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概要
2011-12-29
世界知识 2011年10期
为何中国担忧印度
Shashank Joshi
中国崛起的光芒掩盖了另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印度。中国“忙于同美国协调关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印度崛起的挑战。随着中美在亚太竞争加剧,中印军力对比已失衡。虽中国军力发展并非针对印度,但印度已加大军事投入,并主要针对中国。印美军事合作特别是核合作已引发中国深层战略担心。印度希望在中美竞争状态下“坐收渔利”,成为平衡地区格局的重要砝码,西方也希望通过扶持这一“民主样板国家”制衡中国。有了强大后盾,印度利用西藏等问题向中国施压的态势愈加明显,给中国的国内稳定带来挑战。在印度国内,“中国威胁论”也很有市场,中印曾发生过边境冲突,印度民族主义者对中国普遍持敌视态度。上述因素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化解这些担心需要中印共同努力。(董春岭)
下一个美国
Ronald Brownstein
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陆续出炉,一些数据显示美国未来的政治版图。少数族裔人口的增长速度超乎所有人预料。对比2000年普查,美国白人占总人口比重下降5.4%。非白人在夏威夷、新墨西哥州、加州和得州已占多数。路易斯安那、伊利诺伊和纽约州的西班牙裔10年内翻了一番。真正让白人吃惊的是,在美国18岁以下青少年中,少数族裔已占46.5%。按此速度发展,少数族裔青少年将在2015年成为“多数”。这些数字对民主党和奥巴马有着重要意义。2012年总统大选时,全美超过1/3的选民将来自少数族裔,他们大多支持民主党,但其政治热情仍未被完全调动。普查之后美国将重新划分选区。由于非白人在其优势州增长迅速且分布分散,共和党很难通过修改选区来扩大其在未来国会选举中的局面。
(李峥)
比较政治学中的中国研究到底怎么了
Marie-Eve Reny
(多伦多大学芒克全球事务学院研究人员)
早在1986年,著名学者、现美国总统顾问李侃如教授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美国,对中国的研究并没有促进政治科学的发展。时隔20多年,这一现象并没有多大改观。中国研究并未给比较政治学中的核心争论议题产生太大影响。其实,很多研究中国当代政治的著作在世界上拥有广泛影响力,但是为什么这些力作对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影响甚微呢?通过对42种比较政治学成果的梳理发现,至少存在两个原因:第一,通过在地区期刊发表文章、围绕不涉及中国政治的讨论以及在创造成果时很少考虑其在中国之外地区的发展,中国学界将中国政治学研究孤立在外。第二,比较政治学为“民主棱镜”所困,这种观点妨碍了政治学学者适应并参与讨论由中国崛起和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陈庆鸿)
人民币将成“新宠”
Malte Fischer (《经济周刊》驻北京记者)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变革期,金融及债务危机导致人们对美欧两大货币信任度降低,人民币获得了上升空间,逐渐成为世界货币,这对全球经济都极为有利。首先,汇率波动的规模将随之减缓,国际货币体系将拥有更为稳固的支柱,投资者获得更多投资手段,抵御风险的能力将有所加强。第二,国际贸易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中国无需经受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可应国内经济需求制定货币政策。央行不必积累大量外汇储备,可专心稳定价格,防范不动产出现泡沫。这将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第三,全球范围内因外部资金流入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降低。第四,货币体系多元化将迫使几大全球货币形成竞争态势,客观上促使政府制定更为合理的经济和货币政策以吸引投资者。(李超)
欧盟列车“谋杀案”
NiallFerguson
(哈佛大学历史和金融教授)
印象中,欧洲在一体化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但事实上,欧洲已出现分裂的征兆。金融危机使欧盟在经济领域的分歧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是17个欧元区国家和10个非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分歧,另一方面是德国主导的欧元核心区和以“猪四国”(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为代表的欧元边缘区之间的分歧。就像“东方列车谋杀案”中众多嫌疑犯一样,随着分歧的加深和货币联盟的分裂,欧盟内部出现了相互指责的声音。那么在通向欧洲一体化的这辆快车上,谁是导致欧盟分裂的元凶?首先,最值得怀疑的是“猪四国”的财政部长们。在金融风暴来临之前,这些国家已经出现财政困难,但四位财长却视而不见,对此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其次,欧洲央行也难逃其咎。欧洲央行以“大而不能倒”为由,对那些利益熏心并肆意扩张的银行施以援助,势必加重政府财政负担。而当出现财政危机的时候,欧洲央行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机制予以解决。最后,德国不愿再为欧洲其他国家埋单,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丧失了发展的动力。
(叶天乐)
处于世界潮流中的日中关系
前日本驻华大使 宫本雄二
由于低收入群体购买力增加,中国市场正不断扩大。一些商品在中国只要1%的人口具备购买力就可建立成熟市场。四年前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已超过美国。世界经济中心毫无疑问将向亚洲转移。金融危机后,中国国内已就亚洲经济必须统合达成共识。日本应始终考虑到中国重视区域经济统合的因素,而不是急于将日美关系定义为基础。中国国内最近出现对日强硬意见。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让更多民众能够表达自己意见。另一个背景是中国最快实现经济复苏,拥有了自信。但对外强硬意见不会一直有市场。中国对外强硬将使美中关系、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紧张。这会影响处于全球化之中的中国经济,而无法保持经济增长,将导致中国社会不稳定。中日两国属于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永远相邻,经济关系深化已使军事对立的选择本身失去意义。从政治上摆脱对立,建立超越彼此好恶的合作关系对双方均有益处。日中之间不能维持良好关系,亚洲就不会有光明未来。这是具备世界性影响力的问题。
(徐永智)
托马斯·恩德斯
【美】《当代人物传记》
2011年第3期
托马斯·恩德斯,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1958年12月生于联邦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的一个牧羊人家。1977年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空军军人,从此和飞机结下不解之缘。一年后,他进入波恩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恩德斯的职业生涯始于1982年,任德国联邦议会助理。1985年至1989年,他先后在阿登纳基金会、德国外交协会和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并于1987年获得波恩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89年,恩德斯转到德国国防部规划局任职。1991年,恩德斯加入梅塞施米特-伯尔科夫-布洛姆公司,并先后担任多个职位。2000年,其被任命为欧洲宇航防务集团防务和安全系统部门首席执行官。2006年,恩德斯出任空中客车公司股东会主席,并在2007年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有评论认为,因恩德斯以严谨著称,所以与其说他是一名商人,不如说他是一名战士。但正是由于其严谨的性格和多年不懈的奋斗,才使其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从一个赶羊人成长为引领世界航空产业发展的翘楚。
(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