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经济浪潮中的朝鲜年轻一代(下)

2011-12-29王木克

世界知识 2011年21期


  中国偶像与朝鲜“粉丝”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新科技、新媒体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朝鲜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消费习惯也在慢慢改变。满城尽看DVD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以前,朝鲜人要欣赏艺术,一般是走进剧场、影院。现在的朝鲜人则变得和若干年前的中国人一样了:宅在家里守着DVD影碟机看大片。
  在朝鲜,影碟机的普及速度之快,称得上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钱的家庭买高档的,没钱的家庭凑了钱也要买一台普通的。朝鲜电力供应不足,为了不间断地看片,小型家用发电机的销量也跟着上升了。DVD的流行还带动了衍生产业,影碟销售亭就是其中之一。近两年,平壤出现了不少淡绿色的小亭子,专卖CD和DVD等音像制品,大小和中国公用电话亭差不多,一般建在居民较密集的小区里。
  从市场上销售的CD或DVD包装来看,有正规出版物,也有自家翻录的山寨品。由此可以推断,在正规出版音像业向数字化转向后,无版权的地下复制生产链也形成了。这些片子,有些是从电视台直接录下来翻制的,有些则是从境外夹带进来的。朝鲜海关严厉打击意识形态、时代特征过于鲜明的片子流入。但据说一些“禁片”,甚至包括韩剧DVD仍在私底下流传着。
  大部分CD是朝鲜歌曲和音乐,比如万寿台艺术团、普天堡电子乐团、王寨山乐团和银河乐团等国家级艺术团体的演出专辑以及一些朝鲜歌唱演员的专辑、朝鲜相声专辑等。团体越顶级,歌手越有名,卖的价钱也越贵。此外,也有一些俄罗斯音乐、歌曲专辑或演出影碟,但数量并不多。
  由于朝鲜官方对文化产品的控制很严,能摆上柜台、公开销售的产品多以主旋律为主。有意思的是,今年元旦,朝鲜国家电视台破天荒地播出了英国片《和贝克汉姆先生踢足球》。之后,DVD上市销售,小亭里贴出了手写广告,而且英国片比中国片售价贵了约五成。
  不过,卖得最火的还数中国的电影或电视连续剧DVD,它们占据着朝鲜市场的半壁江山。一些在中国热播过的电视剧,例如《潜伏》、《暗算》、《戈壁母亲》、《冰山上的来客》、《汉武大帝》等在朝鲜销路都很好。现在给朝鲜人送礼,送一台DVD机或是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DVD套装成了很有面子的礼品。如果片中的主角恰巧是朝鲜人喜欢的中国偶像,那就更受欢迎了。
  朝鲜的国家电视台播放了《潜伏》之后,孙红雷一下子成为朝鲜人心目中的超级明星,由中国的“师奶杀手”变为朝鲜的“少女杀手”。在年轻的朝鲜姑娘们看来,于则成意志坚定、沉稳细腻、充满爱心,是再理想不过的革命伴侣了。文化的流行影响了年轻一代朝鲜女性的择偶观,却似乎没有影响到她们的传统审美观。对于姚晨的性感大嘴,朝鲜人不无揶揄地说,翠萍的嘴巴太大了,不好看。
  
  漂亮姑娘与拘束之美
  朝鲜半岛有句俗语叫“南男北女”,意思是说,半岛南方的小伙儿长得英俊,北方姑娘长得漂亮。朝鲜2010年GDP仅为韩国的三十七分之一,物质条件远远比不上韩国。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朝鲜姑娘爱美的天性。
  朝鲜的互联网不发达,朝鲜年轻人还不可能像很多中国年轻人一样,随时获取丰富的信息。不过,看了那么多的新版电视剧之后,逛了逛平壤日渐增多的外汇商店之后,朝鲜姑娘也在潜移默化地接收着一些时尚信息,尽管脚步上慢了几拍。
  朝鲜女性有一个特点,无论老少,脸上不化妆、头发不梳利落,绝不出门。所以,化妆品成为朝鲜姑娘们的最爱。随着朝鲜对外贸易的增加,中国大众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纷纷进入朝鲜市场。卸妆油、洁面乳、柔肤水、眼霜、隔离霜……朝鲜姑娘们也开始对化妆品的细化功能有了了解。顺应这一潮流,朝鲜国产化妆品中最为有名的两个牌子——“春香牌”和“银河水”,在近年推出了高端系列,从包装到内容都努力向国际标准化看齐。但舶来品却因其昂贵的价格令普通朝鲜人望而却步,更多的朝鲜女性最多到店里看一看,回家继续使用低端系列的国产面霜。
  朝鲜人的着装仍比较“正统”,看不到中国女孩子当下流行的铅笔裤、宽腿裤或娃娃装。但朝鲜姑娘们会在一些不太费钱的小细节,如发卡、项链等小饰物上下功夫。朝鲜民族的裙服也增添了流行元素。传统上,女性穿着的裙袄必须长及地面,并内着裤装。但是,现在在一些涉外饭店,女服务员的裙袄长度已缩到了齐膝处,下着丝袜,别有一番现代感。
  近来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景,40多年前在美国、十多年前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松糕鞋成为当下朝鲜女性的时尚标志,特别是松糕拖鞋。到饭店用餐,会看到脚蹬松糕拖鞋的女服务员们来回送菜或上台歌舞。她们行动轻便,丝毫不受“高跷”鞋跟的阻碍。
  在朝鲜烫发的人很多,但没有人染彩发。朝鲜的美发店仍在使用传统的冷烫精烫发,究其原因,一是美容美发技术的限制,二是国家规定和社会习俗的限制。在朝鲜的大、中、小学里,都有专门检查风纪的老师。在校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张贴着国家出台的男女发型标准,长、中、短发留多长,怎么扎小辫儿,有详细的分解图。
  
  男女平等,女人辛苦
  据朝鲜最近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朝鲜女性依然比男性多。这一纪录已经保持了快60年。
  男丁稀少的源头要追溯至朝鲜战争。几乎所有的朝鲜男人都上了战场,战死无数,至今仍有一些“战争寡妇”活在人世。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男女比例差距有所缩小,而男女平均寿命差距却进一步拉大,女性平均要比男性长寿约10岁。
  一直以来,朝鲜出于保卫国防、经济发展等现实需要,征用很多年轻男性到军队服役或参加建设大型水电站等,此外,矿山、钢铁等重工业企业也需要大量壮劳动力。而朝鲜男女老少加起来不过2000万人,因此,女性在国家发展、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们多活跃在服务、教育和制造业等领域。平壤织袜厂、平壤缫丝厂的机床前,全部都是包着彩色头巾的年轻姑娘。
  朝鲜几乎没有全职太太,一方面是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是维持家庭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朝鲜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中,也掺入了不少市场元素。要生存下去,光靠工资和国家配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一些补贴家计的“三产”。于是,一些女性就在市场做点小买卖或在人民班(现当于中国的居民委员会)接些加工活等。在农村,忙碌在田间地头的也大多是妇女。外出“挣面包”的活儿本应让男人干,在朝鲜却基本上由女人干了。理由很难让人接受:男人要面子,不可能跑到市场上去卖货!
  总体看,在朝鲜社会中,虽然今天妇女的政治地位很高,女性们也对男女平等有了新的理解,但男性仍占据强势主导地位。在工厂机关有不少典型的男干部,坐坐办公室,抽抽烟,发发指令。而且男性的工作待遇和机遇明显好于女性,女性不太会有晋升机会。有时,年轻女性还会受到一些性骚扰,虽然她们自己并不会这么定性。
  
  我的婚姻谁做主
  婚姻是人生大事,在朝鲜更是这样。现在朝鲜年轻人的恋爱观、婚姻观都较父辈们开放了不少。
  时光倒流十几年,恋人们绝对不敢在公共场合让别人看出他们谈恋爱,即便是一起上街,还要一前一后地走。现在则常常能看到年轻男女高调秀恋情,有的在公园草地上促膝谈心,有的在游乐场一起玩项目,也有手牵手逛街的。如果是来自富裕家庭的情侣,则一起去购物,累了就到使用外汇的酒巴、咖啡厅里喝点东西,晚一点则到餐馆吃饭。很像中国情侣们的传统套路。
  朝鲜提倡自由恋爱,但是对待爱情还是很严肃的。一是不轻易谈朋友,一谈就基本上定下来。一般来说女朋友就是未来的太太,男朋友就是未来的丈夫,很少谈一个换一个。二是坚守道德底线,很少有婚前性行为。朝鲜的婚姻法里明确写着,只有结婚之后,才能做“社会伦理允许做的事情”。所以,朝鲜官方一直坚称本国无一例艾滋病例,也不无道理。
  不过,朝鲜年轻人在择偶时会考虑对方政治前途是不是可靠,是不是劳动党党员,是不是有一份较体面的工作,收入是否过得去等。比起以前单纯强调政治因素,现在经济条件也成为了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姑娘嫁到农村的场景也只有在电影中才能见到了。毕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衣食无忧,尤其在这个经济困难的国度里。
  现在也很少见到以前那种简朴的“革命婚礼”了。朝鲜人很讲面子,操办婚事时也是这样,双方家庭都会不遗余力,出人出钱。有能力的家庭会找关系借来高档公车当喜车,包下大饭店或小餐馆摆上几桌喜宴,参加婚礼的人不能忘记送红包。据说,现在随份子,要包上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才好。
  现在,朝鲜年轻人结婚的年龄也越来越晚。女性二十六、七岁还不结婚已属正常。因为她们深知,一旦迈入婚姻,身上的负担和责任就会成倍增加,还不如多享受一段单身的快乐。有一点变化是,现在离婚对于当事者来说,已不像十几年前那样令人过于难堪了。
  面对新的时代,朝鲜女性逃不过宿命,却有了一点小小的选择。