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普组合”到“普梅组合”
2011-12-29罗英杰
世界知识 2011年20期
9月24日,随着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议由总理普京代表统一俄罗斯党参选2012年总统,有关下一届俄罗斯总统选举的悬念荡然无存,普京“王者归来”,俄罗斯将由“梅普组合”进入“普梅组合”时代。
不是新闻的“新闻”
俄罗斯的总统选举历来备受关注,然而这次“梅普”为五个月之后的选举提前定调,似乎并未引来过多评论。在俄国内,除了由前世界棋王卡斯珀罗夫领导的“公民联合阵线”等少数反对派举行抗议示威以外,多数政党和政论家对此持接受的态度,认为这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网民甚至表示既然大局已定,那票都没必要去投了。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尽管也不乏媒体再一次借此对俄民主展开抨击,但是政府更多的是采取接受的立场,连美国这个俄罗斯的老对手也只是表示,无论谁当俄罗斯下一任总统,奥巴马努力寻求与俄罗斯重整外交关系的方向不会改变。
各方之所以反应平淡,一是因为这盘“剩饭”炒的时间太长,关注度自然降低,二是由于这实际上是个不是新闻的“新闻”。今年4月26日,梅德韦杰夫表示卸任后有可能在俄罗斯的硅谷——“斯考科夫”科技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丝毫不提参与政治的想法。几乎与此同时,普京曝光度不断提高,从高调接见青年代表到在伏罗希洛克街头骑着哈雷摩托车拉风耍酷,无处不在向外界透露出“回归”的信号。正如9月24日普京所说,这是几年以前就商量好的事,谈不上什么新闻,自然也难以产生多大的新闻冲击波。
俄式政治游戏规则
通过“梅普组合”的结构变化可看出,当代俄罗斯与历史上的俄罗斯(苏联)的政治游戏规则本质上没多大区别。
一方面,强人政治依然受到热捧。俄罗斯(苏联)是一个奉行“实力至上”原则的国家,强权统治是维护国家强大实力的基础,其权力核心——最高领导(大公、沙皇、总书记、总统)的强势执政风格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及其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俄罗斯历史上不乏强势君主,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威权统治都极大地改变了俄罗斯的国家面貌,尽管有些君主的统治近乎暴虐,但是这并不影响对他们历史功绩的肯定。苏联时期的斯大林也是一位争议较多的领导者,但是从苏联发展的角度看,他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赶超英法,带领苏联军民打败纳粹德国,组织东方阵营公然对抗美国等,使他树立起了政治强人的威望,国家也因此铭记了他的历史功绩,这也是近年普京为斯大林重新正名的主要原因。纵观俄罗斯的历史,强人政治虽颇受争议但能得到民众的接受,相反,缺乏刚性的政府却难以驾驭俄罗斯这个热情奔放的民族。如今,无论是外表、经历、个性还是作为,“硬汉”普京似乎都比梅德韦杰夫更合俄罗斯老百姓的口味,他的回归自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秘密政治盛行,俄政局走向难以预测。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要预测俄罗斯的行动,是一个谜中之谜。尽管这话主要讲的是俄罗斯的外交行为,但是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俄罗斯的政治本身就如一团迷雾,总让人觉得晦暗不清,难以看透。俄罗斯民族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虽然它无时不在向外界表达其追求公民社会的理想,但是东方文化中的王权观念和帝王权术也左右着俄统治者的思想。正因如此,俄罗斯的政治走向相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更难以把握。上世纪末被世人认为无比迷恋权力的叶利钦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2008年普京支持梅德韦杰夫竞选总统成功而自己出任政府总理,9月24日普京高调回归,等等事件无一不让众多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和评论家大跌眼镜。要知道,2007年几乎一整年大家都在热议普京下台后的去向,而今年年初开始许多知名政论家纷纷就“梅普组合”的分歧发表评论并预测双方极有可能分道扬镳。不能否认,政治是隐晦的,具有不可预测性,但俄罗斯的政治更加难以琢磨。如今特工出身的普京在政坛摸爬滚打20年后,其驾驭政治的能力日渐娴熟,这无疑为俄政局的发展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普梅组合”能否成为俄政坛的稳定器
毫无疑问,9月24日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的一个新起点,从此俄罗斯将进入“普梅组合”时代。未来,“普梅组合”能否担当起俄罗斯政坛稳定器的作用、并成就普京“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梦想呢?这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国际经济形势能否稳定,因为俄罗斯以能源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不足以应对大的金融危机冲击波;二是“普梅组合”能否通过实施既定战略使俄罗斯变得更加富强,为俄罗斯普通民众带来更多实惠;第三,“普梅组合”架构中双方的角色定位能否在未来普京可能的12年执政当中保持稳定。所有这些都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