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概要
2011-12-29
世界知识 2011年14期
半岛电视台:中东的“发言人”
Triska Hamid(记者)
1996年11月,半岛电视台成立,总部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当时人们有一种偏见,认为西方媒体比阿拉伯本土新闻机构更具公信力。面对这种情况,半岛台从阿拉伯角度出发,试图向观众提供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东的CNN”。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半岛电视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最初“本·拉登的喉舌”,成为现在“整个地区最出色的新闻网络”,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2亿的观众数量。尤其是近期发生的阿拉伯动荡,给半岛台一个更大的展示自己的舞台,然而在报道中它也常被指责为“感性大于理性”、“情绪多于事实”。同时,当这场动荡结束、全世界的目光从中东转向别处时,半岛电视台还面临着如何重新定位、再次出发的棘手难题。(杨之桄)
世界经济:暂时困难还是彻底崩溃
全球经济增长正处于自两年前复苏开始以来最疲软的时期。而今的经济不景气是暂时的困难还是全球复苏进程开始瓦解?究其原因,问题应该是暂时性的。第一,日本海啸令其国内生产总值暴跌,也扰乱了全球的供应链以及工业产出。然而,经济数据出现下跌的同时,更多迹象表明经济即将反弹。第二,年初油价突然上涨,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令需求受挫,且阿拉伯世界的进一步动荡也可能使油价再次上扬。不过,这种压力正在减退。第三,许多新兴经济体已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且政策的效果正逐渐显现。尽管按照经济学的逻辑,世界经济只是暂时陷入困难,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的争斗以及德国和欧洲央行关于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争论,都表明愚蠢的政治家们使经济陷入灾难的危险确实存在。(王博文)
如何让下一代成为百万富翁
William Baldwin
美国人正在透支未来财富。面对未来可预见的加税和福利削减等不利影响,以下策略能让一般家庭的子女成为富足一代。第一,无需过度接受教育,牙科博士毕业后需用11年才能赶上水管工的可支配收入。第二,在花费少的高校读本科,至少能省下四万美元。第三,尽早考虑子女的养老计划。第四,回避信用卡负债,杜绝过度消费。第五,向高校学生储蓄账户转移财富,利用优惠政策避税。第六,转让祖父辈的养老账户,让养老账户资金长期增值。第七,从小灌输预算观念,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财力极限。第八,向子女转移有价证券。第九,为子女的首套住房支付预付款,可为他们未来的数十年增加受益。最后,家族企业可雇佣子女,减少企业税负的同时也能让其学到有用技能。(李峥)
穆斯林的另外一面
Nicholas Saliev
今后的几年里,温和的穆斯林将在同西方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伊斯兰世界学者关心的问题是,温和的穆斯林能不能保证中东局势稳定。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阿里·卡尔达维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人群中引爆自己,并且其自杀目的是杀伤平民,那么他不能算作穆斯林。伊斯兰教教义认为,穆斯林除法律制裁外,是不能自杀和被杀的。因此那些在莫斯科、北奥赛梯甚至9.11事件中的自杀式袭击者,其行为是不会被伊斯兰教承认的。
目前的形势对于温和的穆斯林来说,或许是绝佳的提升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卡尔达维相信,越来越多的政府会支持温和穆斯林的活动,并且也不会引起与西方的直接对抗。最重要的是,这一派穆斯林能够在中东政治重建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叶天乐)
复合海洋安全时代即将到来?
James Holmes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
假使美国继续衰落,海上安全将出现以下四种图景:一是由新兴海权国分担并承接美国维护全球海上自由航行的责任,如同当年英国将维护海上安全重任“禅让”于美国一样;二是由美国组建的全球海上同盟管理各个海域;三是由地区海洋国家各自管理地区海域,有如富兰克林·罗斯福“地区警察”的概念;四是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威胁形成一系列海上同盟或伙伴关系,但可能导致一些海域无人监管。面对这四幅图景,美国决策者应思考未来海上秩序将向哪幅图景发展及哪幅图景更符合其国家利益。组建全球海上同盟是吸引人的,但是,海洋威胁的不确定性和分散性不利于促成紧密的同盟,美国实力衰退也难以提供吸引他国入盟的物质利益,且各国存在着世界观和利益上的分歧,这些因素导致海上同盟难以组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或印度仍难以承担维护全球海上安全的重任。因此,未来图景更可能是地区海洋国家“自扫门前雪”,或是针对特定任务形成各种双边或多边安排,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
(陈庆鸿)
未来的世界秩序
G.John Ikenberry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财富和权力正在发生“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转变。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国际政治格局,还在塑造着未来的国际新秩序。西方学者开始担心这批非西方的“权力新贵”将改变国际关系的自由主义特性。它们在历史上普遍遭受过西方国家的殖民和压迫,经常以“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逻辑思考处理国际问题,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新兴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会被现实主义左右,联合国、多边主义、自由市场等机制、原则会被替代,“联盟”、“势力范围”、“重商主义”、“区域斗争”等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这种悲观与担心是没必要的,虽然美国实力下降,但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已成为各国共识,新兴国家是这一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它们所争取的是“更大权力”和“平等地位”,并不想颠覆这一秩序。美国的统治地位虽已丧失,但主导地位未变,未来更多国家将参与国际事务,分享权力,同时分担全球治理义务。(董春岭)
菲利普·罗斯勒
Phillip Rösler
1973年出生于越南,九个月时由一对德国夫妇收养。2009年在默克尔内阁任卫生部长,为德国第一位亚裔部长。今年5月,原党主席、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引咎辞职后接任德自民党主席、副总理,并由卫生部长转任经济部长。任卫生部长期间,积极推进医疗保险改革,改善法定医疗保险机构财政亏空状况,并引入与保险人收入脱钩的统一医疗保险金,促进医疗保险机构公平竞争。
早年经历促使罗斯勒尽力融入德国社会,人们评价其最显著的优点即为“友善”和“勤奋”。其本人也“发奋图强”,在政坛路上“青云直上”,如今年仅38岁,已成为默克尔内阁的“二号人物”。不过罗斯勒仅在名义上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事实上,默克尔大权在握,在近期诸如“弃核”等重大决策中,并未留给这位“新手”多少发挥空间,而自民党颓势明显、欧债危机不断发酵等现实问题则成为其必须面临的棘手难题。此外,人们普遍认为,罗斯勒长期以来在尚未征服一个职位的情况下就已升任他职,经验不足;财政部长朔伊布勒更直称其为“年轻人”,质疑其担任副总理的能力。(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