文化资源大省这一基本省情,使考生在考试中思想得到升华,从考试中感受到河南的美好,从而激发考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思想情感。
7.地是人之母,耕者思良田。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被认为是值得自豪的成就。然而,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国应该 ()
A.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B.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C.杜绝城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
D.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现象
参考答案:ABD
评析:本题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为背景材料,旨在进一步增强考生保护耕地的意识,使其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依法治国,国泰民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实的法制基础
参考答案:ABCD
评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标志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上新台阶。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为背景,引导考生增强法治观念,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二、请你辨析(10分)
——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9.
参考答案:①书是知识的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或:好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好书是人的良师益友。或:一本好书,会使人终身受益,从中汲取知识营养,指引人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2分)②开卷有益是指学习的重要性,是千古以来学习经验的重要总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人类的文明进步同样离不开学习。或:读书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感悟明理、提高修养。或:学习成就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学习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或:人们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学习升华自己的品质,通过学习吸纳人类积累的智慧和思想,通过学习获得造福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力量。(3分)③“三俗”文化是指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和媚俗文化。其危害有: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此,“三俗”文化需要全社会加以抵制。(3分)④抵制“三俗”文化的正确方法是以雅反俗、以雅代俗,对各种书籍要进行鉴别,认真选择,读好书不读坏书。或:高雅情趣与“三俗”文化格格不入。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美的感受。或:在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高尚情操的形成,会让我们的生活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或: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发智力、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文化道德修养,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2分)
评分建议:第①点答出书籍对个人成长或人类进步的重要性即可给2分。第②点答出学习的重要性即可给3分。第③点答出“三俗”文化的含义给1分,答出“三俗”文化的危害(两个方面即可)给2分。第④点答出抵制“三俗”文化的方法、高雅生活情趣与“三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作用或意义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
评析: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辨析题,围绕“开卷有益”、培养高雅情趣这一主题让学生进行辨析,通过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读好书、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这样考查,有利于引导考生珍惜青春大好时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置身情境,表达心声!
10.材料一 沧海变桑田,高原今胜昔。“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生活万年长……”才旦卓玛深情而嘹亮的歌声陶醉了几代人,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喜悦!
材料二 风雨一甲子,辉煌六十载。60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巨变。今天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西藏60年的沧桑巨变雄辩地证明了什么?(三个方面即可。6分)
(2)如果你和西藏的同龄人就“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进行网上在线交流,抚今追昔,最能表达你心情的一句话是什么?(要求:主题鲜明,意思完整。4分)
参考答案:(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6分)(2)“60年巨变,还看今朝”、“60年沧桑巨变,彰显社会主义伟力”、“腾飞的西藏,巨变越千年”、“西藏的明天更美好”、“西藏经济富活力,前所未有大跨越”、“赞沧桑巨变,感丰功伟绩”、“伟大的转折,光辉的历程”、“民族情谊深,汉藏一家亲”、“团结互助创伟业,携手同心奔小康”等。(4分)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第二问答出主题鲜明、意思完整的一句话即可给4分。
评析: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60年的发展进步,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西藏60年的沧桑巨变,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西藏60年的历史进程,满载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西藏60年的辉煌成就,镌刻着西藏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本题关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这一重大时政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重大时事,关注国家发展进步。本题运用歌曲、网民网上在线交流等,将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成就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主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一步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增强了考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11.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